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起义坚持十四年,涌现出无数优秀的将领,随着天国的覆灭,他们要么战死,要么被俘后凌迟。而在遭到处决前,他们也许是受到了敌人的威逼,或为了求得一线生机,也可能是为了将自己一生的事业记录下来吧,纷纷写下了“自述,”我们暂且称为自白书吧。
他们最后仍然未逃脱一死,遭到凌迟,但从那些自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短暂的一生中所经历的那些故事,包括参加起义的原因,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涯,以及视死如归的精神。下面来讨论一下那些太平天国著名将领的自述。
一、陈玉成自述
英王陈玉成是太平天国被俘级别最高的将领之一,在天京事变后与李秀成等人苦苦支撑危局,终因安庆失守,节节败退,最后被苗霈霖出卖,遭到凌迟。
陈玉成自述:我系广西梧州府藤县人,父母早故,并无兄弟。十四岁从洪秀泉为逆,自广西随至金陵。厚历受太平天国指挥、检点、丞相、成天豫、成天燕、成天福、成天安、成天义、前军主将、掌率、文衡又正总裁等官,加封英王,提掌天朝九门羽林军……
然非胜帅亦不能收服苗沛霖,若非中苗沛霖之计亦不能将我擒住也。是天意使我如此,我到今日无可说了,久仰胜帅威名,我情愿前来一见。
太平天国去我一人,江山也算去了一半。我受天朝恩重,不能投降。败军之将,无颜求生。但我所领四千之兵皆系百战精锐,不知尚在否?至我所犯之弥天大罪,刀锯斧钺,我一人受之,与众无干。所供是实。”
陈玉成算是太平天国诸将中最有风骨的一位,即使在自述中仍说不能投降,想要引颈就戮。但让人不解的是,这份自述中对于敌将胜保十分恭敬,和传说中陈玉成痛斥、蔑视胜保的情节完全不一样。
二、李秀成自述
李秀成自述是太平天国将领的自述中篇幅最长的,多达数万字,记述了从金田起义前到太平天国灭亡的这段历史,并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天朝十误,也成为人们研究太平天国起义的重要史料。
自述中说杨秀清原住在一个叫平隘山的地方,自拜上帝后,件件知悉,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还说李王萧朝贵为洪秀全的妹夫,勇敢刚强,冲锋第一。
据说李秀成自述中还有挑唆曾国藩反清的文字,遭到涂改,现在已看不到。
三、洪仁玕自述
洪仁玕是洪秀全的堂弟,在金田起义后,遭清军追捕,逃往香港,后来来到南京,受到重用。在天京被攻破后,保护幼主洪天贵福逃亡,于当年10月在江西石城被俘。据说在狱中,洪仁玕看到了李秀成的自述,十分气愤,逐条驳斥。洪仁玕共留下了三份供词,介绍了自己参加革命的经历,以及最后的败亡过程,下面摘录其中几段:
小的在香港共有七年,中间到过广东东莞县医卜一年,并到上海教读二年,嗣闻伪天王洪仁坤即洪秀全已在南京建都,他既创业于前,我何妨续之于后,就要前往南京,找寻伪天王。
今年老天王因援兵不到,命我亲身来召诸王。不料老天王升天,天京破了。幸小天王出来,也是绝顶聪明,我看一行书,他看三行了。出湖州时有十二三万人,到石城不过万人,广老二三千人,三江两湖的七八千,都打零星四散了。我服侍小天王寸步不离,我被擒后,不知何处去了。那昭王的印,是未发给他的。先发的有双龙无双凤。南方主帅的印,是小老虎黄十四的,我们极重此印,若未给帅印,虽封王亦无多兵。我鞠躬尽瘁,只求速死。
四、昭王黄文英、恤王洪仁政自述
黄文英自述中说自己十三岁时,即与堂兄黄文金在平南县参加起义,并交代了太平天国有两千七百个王。恤王洪仁政则交代了自己参加起义的原因,说自己原本种田为生,有亲戚在贵县做酒米生意,自己去帮工。在金田起义后,洪秀全邀请他同去打江山。
五、幼天王洪天贵福自述
这些自述中,最受后人诟病的是幼天王洪天贵福的自述。
我,广东人,自少名洪天贵,数年前老天王叫我加个福字,就名洪天贵福。现年十六岁,老天王是我父亲,他有八十八个母后,我是第二个赖氏所生。九岁时就给我四个妻子,就不准我与母亲姊妹见面。本年四月十九日,老天王病死了。二十四日,众臣子扶我登极,拜了上帝,就受众人朝贺……
那打江山的事都是老天王做的,与我无干。就是我登极后,也都是干王、忠王他们做的。广东地方不好,我也不愿回去了,我只愿跟唐老爷到湖南读书,想进秀才的。是实。
在洪天贵福自述中,极力为自己开脱,将造反的责任都推在死去的父亲、以及李秀成、洪仁玕头上,并写了几首打油诗,吹捧清朝官员。他虽然这么谄媚,最终仍然被凌迟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