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素材来自《中国古代政治史》一书,作者原创,独家首发,转载必究,拒绝伪史,保证不涉时政。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西方,如果想要冲破中世纪的黑暗,想要实现真正的民主与自由,就应该放下傲慢和偏见,回到数千年前的中国去,去学习他们的政治制度。因为那是智慧的最高峰!
各位,在这里,伏尔泰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进行了高度的评价。那么,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到底有何特别之处?伏尔泰又为何会如此推崇它们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咱首先得来讲一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怎样演变的?据顾颉刚先生考证,公元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王朝。
随后,他在地方上开始大肆推广郡县制。而在此之前,即先秦时期,我们在地方上实行的是分封制。与后者相比,前者的地方行政长官,即郡守或者县令,他们的权力更加小,也更加听命于中央。所以,顾颉刚先生认为,秦朝推广的这个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从此以后,直到溥仪下台,郡县制一直是地方上的主流政治制度!而另一位法国启蒙运动领军人物,孟德斯鸠,就曾在他的文章《论法的精神》中评价过这种制度,认为它能很好地遏制地方对中央的离心力,是中国人的一大贡献!到了汉代,刘邦错误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在地方上推行郡国并行制,从而差点被吕氏家族夺走了江山!
我认为,这也可以从侧面证明,郡县制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重要作用。而自汉以后,地方政治制度不断有新的调整,比如说元朝,实行了行省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当然,这些都是地方的。而在中央,汉代实行的是内外朝制度。到了唐朝,终于有了创新。唐太宗上台后,借鉴隋朝经验,在中央首创了三省六部制。各位可知,唐朝的这个制度,领先西方近千年!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一制度的逻辑框架内,相权被一分为三。举个例子,比如说,唐太宗要修筑宫殿。
首先,他得把旨意下给中书省,由他们去讨论此事是否可行。如可行,便制定出具体计划,交门下省审核。待后者通过后,才能交尚书省,由他们责成工部实施。在这过程中,只要有一个省觉得此事不妥,唐太宗的这一决定,就无法实施!伏尔泰认为,这三省之间相互制衡,又分工合作,充分彰显了民主精神!而它的分权理念,的确要领先西方近千年!因为在西方,直到18世纪,孟德斯鸠才提出了类似的分权思想,即三权分立!怎么样各位,咱老祖宗的智慧,咱不得不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