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是一位疑心病很重的人,我们都知道他创造了一个特务机构,其亲疏观念也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但是有一个人老朱却十分信任,那就是他看着长大的义子—沐英。这个义子从八岁起就跟着养父参加起义,马皇后教其读书写字,朱家两口子从没把他当外人。
沐英一辈子没为过自己,心念的只有养父母的养育大恩,平定天下总有他的身影,甚至最后去世也是因为遭受义母和义兄去世的打击。沐英曾更姓为朱,但后又赐回本姓,可见朱家对他的信任与厚爱,而沐家也没有辜负过朱家赐予的荣耀,几代人在滇地镇守了280多年。
满清刚入主汉地时,像云贵这种犄角旮旯地区还来不及清理,而云南正是沐家世代生养的地方。当时沐家还活在明朝,永历认为这是一个可以信任和投靠的力量,便希望长居于此的黔国公出兵应敌。
一开始沐家因为地处偏远消息闭塞看不清形势,并不知道国家在危机的边缘,所以按兵不动,没有出兵反抗,逼的永历不得不继续出逃跑到云南,后来连贵州都投降了,只剩这时的云南当家人沐天波继续和清朝抵抗。
沐天波跟郑成功一样,只承认大明是自己的国。鞑靼怎么可以统治汉人呢?再说世代受明朝的恩遇怎能见死不救。沐天波誓与明朝共存亡,即便他知道自己注定会失败。确保家族不会断后,也就是安排好保留沐家血脉的重任后(把一个儿子入赘给了当地土司)。
沐天波带着永历义无反顾的奔赴缅甸以保朱家不至于灭亡。然而即便是承袭了爵位的沐天波,也没能用这黔国公的名号让自家皇帝得到外国人的礼遇,毕竟身在异乡,前朝的东西不好用了。只是以此撑撑门面活下去而已。
曾经的宗主国已经不比从前了,缅甸国王也是如坐针毡,因为收留他们给自己留了个被新宗主国打的引子,小国家都只是依附强国谋求生存而已,因此葬送了国命可是得不偿失的。
于是缅甸人千方百计想挤走明皇帝,百般刁难沐天波,但是又不敢明说。有次趁着缅甸节日,国王把沐天波叫了去,穿缅服行缅礼,这简直是公开挑衅,意思是你只是我收留的食客,早就不是什么我的宗主国了。为了这事儿沐天波还被礼部参了一本,但寄人篱下的永历理解天波的难处,不予追究。仰仗于李定国还驻守中缅边境以防不测的军事威胁,缅方只能挑软柿子捏。
大祸临头躲是躲不及的,正巧赶上外国也政变,缅王有个心狠手辣的弟弟谋朝篡位。一个皇帝一个政策,原本避难的朱家皇帝遭了殃,新国王莽白很愿意把永历交出来送给吴三桂,有强大的新宗主国做靠山,谁还记得前朝的事儿。于是借咒水盟誓把沐天波等人骗出,明知是套的南明小朝廷代表们只能无奈前往,留皇帝十几人在宫中。永历最后死在吴三桂手里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但恐怕没几个人知道,沐天波和他的儿子,在明知失败的情况下,依然奋力拼杀,非常英勇坚决,杀敌十数,最后全部牺牲。
后来云南被吴三桂这个沐家前朝同事占了去,同样是守卫边疆的爵爷,但吴家并没有像沐家一样得到好名声,反倒成了卖国反贼,汉人的大耻辱等。有始有终,不始乱终弃,并且能够坚定地捍卫自己的信念,才是真正的勇士。沐家用全家生命捍卫了最后一个汉人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