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古人对话,窥见万年前社会
创始人
2025-08-25 02:32:33
0

徐子渊、杨千莹、应芳露

2月19日,“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浙江仙居县下汤新石器时代遗址等6个项目入选。当天,下汤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仲召兵在发布现场领奖。

仲召兵是80后,与下汤遗址打了十多年交道。这个遗址位于仙居县横溪镇下汤村,在3万平方米的遗址分布区2.5米的文化层厚度里,藏着一个“万年文明”。

通过发掘研究,可窥见万年前人们生产生活的图景。“下汤遗址记录了万年浙江的史前文化序列和演进历程,树立了浙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历史标杆。”说起下汤遗址时,戴着细框眼镜的仲召兵有些兴奋。

随着下汤遗址被关注、热议,仲召兵和团队也逐渐被更多人认识。但仲召兵还是习惯坐“冷板凳”,保持着一个考古人的冷静,继续探寻万年前的故事。

考古越学越有味

近段时间,仲召兵收到了各类研讨会的邀请函。参会介绍下汤遗址,成了仲召兵工作的一部分。

虽然更爱在遗址发掘现场待着,但一想到人们见识万年下汤时的震惊,仲召兵就有了动力。

聊考古、谈下汤,仲召兵既专业又富有激情。但最初仲召兵对学考古兴趣并不大。

大一、大二的专业基础课,接触的大多是各种坛坛罐罐的类型学,仲召兵直犯晕,“太遥远了。知识点很多,跟当下生活联系很少,当时甚至觉得很无聊。”聊起往事,仲召兵忍不住笑了,“学考古跟考古一样,永远不能过早下定论。”

如果说,之前学的是已知知识。大三的第一次田野实习,则让仲召兵看到了考古的另一面——探索未知。

殷墟,3个月的田野实习,仲召兵在导师的带领下发掘出两件商代青铜器。“一件是觚,一件是鼎。二三十公分高,完完整整,青绿色。很美!”时间已过去近20年,仲召兵心中的震撼一如当年,“器物不大,很压手,关键是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温度。”

此后,仲召兵迷上了考古,他终于理解,为什么导师总说“考古越学越有味”。“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现什么,一切都是未知的。”踩踩脚下的土地,仲召兵有些感慨——尘土堆积,盖住了过去的文明。他感受到使命召唤,要让这些文明重现。

透过坛坛罐罐,仲召兵看到了活化的过去。这回,他打定主意,要在考古这条路上走下去。

严谨能减少遗憾

读研、做研究、考博……仲召兵改变了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为他带领团队发掘下汤遗址打下了坚实基础。

20世纪90年代,中国考古学的发掘理念与方法有了重大变化。仲召兵成了第一批学习新理念的学生,并一直沿用至今。“原先考古研究是从器物形态上获取信息,分析年代历史;转型后的考古学,关注了解当时的社会吃什么、用什么、为什么。”仲召兵打了个比方,原先是拉出一条时间线,要明确年代信息;而之后则是在时间线上拼凑“面”,复原一整个当时的社会。

为了解释得更清楚,仲召兵给我们看了两张图。一张是下汤遗址挖掘的2.5米地层剖面图,从下至上依次划分上山、跨湖桥、河姆渡、好川等四个文化阶段,距今约10000至4000年。这张图看的是年代信息;第二张图是下汤遗址平面示意图,标注着壕沟、器物坑、房址等信息,展现了早期农业社会的状态。这正是转型后考古学的重点关注所在。

解释完考古学的变化,仲召兵开始给记者划重点。他指着遗址中一处距今9000年左右的墓葬告诉记者,迄今为止,这可能是国内同时期墓葬中随葬品数量最多的一座,随葬陶器在20件以上。从随葬品的数量看,等级较高,说明大约9000年以前社会已经开始分化,出现了不平等。

仲召兵说,划分年代信息很重要,但考古还要通过发掘的器物,让大家了解当时的社会发展,这才更有意思。

考古有着已知和未知,仲召兵在考古时也有着AB面。聊起考古的故事,仲召兵总是笑眯眯的,讲大白话,也很爱夸人。但发掘现场,他最常见的状态是一张“冷脸”。

“这块谁负责?为什么覆盖膜吹跑了没人管?”“再说一遍,遗址现场不能抽烟”“下手轻点,保不准下一锤子就砸到东西了”……巨大铁皮棚子下,四面透风的遗址发掘现场,仲召兵声音不大,却字字有力、回荡开来。

遗址现场,严苛几乎成了仲召兵的代名词。

对于考古人来说,几乎每一次考古都是有遗憾的。或许是下铲的时候,没把握力道,导致器物受损;或许是没有辨认清遗迹,导致结论出现偏差;或许是经验不够,无法对现场进行还原……仲召兵正用严谨的态度,减少遗憾发生。

侯心雨是下汤遗址考古发掘项目的工作人员,从2022年就开始当上了仲召兵的“小跟班”。严苛带来了什么,侯心雨很有感触:“学到了真本事。”作为项目负责人,仲召兵最重要的工作是把握全局,但他几乎天天都会下坑动手发掘。“下铲子的角度、器物判定、保护现场等,仲老师手把手教我们。他是严师,也是我的榜样”。

点亮更多好奇心

负责下汤遗址的发掘已有十年,这是仲召兵到目前为止投入时间、精力最大的项目。

如今,下汤遗址的“拼图”初步显形——它不但跨越整个新石器时代,而且是上山文化中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遗址,是我国万年文化史的重要实证。

考古人员对下汤遗址地层和灰坑的土壤进行浮选,普遍发现有碳化稻米或稻米小穗轴,而且从植硅体形态上看,已具有驯化的特征,这些都说明下汤先民已经开始栽培水稻——这为研究万年稻作农业史提供了连续性的新材料。

仲召兵在一点点复原下汤遗址面貌的同时,也明显感受到考古学界的变化。“考古工作更受重视,大众了解考古的氛围更浓厚了。”仲召兵说。

“考古不仅是研究坛坛罐罐,也是我们和古人对话的方式,以史为鉴知兴替。”

在采访中,仲召兵多次提及“公众考古”这一词汇。“这是考古大类里的分支专业。就是用专业的话,讲大众听得懂的考古内容。”仲召兵觉得这一专业很新奇,“对比我们埋头发掘,更需要有人把这些故事讲出去。”

“仲老师,您讲考古知识也很有趣易懂。”面对记者的夸奖,仲召兵摆摆手:“我不够专业。立体动画、视频介绍、遗址公园打造等,多样的方式能更好传播考古知识。”言毕,仲召兵停顿了会儿,“当然,我也在努力学习,把考古讲得更有趣。”

当年,通过一次田野实习,仲召兵被深深震撼。现在,他想把这份坚持的勇气传递给更多人,希望更多人认识考古、爱上考古。手把手带学生、不断改进介绍文物的方式、更精彩地讲述自己的考古故事……仲召兵觉得自己正在向着“e人”(网络流行词,指性格外向的人)的道路上前行。但为了考古,他愿意做这些改变。

相关内容

纯电MINI ACEMAN...
近日,MINI品牌推出了一款特别的限量版车型——MINI ACEM...
2025-08-25 00:52:07
当泰式风味飘香长隆!长隆以...
当泰式风味飘香长隆度假区,一场以食为媒、以情相牵的文化对话也由此展...
2025-08-25 00:45:08
方寸棋盘见真章!260名选...
8月24日,在喜迎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氛围中,东莞市第八届市民运动...
2025-08-25 00:35:18
原创 ...
因为我一直都是写毛主席时代的文章,所以时不时有无知者来私信攻击,而...
2025-08-25 00:34:39
原创 ...
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关注”按钮,方便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也给您带...
2025-08-25 00:34:37
原创 ...
肇庆,古称端州,坐落在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游北岸。作为国家历史文化...
2025-08-25 00:34:34
原创 ...
战争是非常残酷的,尤其是现代战争,自打进入热武器时代,人命再强大的...
2025-08-25 00:34:32
原创 ...
《唐诡2》不但在悬疑探案的剧情上节奏紧凑悬疑感拉满,而且在追剧中还...
2025-08-25 00:34:30
原创 ...
中国五千年上下的历史,只有一个毛主席,也只有一个李世民。唐太宗李世...
2025-08-25 00:34:26

热门资讯

原创 “...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是中国古代武将的最高成就和终极梦想,“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千古流传,“勒石燕然”...
原创 皇... 近日,沸沸扬扬的疫苗事件,让小编想到古老的天花病毒,最终是依靠疫苗初被根除。 天花病毒是一种古老的病...
原创 原... 回顾历史,守望未来,欢迎来到【有观点大历史】精心整理、考据的二战珍贵彩照,为你讲述影像背后的故事。这...
原创 慈... 晚清的腐败是世人皆知的现状,而即便这样腐朽的王朝当中,依旧存在着把握权势的那么一位人物,而关于晚清的...
原创 唐... 从唐朝灭亡到北宋建立,仅仅72年间,中原割据政权以平均每14.4年就要更替一次的速度,前后更替了5个...
原创 殷... 我们最为熟悉的息国历史来自春秋时代的息夫人,据说楚文王灭息就是为了她。息夫人原叫息妫,陈国人,嫁给息...
清朝女子陈氏,效仿花木兰从军,... 中国古代有很多让人惊叹不已的故事,要说最能体现女性思想进步的,还得数《花木兰》里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原创 1... 1953年6月,由于不满美军与中朝联军即将达成的停战和换俘协议,韩国总统在没有和美国人事先沟通的情况...
原创 同... 内蒙古和蒙古国是我们经常提起的地方,其原因相邻且历史渊源深厚,虽然如今两地的人在文化和民族认同有着差...
原创 元...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改革一直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当一个国家和社会陷入发展的迟滞后,一次成功的改革不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