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了,民国初时,有一位遛鸟下棋的王爷,放弃了北京王府里悠闲的生活,揣着银子,带着手下,跑到青岛去与德国人共谋大业,没人搭理他时,他又去旅顺投靠日本人,谋求复辟。
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末代恭亲王,就是恭亲王“鬼子六”奕訢的孙子溥伟。
公元1912年,辛亥革命暴发后,中华民国成立,宣统退位,无数的遗老遗少掩面而哭,道曰:“我大清这是真亡了啊!”而还有一部分戏文看多了的,比如像是小恭亲王溥伟,凭借着自己没在退位诏书上签字的底气,带头组织了一个宗社党,一帮子八旗老少密谋恢复帝制。宗社党的成员都是大清贵族,特色就是非常能侃,成员们献言献策,但若仔细一听,多是《三国演义》上面的妙计,往往是聊的红花热闹,却无太多实质性的结果。溥伟仗着家中资产雄厚,在里面算是个核心人物。
不过宗社党这样的组织,在民国初期就被袁世凯派杀手给杀崩溃了,等到过了两年重组,却已经被日本人给控制了,溥伟依然是里面的核心人物。那这溥伟除了家里财产丰厚,还有何依仗?
那就是要说“鬼子六”奕訢死后,按清朝制度,王爷家属要把御赐之物上交回朝廷,等溥伟继承铁帽子亲王爵位后,皇帝却归还了三样物品,第一件就是咸丰三年赏赐奕訢的金桃皮鞘白虹刀;第二件是咸丰离京赴承德时写给奕的“密谕”;第三件则是奕当阅兵大臣时咸丰赏赐的御用紫宝石黄丝腰带。
那白虹刀,溥伟当作是尚方宝剑,开始还琢磨着用此“神兵”,把袁世凯诓进皇宫斩了,不过众臣和皇帝被忽略了,而这把刀除了名字,其实和普通刀也没啥不一样;第二件宝物“密谕”,名声大于实质,同时代的康有为也是靠密诏招摇,溥伟手中的密谕,确实是咸丰所写,相传有“历代恭亲王便宜行事”几个字,就是说恭亲王可以便宜行事,不必事事遵守慈禧的命令。这二物便是溥伟最为依仗底牌。
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青岛被日本人从德国人手中夺了,溥伟就在日本的支持下,招募流氓土匪组织勤王军,但是名不正言不顺,张勋复辟时也没带上他玩,他后来直接就去了大连,天天吟诗书画,做足了姿态,连康有为都亲自上门拜访。待到“九一八”事变后,将溥伟接到沈阳,扬言要为他建立“明光帝国”,溥伟穿上王服,在日本的伪警的拥簇下祭祖。当然这样的行为吓坏了另一个人,那便是正统末代皇帝溥仪。
日本人利用溥伟,其实真正的目的是威胁末代皇帝溥仪,建立满洲国,毕竟溥仪也怕被溥伟代替后,再无价值。所以溥伟要建立什么光明帝国,直接就把溥仪吓呆了,赶忙从了日本人。但这次溥伟与皇位擦身而过,也让溥仪心生警惕,心头长刺儿,于是溥伟再无一官半职,连零花钱都没得领了。
其实铁帽子亲王的爵位能传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没有那个皇帝希望亲王、太后之流与自己同掌天下,皇帝最害怕的便是皇族。若是溥伟能够低调行事,也许还能得了善终。可他的几番折腾,又没能驾驭那个时代。后来溥伟带着妻子儿女回老家隐居,莫名猝死于小旅馆中,死因不明,很少有人提及,他的故事也多流传于野史。
逆流而行,还做着皇帝美梦的溥伟,在那英雄辈出、群魔乱舞的乱世,坚持自己大清帝国的梦想,发奋图强,阻碍历史前进,虽然生在最好的皇族,却潦倒而死,他到底是个丑儿呢?还是一个角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