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想过宋江为何至死也要招安?不招安梁山就没有出路了吗?
年少时读《水浒传》,看到宋江招安就不想再往下看了,因为梁山的结局属实悲惨,好汉们死的死,残的残,就连老大宋江最后也难逃被毒死的命运。
可当长大成人,特别是在明白体制对于一个普通人是何等重要时,才领悟到了宋江的那一番良苦用心。
根据梁山当时的情况,摆在他们面前的除了招安,无非就这两条路。
一条是继续发动兼并战争,以此扩大自己的地盘,直至推翻大宋王朝,否则朝廷早晚得歼灭他们。
那么梁山有这个实力吗?
答案是没有的,尽管梁山曾两次击败童贯,三次战胜高俅,甚至最终还将高俅活捉到梁山,但这都说明不了什么。
因为梁山能挫败朝廷一时却赢不了一世,要知道梁山能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是在于地利,说白了就是仰仗了梁山周围八百里水泊的天然优势,倘若梁山失去了这个优势,或者说梁山上下走出梁山与宋军在外围战场正面硬刚,那么谁输谁赢还真不一定。
毕竟朝廷军都是经过正规军事训练的,无论整体装备,还是单兵军事素质都要强于梁山。
至于童贯高俅为何会被打败,除了宋军在客场作战不占优势以外,主要还是由于他们两个的军事指挥能力太差,让这两个奸臣指挥打仗,即便战斗力再强的军队也是白搭。
如果梁山把大宋真的逼急了,那么宋徽宗就会抽调西北边陲军来对抗梁山,西军最出名的就是“种家军”,即书中反复提到的老种经略相公,那可不是好惹的。
另外,梁山好汉本质上都是一伙打家劫舍的草寇,里面还有不少人做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
比如滥杀无辜的李逵和吃人心肝的燕顺,开人肉包子铺的张青孙二娘等等。
在这种状况下,梁山很难获得群众基础和民心支持,别看他们打着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口号,但其实当时民心还都在赵王君身上,即便是宋徽宗昏庸无能,民众也没有就此想推翻大宋朝廷的想法,不然在靖康之耻后,南宋也不可能会成立。
再说了,朝廷围剿梁山也并非无解,只需要制定一个坚壁清野,围而不打的策略,长此以往,不用朝廷出手,梁山集团势必内讧。
由此可见,梁山继续走对抗朝廷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那么再看这第二条路,也就是继续在梁山占山为王,好汉们每天就在山寨干两件事,喝酒吃肉,拉屎睡觉。
可能说到这里,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么请问梁山的钱从何而来?
八百里水泊,108位头领,几万人马,这得每天消耗多少粮食,花费多少钱?
钱和粮食没了怎么办,继续对外掠夺吗?
这肯定也不是长久之计,总会有抢不动的那一天。
还有一点,梁山大聚义时,梁山好汉的平均年龄在三十多岁左右。
古代百姓的平均寿命可能也就是40多岁,大家看梁山好汉的饮食习惯,动不动就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如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必然会缩短他们的寿命,那么在他们病死后,他们的子女又该何去何从?
要知道梁山好汉当中有些人是带着家室上山的,如果他们的家人继续做土匪,那么到了那个时候,梁山能打的人还有几个,官军或者其他势力来了,梁山还能守得住吗?
从这个角度来看,招安也许就是当时梁山唯一的出路,至少解决了好汉们吃饭穿衣以及子女的出路问题。
宋江招安本无过错,错就错在他对大宋朝廷太过顺从,以至于遭奸臣打压欺辱也不回头。
实际上在三败高俅时,宋江可以打着清君侧之名,直接杀掉高俅,然后再想办法对抗蔡京童贯这些奸臣,扶持忠君上位,到那个时候再招安,说不定就会是一种圆满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