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市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公布,对50个先进集体和100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新时代重庆体育人使命在肩、奋斗有我。从训练场到赛场、从全国赛事到奥运舞台、从竞技体育到全民健身……他们用汗水讲述自己的故事,用体育诠释着“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重庆城市精神。
重庆市体育局联合上游新闻推出“重庆体育力量”专题报道,讲述他们助力重庆建设现代化体育强市的“体育人生”。
在诗人笔下,爱上一座城的理由很多,如今,众多诗意的理由里也可以加上一个动感的名词——马拉松。
每年,重庆马拉松(以下简称“重马”)都是跑友们来到重庆的理由。大家从南滨路海棠烟雨公园出发,丈量“山水之城”的春日诗卷。重庆也热情拥抱每个跑者,让每个人以马拉松运动为媒,感受整个城市的活力和体育发展的加速度。
一场马拉松,奔赴一座城
为了参加重马,来自江苏的跑步达人张波坐了12个小时的动车,提前3天就来到了重庆。“我一直喜欢提前到达赛事举办城市,为的就是充分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美食。”张波把酒店位置选在了商业区,“这样方便去吃美食和打卡”,返程的时间也没有定,“如果玩嗨了,我准备多待两天再走”,在他口中,“我是在旅行的同时,顺便跑个马拉松,或者说是,我是以跑马拉松的借口去旅行。”
重马赛道。
赛道上,来自西安的76岁的跑马大爷王长胜和队友们享受着重庆的风光。王长胜是跑步达人,世界马拉松六大满贯赛事已经跑完了四个,第一次来到重庆跑马的他,也是以跑马为由头,走遍世界,“以旅游为主,跑马为辅。重庆给我的感觉非常好,山高高低低,人非常热情,我玩得很开心。”
张波和王长胜是重马赛道上外地跑友大军中的一员——2025年重马,来自全球26个国家、地区、406个城市的35000名选手来到重庆,赛事预报名人数超23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其中非重庆籍选手占赛事预报名总人数85.7%。去年,外地跑友仍然是主力军,约占83%。
“2024年我第一次跑重马,就爱上了这条赛道,2025年再次回到这条赛道,希望能够更好地享受比赛,我特别喜欢重庆这座城市。”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在今年第二次踏上重马赛道,“跑步是一种生活习惯,爱上跑步之后,是不可能不跑的。”
一场马拉松,激活一座城
一场马拉松,丈量的是赛道,激活的是城市。以重马为开端,如今从南滨路鸣枪起跑的赛事,已经贯穿全年。
六一缤纷跑。
“我们以重马为基础,在南滨路打造了长嘉汇半马、六一缤纷跑和重庆10公里挑战赛,目前已有四项跑步赛事,贯穿全年,惠及全年龄周期,让更多的人能参与其中,感受体育的魅力。”南岸区体育发展中心副主任付妮娜介绍道。
2025重庆市“跟着赛事去旅行”暨第三届重马消费月。
南岸区将众多赛事从单一体育竞技发展为城市综合营销平台,让马拉松的“流量效应”能够直接转化为经济增量——南岸区打造“重马消费月”活动IP,三届活动累计拉动消费上百亿元;连续举办七届重庆市体育产业博览会,累计签约项目约50个,签约金额超过100亿元;推出“看重庆,来南岸”户外运动线路,2次获评国家级荣誉,入选全国户外运动精品线路和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据统计,重马每年拉动体育旅游消费约3亿元,仅2024年“重马国际消费节”拉动消费零售收入68.7亿元,文旅收入31.2亿元,南岸区在商贸、文旅、房地产等行业实现收入超100亿元。
一场马拉松,跑出体育发展加速度
一场马拉松,也是体育发展的缩影。
十多年前,家住南岸区的兰霞开始接触跑步,从最初的“小白”到精英跑者,兰霞感受到了自身的变化,从跑步爱好者到成为体育行业从业者,兰霞感受到了重庆体育产业的发展。“如今,商圈里能看到的运动品牌店越来越多,身边也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和我一样从事与体育相关的工作,让热爱延续。”
丰富的体育赛事活动。
南岸区引进橙狮体育、特步跑步俱乐部、重庆启烨钓具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近5年体育产业年均增加值超10亿元。同时,南岸区推动数字赋能,开发上线“智动南岸”数字体育平台,集合场馆预约、赛事报名、资讯发布和消费券发放等功能,引进100多家体育企业入驻,平台交易采取定期结算形式,受南岸区体育发展中心监管,营造安心、舒心、放心的体育消费环境和营商环境。
丰富的体育赛事活动。
除此之外,南岸区加速竞技体育的奔跑速度——与重庆市体育局开展专业运动队共建,共建的市铁人三项、女子手球和网球专业队在国际、国内赛事中屡获佳绩,共获国家级及以上赛事金牌5枚、银牌1枚、铜牌4枚。其中,培养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杨曜瑀,获得代表中国参加世界青少年网球锦标赛的资格,实现了重庆市在该项目从0到1的突破,并在2025年U15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网球赛事中包揽男子双打与男子团体两项冠军……从赛道到生活,从少数人到所有人,重庆体育力量,在每一步里生长。
上游新闻新闻记者 包靖 冉文 剪辑 徐长新 实习生 黄怡然 图片由南岸区体育发展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