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历史上欧阳修的一生:经历坎坷,逆境中成长,结局洒脱
创始人
2025-08-24 17:06:03
0

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是北宋文坛领袖,领导和推动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同时还是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对亲身经历的庆历新政、熙宁变法持有独特观点,史学方面则主持完成了《新唐书》的修撰,独立完成《新五代史》的修撰工作。

这样立体多面的欧阳修,他的一生融合了文采风流与政治沉浮,既有革新文风的魄力,也有宦海浮沉的曲折,堪称是当时士大夫的典型代表。

一、 出生在官宦之家的苦孩子

1007年,欧阳修在绵州(现在的四川绵阳)出生,他的父亲欧阳观当时已经56岁了,正在绵州担任军事推官,主管当地的刑狱工作。

欧阳观深知自己这个职位责任重大,所以他工作非常认真,尤其对那些重大案件,面对卷宗他常常苦苦思索,想尽办法为那些嫌疑人寻求活命的机会。

那时候欧阳修年纪还小,他对父亲的严谨态度还没有多少深切的认识,只是长大后在母亲的描述中才领会到父亲为官的苦心。不可否认,欧阳观这一工作作风对欧阳修步入仕途后的为人处事产生了深远影响。

1010年,欧阳观去世,当时欧阳修只有4岁。因为在当地孤苦无依,欧阳修就跟随母亲郑氏去投奔在随州担任推官的叔叔欧阳晔。

欧阳晔和哥哥欧阳观在相貌、行为举止方面都非常像,他对待侄子欧阳修也很好,但是因为俸禄有限,又要供养一大家子人,所以他没有多余的钱供欧阳修读书。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欧阳修的启蒙教育就由母亲郑氏亲自完成。

郑氏出自江南名门望族,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她不想让儿子荒废光阴,所以在欧阳修很小的时候,她就以芦苇作笔,在沙地上写字教欧阳修认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在读书学习这件事上,欧阳修很小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每学习完一篇文章往往就能够过目成诵。在作文方面欧阳修也十分擅长,他十几岁就开始写诗作赋,每有作品完成,马上就会被人们称赞传诵。

除了教会儿子读书识字之外,郑氏在为人处事方面也给予他许多教导。她经常给欧阳修讲故事,其中既包括欧阳修的父亲为官时的旧事,也有许多讲述人生道理的故事。这无疑对欧阳修长大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仕途和家庭生活

1030年,声名在外的欧阳修终于以优异成绩考中进士。虽然在前面三场考试中都名列第一,但是在殿试中,欧阳修却因为锋芒太露而没能夺魁,名列甲科十四名,被授予将仕郎,担任西京留守推官。

这一年欧阳修24岁。在此之前,他的父亲和叔叔都曾经担任推官一职,不过欧阳观当时年近五十,欧阳晔年过四十,在这一点上,欧阳修远远超过了自己的父辈。

推官只是欧阳修的起点,后来他的仕途虽然偶见贬谪,但稳中有进,曾经担任过馆阁校勘、夷陵县令、武成节度判官、知制诰、开封知府等官职。1060年,欧阳修官拜礼部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1061年任参知政事,位列执政重臣,达到他仕途的高峰。

欧阳修的影视形象,图源网络

虽然仕途有进,但是欧阳修的家庭生活并不那么美满。

早在还没有考中进士的时候,1028年,22岁的欧阳修曾经带着自己写的文章去拜谒汉阳知军胥偃。胥偃十分欣赏欧阳修的才华,于是收他为弟子,并把他推荐到国子监参加考试。更重要的是,胥偃还把女儿许配给欧阳修。

考中进士的第二年,1031年,欧阳修迎娶胥偃的女儿为妻。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两年,就以胥氏病逝而告终。

1034年,回到京城任职的欧阳修再娶谏议大夫杨大雅之女,两个人的感情很好,可惜不久杨氏也去世了。据说,欧阳修的词作《生查子·元夕》就是他怀念妻子杨氏时所写。

此时欧阳修不过三十来岁,已经经历了两次妻子离世的痛苦,他的性格本是刚劲正直,可是词作中却有一些格调婉约柔美的“艳词”,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感情经历造就了他内心深处的感伤与柔婉。

1037年,欧阳修娶户部侍郎薛奎之女为妻。正是这次婚姻,让欧阳修和当朝状元王拱辰成为连襟:王拱辰先娶薛奎的三女儿,三女儿去世后又娶薛奎的五女儿,欧阳修娶的是薛奎的四女儿。

因为王拱辰先后娶了薛奎的两个女儿,欧阳修还为此写诗调侃他: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薛氏陪欧阳修走到了最后,她给欧阳修生了八个儿子,三个女儿,其中四个儿子后来都入朝为官。虽然他们的成就远远不如父亲欧阳修,但毕竟延续了欧阳一脉。

三、 奖掖后辈的文坛宗师

少年时期,家境贫困的欧阳修曾经借到韩愈的著作《昌黎先生文集》,对韩愈那质朴平实、气势雄健的文风十分喜爱。也正是从那时起,欧阳修开始有了自己喜欢的诗文文风,为后来推动诗文革新运动打下了基础。

欧阳修塑像,图源网络

1057年,年过半百的欧阳修担任礼部进士考试的主考官,此时他在文坛已经有重要地位,对于文风也有了相当成熟的看法和实践。正是在这次考试中,欧阳修对那些只追求新奇怪僻的文章一概不录,从而导致很多喜欢这类文风的考生落选。

也正是在这次考试中,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脱颖而出,以他们清新、朴素的文风受到欧阳修的赏识,从而步入仕途,得到欧阳修的大力奖掖,成为欧阳修推动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力量。

除了苏家二兄弟之外,苏轼的父亲苏洵也受到欧阳修的大力提携,正是在欧阳修的推荐下,苏洵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和任用。

王安石也曾经得到过欧阳修的多次推荐,虽然后来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欧阳修并不完全赞成,但是这和早期他对王安石才能的肯定与认可并不冲突。

四、 史学成就

1054年,欧阳修以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接受宋仁宗旨意主持修撰《唐书》。这部纪传体史书的修撰历时17年,欧阳修完成了其中的本纪、志和表部分,参与时间长达7年,最终于1060年全部完成。

欧阳修画像,图源网络

除了主修《唐书》之外,欧阳修还独立编纂完成了《新五代史》,他采用小说、笔记等多种形式,补充了原五代史中缺少的内容,给其中重要人物增添了不少生动的情节,更有利于读者对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结语

1072年,66岁的欧阳修在颍州家中去世,宋神宗赠他太子太师,赐谥号“文忠”,对他的一生给予较高评价。

综观欧阳修的一生,早年他曾经因为替范仲淹直言谏诤而被贬夷陵,可是身处逆境他仍然没有屈服,曾经写下“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的诗句,表现出身处逆境尤见蓬勃的生命力。

到晚年时,早期的蓬勃不屈则转化为寄情于物的超然,当他自号“六一居士”,在万卷书、一壶酒、一张琴中潇然自怡之时,谁能说他的内心不比在朝堂谏诤时更洒脱、更自由呢?

欧阳修的一生,既有超然物外的潇洒,又有忧国心危的沉重,正是他的存在,让宋代文化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找到了平衡支点。从改革文风的斗士到寄情山水的醉翁,他以身体力行很好地诠释了中国传统文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与超越。

相关内容

每周股票复盘:柏楚电子(6...
截至2025年8月22日收盘,柏楚电子(688188)报收于150...
2025-08-24 04:35:20
原创 ...
回顾历史,守望未来,欢迎来到【有观点大历史】精心整理、考据的二战珍...
2025-08-24 04:33:37
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33篇
摄影:李鹏飞 安徽,诗情画意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诗词丰富。唐宋时...
2025-08-24 04:33:26
原创 ...
在二战后期,美国连续向日本本土投掷了两颗原子弹,随着原子弹的爆炸之...
2025-08-24 04:33:22
原创 ...
大家好啊,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历史话题-朝鲜战争结束后,世...
2025-08-24 04:33:20
国内首次全套完整影印出版,...
“作为晚清时期创办时间较早、出版时间长久、规模宏大的中文期刊,《益...
2025-08-24 04:33:03
原创 ...
想必大家在电视剧中经常能够看到,天子一怒就下令株连九族,“株连九族...
2025-08-24 04:32:40
原创 ...
当代中国正在实现一次历史性的伟大崛起,中国的实力规模决定了中国的影...
2025-08-24 04:32:40
原创 ...
衡量一件文物的价值绝对不能仅仅只看到本身的外在价值,可能这件文物是...
2025-08-24 04:32:11

热门资讯

原创 解... 1943年的初秋,桓城(现淄博市桓台县)笼罩在日军的阴霾之下。一位名叫田成贵的年轻村民被日军抓捕,押...
清风密消丨第22期:清官史话 ... 寻访家风-尤袤 尤袤(mào)(1127年4月2日—1194年),字延之,小字季长,号遂初居士,晚号...
原创 此... “四大文明古国”,仅有中国不曾出现过断层,5000多年的文化底蕴,让现今不少国家羡慕不已,甚至打起了...
原创 袁... 前言 提及袁崇焕就不得不说他与皇太极在北京城下的一战,当皇太极率领众多清军浩浩荡荡地袭来,袁崇焕即使...
原创 历... 2025-02-25 在人类历史的浩渺长河中,人类怀揣着对困境解脱、光明未来的渴望,时常幻想有一位超...
原创 诸...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中,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谋、高尚的人格魅力,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传奇。 然而,在...
原创 辛... 1911年,继上海、苏州、杭州宣布独立后,南京城成为了清军在江浙地区最后的堡垒。当时的两江总督张人俊...
原创 三...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代以其英雄辈出、智勇双全而闻名于世。从《三国演义》到各类史书,无数英雄豪杰的名...
原创 罗... 谁能想到,《三国演义》里的郭嘉、周瑜、法正竟然是同一个人,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当然,要把这件事分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