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样无法被其他国家超越的东西,这个东西让我国的文明传承了五千年,还将继续传承下去,这个东西叫史书。
说到史书,可能会有一些朋友觉得奇怪,史书不是所有国家都有嘛?为什么说是唯一无法被其他国家超越的东西呢?确实,每个国家都有史书,但是能够将史书做成体系,并且一代代延续下来,每朝每代都有专人来修订史书的只有中国一个国家。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看其他国家怎么做的就知道了。
先来说说朝鲜,朝鲜一开始压根就没有史书,他们早期的历史都要从我国的史书中东拼西凑。一直到高丽王朝,也就是我国宋朝时期,朝鲜才开始出现一些比较系统的野史。
到今天,朝鲜还保存着的、最古老的史书,就是朝鲜李氏王朝时期编写的《三国史记》。而那个时候,朱元璋已经当上皇帝了,我国已经到明朝了。
由此来看,朝鲜的历史是很混乱的,更不要说韩国了。这也不能怪他们,他们的前人不带头脑,不记录当时的事情,总不能把前人拉出来训一顿吧。所以,现在的韩国人讲历史,大多还是讲不清楚的。
与朝鲜、韩国相比,日本的情况要稍微好一点。唐朝之前的日本历史也要从我国史书中找,所以说,想要研究日本历史,先把中国历史研究一遍,因为日本最早的历史记载就在我国的史书中。
到了我国唐朝时期,日本才由官方出手,编订了《古事记》,这算是日本最早的史书了。
不过,这本史书记载的东西太杂了,野史、传说等等什么都有,就是没多少关于正史的东西。这一点也不能怪日本,毕竟他们之前的历史还没搞清楚呢。
在近代时,日本从我国拿走了大量的史料,尤其是一些原始材料。所以说,现在要研究中国史的话,很有可能还要去一趟日本。
埃及与我国一样,都是文明古国。但是埃及的这些古文明史没有史书的,他们的记载都在建筑物上,所以研究埃及历史,只能依靠实物,并没有正儿八经的史书可以看。
回头看看我国,那真是为后人剩下了不少功夫。从战国时开始,我国就有专人编写史书。春秋时期,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史书,比如说晋国的史书叫《乘》,秦国的史书叫《秦记》等等。
我国的史书就不像日本的《古事记》那么杂乱了,里面的内容可靠性非常高。因为当时的史官都有一种独立精神,不怕权贵,也不怕死,为了史书可以贡献一切。
举个例子,齐国有个相国叫崔杼,他杀了齐庄公。
于是,齐国的史官太史伯就写到:“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崔杼很生气,直接将太史伯杀了。太史伯死了之后,他的官职由他的弟弟继任,他的弟弟也写了一句话:“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这位史官也被杀了,那么就到了太史叔上任了,太史叔上任之后还是那句:“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同样,也被处死了。
那么就到了他们的兄弟太史季上任了,太史季也还是那句话。太史一家人为了守护一句话已经献出了三条人命,这下崔杼是真的服了,他放过了太史季。
而当太史季回家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叫南史氏的人,南史氏说,我怕你被杀了,于是赶过来,接替你的工作。
从这里,我们就能够看出,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人愿意为了真相牺牲自己的性命,所以那么时期的史书可靠性极高。
但是到了后来就不一样了,唐太宗曾经和自己的史官说,想要看史书里记载自己每天在干什么:“卿比知起居,书何等事?大抵于人君得观见否?朕欲见此注记者,将却观所为得失以自警戒耳。”
其实,唐太宗就是想看看当年玄武门的事情有没有被写进去。史官褚遂良回答:“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以记人君言行,善恶毕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
史官的意思就是,历朝历代没有这个规矩啊,更何况修史这种事情,谁都能看,就是皇帝不能看。
这下唐太宗心里慌了,问他:“朕有不善,卿必记耶?”史官答:“臣闻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何不书之?”而这时,旁边有个小跟班说:“人君有过失,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
这一次唐太宗没看见史书,但是一年之后唐太宗还是看到了史书。这一次唐太宗没找褚遂良,而是找了房玄龄。
历史上想要掩盖历史真相的人太多了,而掩盖真相最好的办法就是时间。中国人有不少都会修史书,还有不少不用官府赞助,自己掏腰包修史书。
足以见的中国人对史书有多看重,而这一点是全世界其他国家都没法比的。只要历史还在,文化就不会被磨灭,那么即便被打垮了,我们也能再次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