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督抚每年都要到京城述职?实际上,他们几年也见不上皇帝一面
创始人
2025-08-26 05:06:36
0

最近收到读者的消息,问清朝的总督和巡抚,每年是不是都得去京城汇报工作?还有,像元旦、万寿节这些大日子,他们是不是也得去参加庆典?

说这个问题有点绕,因为在清朝的官职制度里,文武官员用不用汇报工作没有明确说法,主要是看考核情况来决定能不能继续留任。像督抚这样的大官,他们考核的方法和京城的官员一样,都是每三年进行一次叫“京察”的考核,具体做法就是自己写报告给皇上。

【各省督抚有些人几年都见不了皇帝一面】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他告诉各省的三司、府、州、县以及带兵的官员们,每年都得来京城见他一面。他还规定,不管路有多远,大家必须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前赶到京城。朱元璋这么做,就是想亲眼看看文武官员们的表现怎么样。

洪武初期,每到新年,全国大概有四千多地方官得跑到京城来,这样一来,吏部、兵部的人就忙得团团转,而且这么多官员的路费也是个很大的花费。但最关键的是,他们这一走就是好久,地方上的事情很容易就被耽误了。

因此在洪武十八年,朱元璋又发新令,要求地方各部门官员每三年进京拜见一次皇帝。这样一来,朝廷的负担就减轻了不少。

清朝统治中原后,照着明朝的制度来,要求各省的督抚、布政使、按察使,每隔三年得带着他们下面的府、州、县一把手去京城拜见皇帝,接受考核。

康熙年间,这个制度被废掉了,朝觐的规模也变小了,只让地方上的督抚每三年进京见一次皇帝。康熙帝的这个新规矩挺有讲究,意味着各省的布政使、按察使都不能再朝觐了,他们变成了督抚的手下。不过,这只是督抚和藩臬关系变化的一个原因,不能只看这一点。

乾隆之后,各省督抚每三年进京拜见皇上的规矩,其实没咋好好遵守。主要是因为,督抚的位子换人换得太勤了。就拿直隶总督来说吧,从雍正元年设了这个官儿,一直到清朝结束的187年里,直隶总督换了77个人,总共上任了99次,算下来大概不到两年就得换个新的总督。

其他各省的总督、巡抚大多也是这样,很少有人会在督抚这两个职位上待很多年,因此每三年一次的朝觐其实没啥必要。

和明朝比起来,清朝的皇帝与督抚之间沟通很顺畅。因为密折制度越来越完善,所以更多地方大官能享受这个特别权利,这让督抚们的行为都逃不过皇帝的眼睛,因此他们上京朝见皇帝,想让皇帝考察他们的工作表现,也就没啥必要了。

对于像陕甘、四川这样偏远省份的督抚来说,朝觐制度实在难以实现。这些地方的总督到京城来回一趟要花上好几个月时间。更何况,他们还身处西北边境这个容易发生事故的区域,万一没了领头人,那结果可就不敢想了。

通常来说,各省的督抚在上任或者换岗时,都得进京去见见皇帝。这是因为皇帝得亲自看看他们,有些重要的事情得当面说清楚,还会给他们加油打气,提醒他们好好干。

换句话说,要是有个督抚在外面当官很长时间,并且他的工作成绩皇帝也满意,那通常他就不用特地进京见皇帝了。这种情况很常见,特别是那些在内陆省份做督抚的。

【重大庆典各省督抚也未必都会出席】

大型庆祝活动有新皇帝即位、皇帝大婚、新年第一天,还有皇帝的生日。但这些活动通常不要求地方上的总督巡抚来京城参加,只有皇帝特别下令时,才会让个别总督巡抚进京。

但直隶总督是个特殊情况,因为直隶离北京特别近。不管是从保定走还是从天津出发,到直隶都是大约二百多里地,几天时间就能来回一趟。因此,每逢国家有啥大庆典,直隶总督按规定都得去参加。

咱们聊点别的,别看直隶总督地位挺高,是个封疆大吏,但在庆典上,他的座位可排在后面呢。就拿元旦朝贺时在太和殿举行的宴席来说吧,根据《清文献通考》的记载,太和殿宴席的座位顺序是这样的:

王爷们、公主的丈夫、台吉们还有参加仪式的大臣们(像前面引路的、后面护送的、管侍卫的头儿、记录皇帝日常的大臣)都在太和殿里头;左都御史、副都御史和音乐部门的大臣站在太和殿的屋檐下;一品和二品的大臣,还有一品和二品的爵位持有者,都在宫殿台阶上;三品以下的文武官员则站在台阶的两边。

按这个排名来说,直隶总督只能算第三等,而且那时候北京正是寒冬腊月,这顿饭吃起来估摸着也不会太顺心。

再拿万寿节来说,通常各省的督抚们也不会出席,除非有特别情况。就拿乾隆皇帝八十岁大寿那次,肯定是清朝万寿节里规模最大、最热闹的一次。

为了让庆典更热闹,乾隆特地下令:各省的将军、总督、巡抚、副都统,还有提督、总兵、布政使、按察使这些人里,挑两三个在八月初五前到京城,并且他们各自再带上道台、知府、知州、知县两三个人一起来。没被挑中来京城的,就别再吵着要来了。

就算是这么大场面的庆典,乾隆也没要求所有省的督抚都来京城,只是随便挑了几个代表意思一下就算了。

一般来说,各省在外地做官的文武大臣,每到皇帝生日、新年和冬至这三个大日子,都得摆上香案、穿上朝服,朝着北京皇宫的方向行礼。其实,就算他们不来北京,当地的庆祝活动也是搞得热热闹闹的。

根据当地人钱崇伦在《语新》里的描述:“乾隆五十五年八月十三号,是皇上八十岁大寿。男女老少,全国上下都欢欣鼓舞,就连偏远地方的人们也是如此,这真是自古以来都没见过的好兆头,是历代都难得一见的大喜事。”

相关内容

活力中国调研行|霞浦,如何...
“我们准备在这玩几天。拍拍照、走一走,甚至坐着发呆,都是放松和享受...
2025-08-25 12:50:06
和好友去重庆组团多少钱?重...
嘿,朋友们!重庆,这座充满魅力的“山城”“雾都”,一直以来都是旅游...
2025-08-25 12:49:14
数千名游客及村民参与,湘西...
近日,湘西州龙山县第三届“村游惹巴拉——暨夏季村晚”在惹巴拉景区热...
2025-08-25 12:48:31
重庆四日游价格?重庆4天游...
家人们,暑假到了,是不是正愁带娃去哪儿玩?那重庆绝对是个超棒的选择...
2025-08-25 12:47:55
原创 ...
随着各城市夜经济的繁荣,游园看灯光秀已经成为人们夏日夜晚消暑的方式...
2025-08-25 12:46:03
“秘境”何以成险境?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邯郸晚报) 图为惠东县白马山一处网红景点...
2025-08-25 12:46:02
大连海岛游:多元魅力共筑旅...
原标题: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热搜关键词 大连海岛游:多元魅力共筑旅游热...
2025-08-25 12:45:22
上海:符合条件居民家庭在外...
为更好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
2025-08-25 12:39:45

热门资讯

原创 唐... 前段时 间几乎所有的短视频平台都被刘畊宏的一段《本草纲目》伴奏的踢腿舞给刷屏了,一时间无数“ 刘畊宏...
原创 印... 【历史】现在很多人吹嘘印度,不光是西方的人吹,印度自己吹,国内很多人也吹嘘印度。甚至现在在国际上,形...
地理趣谈:我国市辖区区名与其他... 我国的市辖区一般情况下,没有回避与其他省市区重名的情况,甚至有的区还存在与所在地级行政区同名的情况。...
从流亡幼主到中兴之君,姒少康怎... 在华夏文明的早期历史长河中,夏朝作为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承载着诸多传奇与故事。而姒少康,这位夏朝的第六...
原创 祖... 在湖北黄冈的静谧之地,有一位名叫胡先生的长者,他的家中珍藏着一枚意义非凡的钱币——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
战国三英杰:为何最终是德川家康... 日本战国时代是一个群雄逐鹿、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而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这三位“战国三英杰”在...
原创 陈...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民起义成为了改变走向一个最为常见的因素,而打响第一枪的人,正是程胜吴广。从如今来...
转角有惊喜!扬州博物馆“镇馆之... 唐长沙窑青釉褐绿点彩云荷纹双耳罐。林倩文 摄 双耳罐1974年在唐城遗址出土,器身通体施青黄色釉,饰...
原创 1... 在山西大同郊区的石家寨小村庄,有一口历经千年的古井。 1965年的一个平常的秋日午后,它却突然成了全...
唐三彩烧制技艺焕发新光彩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唐三彩是一种风格独特的陶器,盛行于唐代,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