明朝给人的印象一直就是很封闭,仿佛在对外作战中一直处于劣势一样,其实不是这样的。在朱棣的时代,他派遣郑和远赴重洋,把明朝的威严传播到了很远的地方,众多国家都前来朝拜,那时候明朝是无人敢惹的存在。到了后来,明朝实力有所下降,甚至于到了连倭寇都敢来沿海骚扰的地步,但是他们却从此认识了一位让他们终生胆寒的人物,这个人就是戚继光,他在数十年的作战中,未尝败绩,甚至几乎每一次都是大胜,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要想全面认识戚继光,我们需要从他的人生经历开始讲起,这是他后来之所以成为名将的缘起。戚继光其实是世袭将军,也就是说他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他是一位将军,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这辈子就废掉了,有了这么好的条件,还有谁愿意去辛苦努力呢?戚继光之所以被史书铭记,就是因为他并没有被这种环境所束缚,反而是有了一番大作为,这离不开一个人的辛勤教导,就是他幼年时的老师,但是这个人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姓名,我们只知道,他对戚继光的一生影响重大。
戚继光虽然是将军,但是从小过的日子并不好,因为他的父亲能力低下,又不知道去和其他的官员搞好关系,所以一直也不受到其他人的待见,过的捉襟见肘,当时的条令规定,他如果出行需要坐马车,戚继光的家里负担不起这样的费用,只好呆在家里。而这时候,来了一位上门老师,他觉得戚继光才堪大用,不忍心他就这样被耽误,所以就亲自来教导他,戚继光大受感动,想要好好招待老师,却得到了更严厉的批评,老师对他说,他来是想要为国家寻找良将的,而不是贪图这些蝇头小利,这番言传身教让戚继光此生不忘,让他永生不忘。
后来,他长大之后,就去接替了自己父亲的职位,这个时候,国家已经疲敝不堪了,最主要的威胁就是来自于海上,那些烦人的倭寇。戚继光自小喜欢阅读思考,对于兵法的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后来他经过了于倭寇几十年的作战,将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被后人称为经典。然而,刚刚开始防御倭寇的他,远没有那些本事,他需要重新招募一批士兵,那些士兵必须能征善战,严格服从命令,既勇敢又强悍才行,戚继光开始做的就是寻找合适的士兵,终于被他找到了合适的人选。
他去的这个地方叫做义乌,当时他们正在为利益进行着殊死搏斗,戚继光刚好路过,目睹了整个的过程,往往在这种地方,经济落后,勇敢的人特别多,但是任凭戚继光已经见过大风大浪了,还是被这种场面给吓到了,那些人都是全家一起上阵,为了胜利不顾一切,这不正是戚继光所要寻找的人选吗?后来戚继光对此发表过一番感慨,他说自己征战半生,见过北方的鞑靼铁骑,来去迅猛无踪,也在浙江见过倭寇的本领,他们善用刀剑,阴狠毒辣,确实是很难缠的对手,然而,任凭如此,他还是没有见过像义乌这样强悍的人,所以他想要在这里征兵,放出豪言,说自己如果有几千义乌士兵,就可以荡平倭寇之乱,戚继光是不是在说大话呢?
改变戚继光一生命运的地方在台州。当时倭寇采用了佯攻的战略,表面上是去攻打新河,其实关键是要去攻打台州,戚继光虽然后来反应过来,但是距离的问题也让他必须全速冲击,因为晚到一刻,城池就有可能不保。而那支让人闻风丧胆的戚家军就这样饿着肚子,奔袭了一夜,刚刚到达地点就需要作战,只有取得胜利,才能够有饭吃。戚继光在与倭寇多年的交战中,摸清了他们的套路,而他也与时俱进,研究出了一种新型的阵法,名为“鸳鸯阵”,后来又逐渐研究出诸如“三才阵”、“五行阵”种种变阵,总而言之,戚继光的这些阵法在狭窄地形作战之时,可谓无人可挡。我们先来看一下他取得的辉煌战果,此战,戚继光损失一共只有三人,而倭寇不但仓皇而逃,还留下了一千多人的尸体,从此之后,戚继光与他的戚家军就此扬名天下。
他也并非没有打过艰苦的战役,当时倭寇大多盘踞在福建周边的小岛上,特别难缠,他们往往是小股势力来到内地抢夺,而朝廷就需要派出大队人马去防范他们,这种消耗是巨大的,也特别不合适,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震慑,具体方法就是除去他们其中最为强大的那一支力量,然后其他人就不敢轻举妄动了,戚继光选择的地方是横屿。而这里,将会是他打的最艰苦也最为酣畅的一场战役。这个地方一直以来就让人头疼,因为潮水白天落潮,夜晚又开始涨潮,是没有办法进行夜袭的,而如果白天坐船渡河,就会被人当成活靶子,更加不适合,而且必须要速战速决,因为如果在落潮的冲上去,等到涨潮的时候无法取得胜利折返回来,那么后果就是被全部消灭掉了,所以他们整个的作战时间只有8个小时,占领整个岛屿。
明知凶险万分,他们还是选择了接受,他们选择登陆的时间在凌晨,正好的潮水刚刚退去的时刻,面对退潮时显露出来的泥泞道路,戚继光早已想到,他让士兵带好稻草,一边走一边铺路,就这样慢慢前进。然而,对于他们而言,还有更无法坚持的事情,因为在明朝之时,士兵作战的时候,身上是要穿着铠甲,还要携带着武器,所以整个的重量加起来在三十斤之上,这对于士兵的体力来说是巨大的消耗,而在万分危急的时候,戚继光做了一件事,扭转了战局。
茫茫夜色中,一阵响亮的鼓声从远方传来,士兵们回头望去,发现戚继光正一个人站在那里为士兵们助威,他只能凭借这个来激励那些勇敢无畏的士兵,人大概真的是有极限的,但是在激发潜能方面,人也可以做到极致,明军们在戚继光的支持下,重新激发起身体里的力量,经过了一场恶战,终于战胜了岛上的倭寇,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据记载,这场战争明军全歼岛上倭寇,救出了几百名老弱妇孺,而明军阵亡十几人,称得上是大获全胜。然而,做出如此巨大贡献的戚继光,他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呢?
他凭借自己的勇气以及独特的创造力,让士兵和自己紧紧联合在一起,共同打败了无数的敌人,然而,等到他的又是什么样的结局呢?说起来让人心酸,虽然戚继光战功赫赫,但是这个机会不是朝廷给他的,而是他自己争取来的,朝廷不懂识人,如果你不懂得依附,哪怕你能力再高,也没有用武之地,戚继光就此如此。
所以他最终选择了张居正,得到了他的赏识,才有了后来的壮举,然而,当张居正去世,被反攻倒算之后,当初依附他的戚继光就迎来了厄运,他不会再留守此地震慑倭寇,而是被先后调离到其他的地方,不断的剥夺着他的权力,不再重用他,而且开始防范他。在这种情况之下,他解甲归田已经成了必然的事情,果然,后来戚继光回到故乡,想起毕生的遭遇,经常为此而郁闷难当,当初让倭寇闻风丧胆的人物,就这样郁闷的死去,对于一个英雄来说,这真的不是一个好的结局,可是,已然无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