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5月26日,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二师九十六团打响了解放隆化的总攻战斗。
在这次战斗中,出现了一位后来名闻全国、妇孺皆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国人的英雄,他就是舍身炸掉敌人碉堡、为部队打开胜利彩通道的二营六连六班班长董存瑞。
董存瑞的壮烈牺牲,在解放军部队引起极大反响,无数战士都在其战斗精神的感召之下,奋勇冲向敌阵,打出了极为精彩的表现。
这种不可阻挡的气势,使得原来被敌人吹嘘为牢不可破的防线很快就被冲垮,敌人纷纷四散奔逃。
次日凌晨,与董存瑞同在一个排的七班长郅顺义带领全班战士向溃逃的敌人追去。
他们如同一支利箭,迅速跨过铁路,越过平地,沿途消灭或收编了不少散兵游勇。但全班显然对这样的战果很不满足,都希望能在追击中为部队作出更大的贡献。
机会终于来了——全班刚闯进一个小胡同,就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听起来人数还不少。郅顺义立即命令战士就地隐蔽,准备战斗。
他靠近土墙,悄悄地探头向外一看,一股敌军乱哄哄地窜进一个大院里。他指挥全班追到大院,立即封锁了门口,占据了大门两侧的有利地形。
郅顺义观察了一阵,发现光是冲去院里的敌人就有五、六十个,如果原先院里还有敌人,那就更不好对付了。可全班只有七个人,怎样才能消灭这么多敌人呢?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
“郅顺义啊郅顺义,你真是个孬种!想想老班长董存瑞的英雄事迹,你眼前这点困难算什么?敌人已经成了惊弓之鸟,就算人多一些,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想到这里,郅顺义下定了决心,转身对副班长说:“我一个人先进去,你和全班战士把住大门。要是敌人硬往外冲,你们不要管我,坚决把它消灭掉!”
“什么?那可不成!”副班长吓了一跳,“里面那么多敌人,你一个人冲进去太危险了!”
关键时刻敢于亮剑的郅顺义胸有成竹地说:“耗在这里也不是办法,何况敌人只想着逃命,不敢拿我怎么样。”
他说完就端起冲锋枪,一脚踢开大门,把身子隐蔽在门后,朝院子里打了一梭子,高声喊道:“缴枪不杀!解放军优待俘虏!”
院子里鸦雀无声,郅顺义闪进院子,蹲在一辆马车后面扫视了一下:这是一个很大的四合院,南边一溜房子的门窗全敞开着,东厢房是牲口圈和车棚,唯有北面正屋门窗紧闭。
郅顺义估计敌人很可能就在北面的屋里躲着,随即敏捷地拐过北墙角,靠近了正屋边上的窗户,悄悄地往屋里一瞅——敌人果然都在这里!
有的敌人正在慌慌张张地换老百姓的衣服准备逃跑,有的抱着枪呆呆地打愣,一个军官模样的家伙掂着手枪说:“妈的,不要慌,给我顶住!”
为防止敌人狗急跳墙,郅顺义举起枪托把窗子捣开,一个箭步窜上去,右手高举手榴弹,左手套着拉环,巍然屹立在群敌面前,厉声喝道:“你们被包围了!不投降就炸死你们!”
然后他又故意对着院子外面喊道:“各排架起机枪,准备战斗!”
副班长一听,知道有戏,连忙大声回应道:“机枪已架好,随时准备开火!”
面对郅顺义这种压倒一切的气势,还有他和副班长唱的这出“双簧”,敌人根本搞不清楚到底来了多少解放军,一个个吓得两腿直打哆嗦,连连说道:“别打,别打,我们投降!”
郅顺义趁敌人心虚,大声地命令副班长,让他派战士们进来缴械、押俘虏。
正在院外等得心急火燎的副班长,听出了这回班长不是虚张声势,当即派了四个战士跑进来,持枪站在门的两侧。
过了一小会儿,门开了,由那个军官领头,一个个举着手走了出来。后来战士们数了数,一共有148名敌人出来投降了。可以说,勇士郅顺义独自一人冲入敌群,巧妙地给敌人施加压力,兵不血刃就解决了战斗。
那个领头的国民党军官看到总共只有7名解放军战士,这才意识到自己上了当。他无比懊丧地表示:“我们有100多个人,无论如何想不到解放军这么不怕死,一个人就敢冲进来!”
当郅顺义和战士们把148个俘虏和一大车枪支弹药押回连队时,众人都大吃一惊。
虽然七班歼灭敌人的整个过程称不上惊心动魄,也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但他们的行动还是得到各级首长的高度评价。
首长们特别表扬了郅顺义临危不惧、敢于孤身犯险,凭借过人的勇气和智慧,一枪未放就将逃敌全部抓获,充分展现了我军的军威。可以说,是董存瑞这位英雄,造就了另一位英雄——郅顺义。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解放战争中,郅顺义共立功十多次,其中包括2次大功,授予“全国战斗英雄”、“特等战斗英雄”光荣称号,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某师副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