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靖击破东突厥,官拜尚书右仆射,行宰相之权,为何却突然要退休
创始人
2025-08-26 20:33:20
0

唐武德九年(626年)八月,这时候的唐朝刚刚经历了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称帝也才刚刚一个月,可就在唐太宗政权未稳之际,东突厥的十几万大军来了。

东突厥“颉利可汗”抓住的就正是唐太宗李世民刚刚登基称帝,立足不稳这一点,所以便率领着十几万精锐骑兵进犯泾州,也就是今甘肃泾川西北一带。

想要打唐太宗一个措手不及,显而易见,颉利可汗的出其不意之计成功了,一路长驱直入不说,更是直逼唐朝都城长安城,驻军于渭水便桥,而当时整个长安城内能拿动兵器抵抗的也不过只有几万人而已,情况十分危急。

颉利可汗

迫于无奈,唐太宗李世民只能被迫求和,答应跟颉利可汗缔结“渭水之盟”,然后东突厥一方才同意退兵。

对于自比“天策上将”的唐太宗而言,在他刚刚登基称帝,还没来得及发挥出能力的时候,东突厥却来了这么一出,无疑就等同于是一个巨大的耻辱。

所以很快,在到了公元629年之时,也就是三年后,已经基本站稳脚跟的唐太宗自然是忘不了这档子事,当然是要找颉利可汗找场子的,再怎么着这“天策上将”的名声不能丢。

此时腾出手的他也可以将更多的精力用在针对东突厥的军政大事上,所以便派出了李靖、以及李绩等将领率军征伐“颉利可汗”。

唐朝军队

李靖征伐东突厥立功,官拜尚书右仆射

虽说这次出征不仅仅只是唐朝自身,唐太宗同时还联合了因为东突厥内乱而叛出东突厥的薛延陀等突厥属部,不过主力依旧是唐朝军队,或者说是李靖所率的那小部分唐朝军队。

正如史书记载,李靖“

率劲骑三千繇马邑趋恶阳岭

”,也就是脱离了主力部队,自己一马当先,决定奇袭“恶阳岭”。——《新唐书·列传第十八》

而东突厥颉利可汗原本的战略计划根本就没想到这一点,出于对塞外那严寒气候条件的熟悉,颉利可汗断定如果唐朝军队不悉数集结完毕的话,是没人敢这么奇袭的。

李陵

毕竟上一次这么做的人还是西汉时期的名将“李陵”,而且李陵对匈奴的单于王庭发动奇袭之时,带的还是5000兵马。

可结果呢,刚走到浚稽山,目的地都还没到,就被三万多人的匈奴骑兵精锐给包围的滴水不漏,纵然李陵与匈奴血战将近十日,直到兵器卷刃,干粮断绝也绝不妥协。

可直到最后,汉朝的援军也没有赶来,具体是什么原因让西汉援军没来这里不做赘述,但为了部下的性命,李陵也只好下令让部下做鸟兽散,各自逃命,而他自己则是为了掩护部下而成了匈奴的俘虏。

即便是这样,最终逃回西汉塞内的李陵所部,也不过仅有四百余人,损失惨重,而且因为后来公孙敖错认早已投降于匈奴的塞外都尉“李绪”为李陵,跟汉武帝说李陵在为匈奴练兵。

汉武帝刘彻雕像

从而导致汉武帝刘彻一怒之下治了李陵家眷的罪,李陵得知自然是极为悲痛,为西汉出生入死,因为援军未到而导致兵败,结果却是自己一家遭了秧,恰好匈奴一方看中了李陵的能力,一直都对李陵以礼相待,李陵也就此向匈奴投降,又成了匈奴一方的名将。

“颉利可汗”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断定唐朝军队不敢贸然奇袭,所以在得知李靖奇袭之后,一下子就自乱了阵脚,说出了“

兵不倾国来,靖敢提孤军至此?

”的言论,士气当即就损失大半。——《新唐书·列传第十八》

李靖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夜袭定襄,破之,可汗脱身遁碛口

”,李靖也因此而威振北狄,以三千兵力就打破了东突厥的全部战略部署,战略要地“定襄”还丢了。以至于颉利可汗自身都被李靖一路驱赶到了今内蒙古二连浩特西南一带,十分狼狈。——《新唐书·列传第十八》

纵观封建时期的战争史,李靖的这一站,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前所未有的功勋,更是帮助唐朝间接确立了在东亚地区的霸主地位,而且由于夺得了“定襄”,日后在面对边患之时也有了更多的主动权。

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说,“

靖以骑三千,蹀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新唐书·列传第十八》

不但给他报了仇,还为唐朝立下了大功劳,所以战后第一件事,就是将李靖册封为“尚书右仆射”,虽无宰相之名,但却跟唐朝贞观年间确立的参知政事、参议得失一样,行的都是宰相之权,名副其实的实权官职。

李靖要退休

但是按常理来讲,李靖立下了如此战功,又被册封为尚书右仆射,手握大权,理应是极为活跃,积极发表自己的军事观点才对。

然而事实却是“

靖每参议,恂恂似不能言

”,李靖每次参与宰相会议之时,基本都不怎么发言,甚至没过多久,干脆还直接以“足疾”为由向唐太宗提出了“退休”申请。——《新唐书·列传第十八》

难不成李靖真的是在战争期间因为塞外的“天气原因”而落下了病根,所以脚疼无法继续当官了?可是这“足疾”又跟宰相会议上的“说话”有什么联系呢?毕竟人又不是靠脚说话的。

这其中定然还另有原因,原来,李靖实则不是脚疼,而是“腰疼”,准确来讲,是“脊梁骨疼”。

正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足疾》中所写的,“

足疾惟妨拜,登临故自如

”,这“脚疼”说轻不轻,疼起来确实难受,但说它严重吧,其实也就那么回事,顶多就是妨碍臣子对当朝统治者的跪拜。

而唐太宗任人唯贤,一般也不会在意,可唐太宗不在意,不代表群臣不能在意,相反,封建礼制观念深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必须是时刻要牢记的。

所以这“足疾”,也就成了很多得了“政治失意病”的官员替自己鸣不平的最好的借口之一。

诸如唐朝诗人白居易,他之所以“半官半隐”的原因,就是因为“脚疼”。

再比如唐朝宰相李义琰,由于之前反对过“武则天”,所以在“武则天”垂帘后同样提出了退休,理由还是因为“脚疼”。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李靖的“脚”也开始疼了起来呢?

赵高示意画像插图

萧瑀和温彦博弹劾李靖

这就不得不提提封建时期官场上的一些权力纷争了,众所周知,“宰相”自古就是除了当朝天子以外最大的实权官职,没有之一。甚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如果抛去“皇权”那得天独厚的至高无上地位而言,宰相的实际权力甚至还要大于“当朝统治者”。

毕竟朝中的诸多繁杂事务,除了一些至关重要的事情会由当朝天子和群臣共同商议以外,其他一些琐碎事务基本都是由宰相打理,而且那些“重要的军政大事”,宰相也同样有权参与,甚至是做出决策。

封建时期那接连出现的权臣擅权事件便可以称得上是宰相权力的具象化体现,诸如秦朝时期的赵高擅权事件,不但逼得扶苏自杀,更是连秦二世胡亥也成了他的傀儡。

所以,为了尽可能避免宰相擅权的事件发生,封建统治者基本都会将“宰相”之职空置,然后用其他官职来兼任宰相的权力,却没有宰相之名。借以完成对“相权”的分化,在这点上,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说是玩的炉火纯青。

就好比贞观年间,除了基本的尚书仆射、中书令等官职具备宰相大权以外,还出现了参议得失、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诸多五花八门的官职,行的都是宰相之权,甚至还曾出现过以“吏部尚书”行使宰相权力的事件。

长孙无忌示意画像插图

而以“吏部尚书”为“宰相”的主人公,便是唐太宗的小舅子“长孙无忌”,不过以“吏部尚书”为宰相这档子事并没有长期执行,只是贞观初年人才缺乏,所以唐太宗采用的权宜之计罢了。长孙无忌的“小舅子”身份,便是唐太宗预防“宰相专权”的保障。

相信大家不难发现,如此复杂的权力分配,势必就会出现很多较为激烈的政治冲突,所以,从竞争对手中的行事作风中“挑毛病”,也就成了这些重臣闲暇之时的必修课。

这不,针对李靖的弹劾就来了,同样手握宰相实权的御史大夫萧瑀找出了“李靖”的小毛病,以他在战争期间没有管理好部下为由弹劾李靖。

李靖功劳很大,但是他在战争期间确实没有管控好部下,或者说是为了奖励部下的功劳吧,把从东突厥收缴过来的财宝分了一部分给部下,而在封建时期,按规矩应该是先收缴国库,然后由统治者再行赏赐的,如此一来,李靖的这种行为也就成了大不敬。

萧瑀画像

虽然李靖心理不舒服,但萧瑀这“小毛病”是一揪一个准,直达要害,根本就没法辩驳。说他不知情,那就是管理能力有问题;说他是为了激励部下,那就是在怀疑唐太宗不给赏赐,怎么着都是错。

除此以外,唐朝的另外一个拥有宰相大权的中书令“温彦博”也不甘落后,同样以相同的理由弹劾李靖,要说“萧瑀”身为御史大夫,本来就具备着“纠察百官”的职能,这是他的职责所在,所以很好理解。

那这中书令“温彦博”又是什么原因呢?无他,正是因为温彦博那“争强好胜”的性格,在李靖之前,温彦博其实也曾随军出征过突厥。

不过跟李靖的功劳不同,他并没有打赢,而是吃了一鼻子灰,打了败仗,甚至于温彦博自己还成了俘虏,被突厥可汗送到了山沟沟里放羊,上演了一出唐朝版本的“苏武牧羊”。

那么如今他回来了,李靖也打赢了,还是只凭借三千人就打赢了,这让他的面子在这诸多同僚之中往哪搁?既然李靖犯了错,虽说是小错,但温彦博也并不介意在上面加一把火。

李靖也就在这二人的配合之下,被硬生生的从立下大功的凯旋将领变成了治下不力的“庸臣”,他之所以不在宰相会议上多说话也多是这个原因,被抓住一个小毛病就够让人头疼了,万一再找出一个怎么办?

唐太宗画像

唐太宗的“心思”

当然,对于知人善任的唐太宗而言,李靖的这点“过错”属实算不上什么错,完全也是情有可原,毕竟没有那三千精锐,李靖一个人也拿不下这功劳。

即便李靖不分出一部分财宝作为奖励,唐太宗必定也是要重赏的,毕竟这场战役的获胜,可绝不仅仅只是替他报了“渭水之耻”那么简单。

而且唐太宗也深知,“李靖”的能力主要还是在战场上,与朝中那复杂的政治斗争相比,战场上的弯弯绕几乎就等同于“小学生”和“大学生”的区别。

所以,对于萧瑀以及温彦博对李靖的弹劾,唐太宗虽然并未往心里去,但是出于对李靖“居功自傲”的预防,适当的敲打还是要有的。

所以也就有了“

隋史万岁破达头可汗,不赏而诛,朕不然,赦公之罪,录公之功

”的事件发生,先是好一阵批评,然后又话锋一转,大为封赏,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不得不说,唐太宗在用人上的“小心思”着实是玩的好。

房玄龄画像

否则也就不会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之景了,与唐太宗善于用人,重用了诸如房玄龄、魏征等诸多名臣绝对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故而在李靖提出因“足疾”而退休的请求之时,唐太宗很爽快的就答应了,但不是让“李靖”退休,而是给他放了长假,工资照发,待遇不变,也只需要“

三日一至门下中书平章政事

”报个到就行了,同时还“

加赐灵寿杖

”,那叫一个关怀备至。

对于李靖而言,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大好事,能享受宰相待遇不说,还不用应对朝中的弯弯绕绕,自然也乐得清闲。

反观唐太宗又何尝不是如此,要让他放战功赫赫的李靖退休致仕,那是一百个不愿意,不过“过刚易折”,李靖戎马一生,固然谋略过人,可多数都是在战场上,如果因为朝中的政治斗争而损失了这么一个“人才”,那必将是唐朝的损失。

诸如利州刺史高甑生在后来李靖征伐吐谷浑之后对李靖的“诬告”,说李靖要谋反,如若不是唐太宗查明真相,恐怕李靖势必就会蒙冤了。无疑便足以证明封建时期政治斗争的残酷。

因此,唐太宗借这个机会给李靖放假,功臣不死,良弓得藏,反而成了当时政治斗争局势已经略有偏向李靖之时的最好选择。

李靖出征御敌示意画像插图

李靖的“脚”不疼了

果不其然,在李靖拄了“灵寿杖”将近五年以后,“

吐谷浑寇边

”, 唐太宗亲近点名让“李靖”再次出山御敌。

而放了五年长假的“李靖”而自然是以“

吾虽老,尚堪一行

”的理由接受了唐太宗的邀请,在战场上虽说没有再立下什么单枪匹马破吐谷浑的奇功,但也是正常发挥,“

大战数十,多所杀获,残其国,国人多降,吐谷浑伏允愁蹙自经死。靖更立大宁王慕容顺而还。

顺利助唐太宗解决了“吐谷浑”犯边问题,而且此后更是主动提出要助唐太宗解决辽东边患,但唐太宗“

悯其老,不许

”,并没有答应,毕竟此时的李靖,已经是70余岁,垂垂老矣,实在经不起奔波劳累了。

即便是在解决“吐谷浑”问题之时,李靖的年龄也已经到了60多岁近70岁的年纪,但在吐谷浑战争期间,李靖的“脚”可是一点都不疼。

【end】

相关内容

加速数字人民币多场景应用 ...
对于百姓而言,数字金融是什么模样? 在上海市民的生活里,数字人民币...
2025-08-26 08:51:11
中金辐照(300962.S...
2025年8月26日,中金辐照(300962.SZ)发布2025年...
2025-08-26 08:50:30
单日成交额再上3万亿,A股...
单日成交额再上3万亿,A股历史第二次! 8月25日,A股三大指数...
2025-08-26 08:48:11
安徽亲子3日游行程推荐,黄...
家人们,假期了,是不是正愁带娃去哪儿玩呢?我最近就带着孩子去了安徽...
2025-08-26 08:47:37
马斯克来真的:旗下xAI起...
IT之家 8 月 26 日消息,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2025-08-26 08:47:33
安徽亲子5日游美食推荐,黄...
家人们,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喜欢带着孩子出门旅游,既能增长孩子的见...
2025-08-26 08:46:55
原创 ...
最近,在韩国济州岛,多位网友意外遇见了Lisa度假,然而这次并未引...
2025-08-26 08:46:15
鲁迅故里景区投诉人社交账号...
8月25日晚10:36关于“鲁迅故里景墙画面误导青少年”一事,绍兴...
2025-08-26 08:45:55
特朗普答凤凰记者:期待再次...
据凤凰卫视报道,8月25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白宫称特朗普是唯一能够...
2025-08-26 08:43:21

热门资讯

中超积分榜:申花重返榜首 国安... 北京时间8月25日消息,2025赛季中超联赛第22轮比赛展开最后一场比赛争夺,北京国安主场迎战武汉三...
原创 乌... 【历史】对于世界范围内很多地区的矛盾和混乱来说,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民族和人口的结构。 最典型的中东...
原创 秦... 导读:在《星辰变》中,秦羽作为主角,其成长历程充满了挑战与机遇。随着剧情的推进,秦羽即将参加姜立的招...
原创 尘... 在广东省肇庆市的梁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历经沧桑的中华民国双旗币当十铜元。这枚钱币,犹如一位沉默的讲述者...
原创 2...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朝鲜似乎是个封闭、经济不太发达的国家。可要是把时间倒回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朝鲜那...
原创 关... 吕蒙是江东四大都督之一,论开疆拓土,功绩超过前面的周瑜和鲁肃。他白衣渡江,奇袭荆州,截断刚刚被徐晃战...
民国官窑瓷比清代官窑造假还要高...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为“洪宪”。他只做了八十三天的短命皇帝,却留下了一批民国瓷器史上...
原创 世... 间谍,从古有之,最早是用来刺探军事情报的,而现在则蔓延至公司方面,其中,日本的间谍活动可谓独树一帜。...
原创 为... 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大一统王朝,从秦朝、西汉、东汉、西晋、东晋,隋朝、唐朝、北宋,南宋,元朝、明...
原创 关... 1948年5月26日,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二师九十六团打响了解放隆化的总攻战斗。 在这次战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