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3月份,有一位故人大胆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想调解毛主席和刘少奇两位领导人之间的关系。这位故人是谁?毛主席该如何给他回信呢?
(毛主席和章士钊)
他就是章士钊,毛主席的湖南老乡,比毛主席大了整整一轮,跟毛主席的岳父杨昌济是好朋友。毛主席早年发起赴法国勤工俭学运动,苦于没有经费,就向章士钊求助。
章士钊当时已经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在上海工商界筹集了两万银元,全部交给毛主席。当时的毛主席还没有什么名气,章士钊如此热心,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主席始终记得这笔借款,建国后还给了章士钊。
1945年,毛主席赴重庆谈判,又见到了章士钊,
章士钊在毛主席的手心上写了一个“走”字,还附耳过去,说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八个字,那是真朋友啊。
他担心蒋介石会加害于毛主席,重庆乃龙潭虎穴,毛主席不宜久留。所以章士钊劝毛主席赶紧走。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李宗仁要和平谈判,国民党方面派出了以张治中为首的代表。
代表成员中也有章士钊。
章士钊看透了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就留在了北平,和共产党走到了一起。四野大军逼近湖南,章士钊亲自写信给程潜,转达毛主席的意思,做他的思想工作,为家乡的和平解放尽了一份力。
这些事迹表明,章士钊和毛主席的关系很好,毛主席很信任他这位老朋友。虽然章士钊并不是中共党员,他是爱国民主人士,是一个敢说真话顾全大局的爱国民主人士。
进入六十年代中后期,毛主席和刘少奇在很多问题上都产生了分歧,比如“四清”等问题,而且越来越严重。一个是党的主席,一个是国家主席,都是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产生分歧肯定不好。
作为党外民主人士,章士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是国家大事,按理说不应该他去过问,可是章士钊忧国忧民,总想为国家和人民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思前想后,他就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兴旺发达,全部仰仗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而毛主席和刘主席两位主席的团结乃共产党领导核心坚强的保证。
章士钊大胆地建议,如果刘主席确实犯了错误,希望两位主席能够赤诚相待,好好谈一谈,刘可以做检讨,但切不可打倒。批评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团结。
如果不了解章士钊和毛主席的特殊关系,就很难理解他为什么敢给毛主席写这样的信,一般人是没有那个胆量的。这样的信不是谁都能写的。
收到章士钊的信后,毛主席并没有生气,也没有责备老朋友,他明白章士钊的良苦用心。“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这种精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毛主席给章士钊回信说,“惠书敬悉,为大局计,彼此心同”。毛主席理解章士钊,总是顾全国家大局,在这一点上,他们两人的心是一样的。可是毛主席又说,个别人的情况复杂,一时尚难肯定,尊计似宜缓行。
不在局中,不理解具体情况。有些人的情况比较复杂,一时半会还搞不清楚,章士钊不可能理解这些。所以毛主席委婉地谢绝了老朋友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