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朱元璋是元末明初的农民起义领袖,后来建立大明王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农民出身的皇帝。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从一个贫苦的放牛娃,到一个出家的和尚,再到一个统一天下的帝王,经历无数的艰难困苦,也展现无与伦比的智慧和勇气。
朱元璋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因素之外,也离不开他身边的一批忠臣良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刘伯温,两人还留下许许多多的民间佳话。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二人的故事。
朱元璋和刘伯温的相遇
刘伯温,元末明初的政治家、军事家,精通经史、天文兵法被誉为“天人之才,文武兼备”。最初的时候他是元代进士,却在元朝官场上受到排挤和打压,便辞官隐居。
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攻打元朝的重镇应天府,攻城的过程中听说刘伯温的大名,派人前去拜访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和帮助。
然而,刘伯温却不愿出山拒绝朱元璋的邀请,他很不甘心又派人去说服,后者仍然不为所动。
朱元璋只好亲自登门拜访,刘伯温见老朱有真龙之气,答应出山辅佐从此朱、刘结为君臣共同打天下。
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刘伯温为朱元璋制定一系列的战略和策略,帮助他先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周边势力,进而平定江南和中原,最终建立大明王朝。
总的来说,成为朱元璋的谋臣期间,刘伯温为明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因此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并称为“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除此之外,他还被后人神化为“千古第一谋士”,之所以会如此主要与其神鬼莫测的民间故事有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关于明朝国运的预测。
朱元璋问国运
朱元璋称帝后对自己的王朝充满自信和期待,想知道自己的王朝能够维持多久,某一天便找来刘伯温询问一二,在询问之前还对其进行一番考验。
不一会刘伯温奉旨进宫,朱元璋询问:“先生神机妙算,不如算算这碗里有何物?”刘伯温掐指一算便知道是什么了,随后回答说:“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碗里有一个烧饼,形状像月亮又像太阳,直白而言就是被朱元璋咬了一口,也体现他是明朝的创始人。
其实刘伯温早已经知道碗里是什么东西,但是为了皇帝的面子不好直接戳破,才选择如此委婉的说法。至于是如何猜测出来的,有一些资料表示,刘伯温看到附近有烧饼渣的痕迹。
言归正传,朱元璋一听自然是十分高兴,既考验了刘伯温的才华,又被拍了一通马屁,当即要给一些赏赐,但被后者推脱。
一番寒暄过后朱元璋紧接着问他:“先生能不能给我算一下大明朝的国运呢?”
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刘伯温更是深知这一点,更何况还是朱元璋这样的暴君,答案如果不能让皇帝满意,恐怕会有生命危险。
他不敢以性命犯险立即推算一番,很快便有了答案,故作高深地捻了一捻胡子说:“运至六百半,梦奇有字得心惊。”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一度令人困惑,朱元璋认为刘伯温的预测是明朝将会存在六百五十年。
回看历史商朝800年、汉朝400载,大明朝居然能够存在六百年,这对于朱元璋来说无疑是个极为满意的答案。
这意味着明朝的统治在历史上都排在前列,然而刘伯温的智慧远超人们的想象,他的“六百半”其实有可能是指半个六百年,也就是三百年。
事实也的确如刘伯温所预料的那样,那明朝从1368年建立到1644年灭亡,正好是276年,接近刘伯温所说的三百年。
“梦奇有字得心惊”则是指明朝末年的一些奇异的事件,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崇祯皇帝在1643年梦见有人在他的手上写了一个“你”字,第二天就得知李自成的大顺军攻破北京。
他惊恐不已却又无能为力,最后在煤山上自缢,让人唏嘘不已,完美地契合刘伯温在百年前的预神之测。
当然,这只是一段历史上的传奇对话充满神秘色彩的预言,是后人为了神化刘伯温而杜撰的故事,真实性有待考究。
若是从作用上来说,这个故事应当是出现在明朝末年,主要是为了迎合一些造反者的声势。
就如同陈胜、吴广的“大楚兴,陈胜王”,意在给老百姓心理暗示,明朝的国运就到这个时候,大家都来造反吧。
不过,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段对话依然反映了刘伯温的智慧,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有着深厚的学识和才华,称得上是明朝第一奇人。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