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英吉利用船坚炮利打开了腐朽的清政府的大门,从此以后清朝开启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骚操作。从皇帝到大臣大多数对国外的世界知之甚少,全球的地图在明朝时期就已经出现,而道光皇帝连英国在哪里都不知道。晚清政府,割地,赔款,签订不平定条约,成了他们的标配。与明朝的“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形成鲜明对比。晚清政府一共丢掉了一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外东北,外西北,台湾,香港。但是,万幸的是帝国还有最后的鹰派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和那个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曾国藩文正公的儿子曾纪泽。两位湖南老乡为祖国收复了新疆的大部分领土。
左宗棠收复新疆
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了严重的边疆危机,嗜土成性的俄国,强迫懦弱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使得我国东北和西北一共割让160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土,几乎占了今天我国疆域的六分之一,俄国真的是”趁你病,要你命“。1865年,中亚屠夫阿古柏侵入新疆,逐渐占领新疆大部分地区,贪得无厌的俄国再次趁火打劫,于1871年打着帮助清廷讨伐阿古伯的旗号夺取伊利,紧接着又进攻乌鲁木齐,整个新疆快要落入俄国之手。
面对严峻的边疆危机,清政府内部出现了分歧。李鸿章认为新疆乃塞外荒芜之地,没有价值,继续派兵驻守也是赔本买卖。左宗棠坚持收复新疆,极力反对李鸿章观点,指出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认为新疆乃国家西北屏障,国防要冲,重新疆是为了保蒙古,保蒙古是为了卫京师。慈禧太后,坚定地站在了左宗棠一边,小编认为这是慈禧做出的最英明的决定。
清朝中期的新疆
1876年4月,清军在左宗棠和刘锦棠的带领下,从甘肃酒泉进军新疆,不久收复新疆北区。1877年(光绪三年)4月,清军兵分三路进军南疆,半月之内连下达坂、托克逊、吐鲁番三城,南疆门户洞开,阿古柏暴亡。1878年1月2日,清军收复和田,至此,清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
曾纪泽虎口夺食,收复伊犁
曾纪泽(1839年12月7日-1890年4月12日),字劼刚,号梦瞻,清代著名外交家,是曾国藩的儿子,清朝驻外公使。
上文提到,伊犁并没有被收回。清政府于1878年派出俄国钦差大臣崇厚去俄国,三日后开始与俄谈判。崇厚于俄国签订了严重损害国家主权的《里瓦几亚条约》条约,条约名义上把伊犁归还中国,但却将伊犁南境的帖克斯河流域和西境霍尔果斯河以西的大片领土割让给沙俄,其西境、南境仍被俄占,处于北、西、南三面受敌的境地,伊犁成为孤城。1880年四月,左宗棠近70岁高龄,抬着棺材,带4万大兵到哈密驻扎,计划收复伊犁。第二年,朝廷派曾纪泽到俄国谈判,经过半年多交涉,曾纪泽于1881年2月24日与沙俄代理外交大臣吉尔斯在圣彼得堡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争回中国的一部分主权。总的来说,清朝最后收回了伊犁,这是晚清外交史上的一个胜利。
曾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