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8年,此时的大元帝国已是日薄西山,时日不多了。在国内战场,起义军层出不穷,关外的游牧民族也想着攻入中原恢复曾经的五胡十六国。而此时的大元皇帝元顺帝仍然沉湎于酒乐,对于国家大事不闻不问。
1368年三月,徐达率军逼进大都,顺帝见元军屡战屡败,腐朽的元军完全无法抵抗朱元璋的进攻。他立马做出一个被后人笑话几千年的决定:开宫门北逃。在历史上,听过君王奋战到最后一刻殉国的,也听过等着做俘虏的,但就是没听过像元顺帝这样对于祖先基业一点都不留恋,直接一点抵抗不做就直接逃跑的君王。
元顺帝逃跑后,他留在大都,上都的各种蒙古大臣其实还应该感到庆幸,因为逃跑的那一批人可能比他们还惨得多。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后,先后发动九次北伐战争。生生把北元从封建政权打回了游牧民族政权,彻底摧毁了黄金家族的组织结构。此后,蒙古人基本上是“闻明军邑变”。
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漠西蒙古见蒙古本部式微,加上自己已经强大起来,对蒙古发动了几次大规模战争,基本上都以大胜告终。北元统治者被逼的像过街老鼠,整日只能躲在沙漠里度日。
可是明朝似乎不打算就这样放过这个“老朋友”,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又发动了五次对元战争,连续重创蒙古本部。这样漠西蒙古趁机独立,改称瓦剌。而明军则继续追杀北元,直到永乐大帝最后一次北伐,曾经的大元帝国已经被大成了部落联盟,基本上倒退到了中国上古时代的制度水平。
到大明末年,曾经强势无比的黄金家族已经成为了一纸画皮。蒙古大汗只能控制一小块领土,后面他们又碰上了女真族(即后面的清朝)崛起,再次受到重创,蒙古部落被迫投降于后金。
后金崛起的时候,在皇太极的打击下,黄金家族的林丹汗逃到了青海,1634年病逝。之后他的儿子投降了清朝,蒙古帝国正式灭亡,蒙古的很多部落开始和后金统治者结盟。清朝的很多高层里都有蒙古人担任职位,满蒙关系可以说非常好。不过在康熙时期,蒙古的黄金家族开始抵抗清朝,这次抵抗也是黄金家族最后一次抵抗。
带兵这次抵抗的是林丹汗的孙子布尔尼。1675年,作为蒙古察哈尔旗布尔尼亲王不甘屈从于清朝的统治,起兵反清。布尔尼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反对清朝,是因为清朝当时自顾不暇。在1673年,清朝爆发了三藩之乱。整个南方都被三藩占领了,清朝把所有的主力大军都派到南方攻打三藩,甚至连京师的防卫军队也派去前线了。所以布尔尼觉得此时攻打清朝是易如反掌,天赐良机。
清朝定都北京,我们知道北京是对抗蒙古草原的前线,北边就是蒙古草原,距离非常近。布尔尼带着几千蒙古骑兵开始南下,直奔张家口。当时愿意跟随布尔尼攻打清朝的蒙古王公大臣并不多,布尔尼当时差不多是孤家寡人。不过他带兵的主要是骑兵,速度快,战斗力很强。所以南下非常顺利,这时候康熙觉得事态严重,不过却没有军队可派。当时孝庄皇太后举荐了图海,于是康熙大帝命多罗信郡王鄂札为抚远大将军,图海为副将军,率兵讨伐布尔尼。不过他们手中并没有军队,于是图海召集了京师满洲蒙古八旗所有家奴,共数万人,挥师讨伐布尔尼。说白了,清朝带的都不是军队,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家奴。
几千蒙古骑兵对抗几千临时拼凑的家奴,布尔尼占领了很大的优势。不过结局却出乎所有人意料,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布尔尼就被打败了,主要起兵造反的首脑全部被处死。布尔尼死后,之后黄金家族再也没有对抗过清朝。布尔尼之变也成为了黄金家族最后的抵抗了,之后的蒙古彻底归顺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