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将至,烈日当空,汗水浸透了年轻的脸庞。这个夏天,对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的巴哈中湘车队而言,注定不平凡。为了迎接即将于8月20日举办的2025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车队的师生们并未因假期而懈怠,相反,他们在学校的基地里,早出晚归,日复一日,埋头苦干,精心备战。
在这个团队中,领导者是车辆运用学院院长周定武,他带领着一支由李霞辉、李思晨、欧弘飞、郭玉婷等五位老师组成的指导团队。车队成员有13人,来自学校车辆运用学院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服务工程技术等专业,涵盖了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技术。而其中的队长,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吴杭泽,承担起了指挥和决策的重担。在队伍的管理上,车队划分为四个小组——加工组、设计组、电路组和营销组,每个小组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地推进备赛工作。
对于车队的成员而言,七月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刻。这段时间是造车的关键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一辆符合要求的巴哈赛车。队员们的日常生活几乎都被工作填满。每天,大家早早地来到基地,直到深夜才归宿。每天8点前集合,常常忙到晚上11点多才结束。这种艰苦的训练,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常态,而每一份坚持,都是为了离目标更近一步。
造车过程中的焊接,尤为繁重且挑战十足。李霞辉老师曾向大家介绍,焊接车架是首要且最为辛苦的任务。车架的焊接工作,要求必须在无风的条件下进行,而负责焊接的队员们,如吴杭泽、朱晨浩、彭俊龙等,身着全套焊接工作服,不顾炎热与疲劳,耐心且专注地进行每一道工序。焊接工作中,需要队员们相互协作,有人扶住钢管对位,有人调节焊枪的角度,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出错。尽管工作艰苦,队员们依然齐心协力,彼此配合得愈加默契。
与此同时,车队自主研发的电控箱、电池箱等重要部件,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从设计图纸的绘制,到制作框架,再到各个部件的焊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谨无误,丝毫不敢松懈。而营销组的队员们,除了忙于撰写报告,还要反复练习答辩,确保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应对自如。整个基地,几乎被忙碌与奋斗的身影所填满,时间在无形中流逝,留下的却是坚定的步伐和不懈的努力。
进入7月下旬,整车终于完工,备赛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练车。由于学校没有适合越野的赛道,车队便在西校区找到了一片空地,凭借以往的经验,车队的成员驾驶着旧巴哈赛车反复试跑,规划出了一条简陋却合格的练习赛道。练车场地距离备赛基地有1.5公里,烈日当空,队员们不得不搬运大量的工具和配件,而这些工具在使用过程中,随时可能需要修理。即便如此,队员们却从未抱怨过,尽管疲惫,但依然保持着高涨的热情,任劳任怨地为赛事做最后的准备。
比赛的日子越来越近,车队的每个成员都开始为最后的打包做准备。财务管理兼宣传工作的雷春晓,总是仔细检查清单,生怕遗漏了任何必需品。所有工具、消耗品以及造好的巴哈赛车,都会一一清点打包,以确保比赛时物资的完整性。为了确保赛车的安全,大家甚至亲自用铁丝和飞机绑带将车固定,并加装网绳,做到万无一失。封箱的那天,大家一直忙到深夜,看到集装箱顺利启程,队员们齐声道出“南浔见”,此时,所有的疲劳仿佛在这一刻得到释然,而更多的是期待和信心。
在这段艰辛的备赛旅程中,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给予了车队全方位的支持。学校不仅提供了所需的训练场地和设备,还给予了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校领导们也多次到现场慰问,给了师生们莫大的信心和动力,让每一位成员都感受到温暖与力量。
回顾这近10个月的备赛历程,队员们深知,正是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坚持,才换来了今天的成绩。每一次调试,每一次改进,每一次争论,都是为了在赛场上交出一份最满意的答卷。如今,赛场的号角已吹响,车队的成员们心怀憧憬,准备迎接挑战。希望在这场竞赛中,他们能以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取得优异的成绩,展现出属于他们的光彩。
愿这支年轻的队伍,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成就属于自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