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的真相:不是暴政,是绝嗣
创始人
2025-08-24 17:04:24
0

01版内容换个说法就是:这个版本是一些基础的东西,说得简单明了点,意思还是一样的,字数也差不多。

说到秦朝为啥会完蛋,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残暴统治。

不管怎么说,修长城也好,建秦始皇陵也罢,还有那阿房宫,在封建王朝那会儿,个个都是了不起的大项目。

这样的大项目,一个皇上通常只敢搞一次,要是连着搞好几个,那首先得想想老百姓能不能承受得起。要是承受不住,他们一旦反抗起来,轻则国家实力大打折扣,重则国家可能就此灭亡了。

这也就是朱元璋虽然心里想着要把都城从南边搬到北边,但却始终没付诸行动的原因。

如果要搬家,你得先搞定两件事。头一件是建个新都城,第二件就是挖通运河。

要解决这两个难题,都得花上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至少需要动员三十万老百姓。要是真实施了,那就得准备好应对可能出现的叛乱。

那时候,朱元璋已经七十岁高龄了,当然是求稳为主,所以这项任务只能留给他的儿孙们去完成了。

那时候,秦始皇让上百万的老百姓去干活,有人就觉得这是秦朝最后垮掉的原因。

得明白,秦朝残暴统治这事儿,大家心里都有数。可别忘了,秦朝那时候才建国没二十年呢。就算它再怎么残暴,收拾那些叛乱分子也是绰绰有余的,实际上也确实如此。

当章邯带着二十万秦军从关中冲出来的时候,诸侯们都吓得要命,没有一个敢去主动挑战秦军,反倒是秦军不断去找诸侯的麻烦。

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势头很猛,但没想到仅仅三个月左右,就被章邯给打败了。想当年,他们还曾一度打进了关中呢。

魏国复兴后,连同楚国的头头项梁,都先后被章邯给除掉了。

那时候的秦国不光有章邯带领的一支大军,还有守卫在北方边界的长城军团,而这个长城军团是由王离来指挥的。

王离和章邯联手去打赵国,结果不言而喻,赵王羯还有赵国的领导们都被困在了巨鹿城里。

真逗,陈馀带着三万兵马,还有燕国的三万、魏国剩下的一万残兵、张敖的一万、齐国的一万,都说要来帮赵国,结果一个个都不敢动弹。

各路诸侯的军队在钜鹿城下扎了十多个营地,但都不敢出兵。等到楚军攻打秦军时,那些将领都只在营垒上远远地看着。

这场景是不是瞅着挺眼熟?没错,就像秦朝那时候吞并六国,六国心里都清楚,秦国灭掉一个国家后,下一个就该是自己了。

但是碰到秦国,大家要么就是害怕得不行,要么就是心里打着小算盘,结果就让秦国有了机会,把他们都打败了。

要是那时候没有项羽,看看当时那些诸侯们的表现,就能猜到,秦国说不定又能把六国都给统一了呢。

项羽在巨鹿之战打败的那二十万秦军,其实是王离的队伍,不是章邯的手下。

那既然这样,章邯为啥要选择投降呢?要知道,那时候诸侯的联军也就二十来万人,而他手下可有整整二十万秦军呢。

要是往秦国那边逃跑,成功的机会不是没有,而且这个机会还挺大的。

只要成功冲出包围,就能守住函谷关,到那时诸侯们也只能干瞪眼看着,没办法了。

你得知道,秦国以前也碰上过诸侯的联合军队,可这些联军就是攻不下函谷关,这是咋回事呢?还不是因为函谷关是当时最厉害、最坚固的关卡。

你要是说派百万大军去打函谷关,那根本行不通。函谷关前边就是条河,你说这百万大军往哪儿放,总不能放到河里去吧?

函谷关的地势真的很特别,就像一条窄窄的小路。你要是打别的关,可以从四面八方进攻,但要是打函谷关,就只能朝着一个方向冲过去了。

加上那条河作为屏障,不管你带来百万雄师还是千万人马,秦国都不怕。

地方就这么点大,容不下太多士兵,总不能让士兵们坐飞机过去吧?可章邯偏偏选了投降,这真让人想不通。

有些人说,赵高杀了胡亥,是因为他觉得,如果不投降,赢了也是一死,输了同样也是一死。

记住一件事,他手里有二十万秦军呢,万一他打着清除奸臣的旗号,带着这二十万大军打回关中,你想想结果会怎样?那肯定是赵高死定了。

再说了,这二十万秦军可不全是囚犯组成的,里头有差不多十万人是正儿八经的正规部队呢。

那时候,骊山也就十多万囚犯,这些人根本没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要是真带着他们去打仗,结果肯定只有失败。

毕竟他们连你指挥的方法都不懂,这仗还怎么打下去呢?

这支大军能战无不胜,是因为那时候秦国在关中还有三支强大的军队守着,它们就是郎中令军、卫尉军和中尉军。

不管哪一队,都是秦国最厉害的部队,骊山的囚犯们只是帮忙打下手罢了。

他们都是地道的秦国人,对秦朝肯定有很深的感情,所以要是章邯让大军往秦朝那边突围,大军肯定会毫不犹豫地照做。

说白了就是,那时候章邯本可以杀回秦国,可他为啥没这么做呢?因为已经没必要了。

02版内容换了个说法,意思还是一样:简单明了,大家都能看懂。

现在大家普遍认为,胡亥是抢了皇位,本来秦始皇想让大儿子扶苏继位,但胡亥联手赵高和李斯,改了秦始皇的遗嘱。

但真的是这样一回事吗?

你得知道,那时候秦始皇有好多儿子,不少于二十个呢,可他偏偏就只带着胡亥一个人出去巡游。这说明了啥?就说明他特别喜欢胡亥,比其他儿子都要喜欢得多。

而且,胡亥和扶苏可不一样,扶苏是站在儒家那边的,要不秦始皇也不会把他打发到边疆去。

胡亥是站在法家那边的,因为他拜赵高为师,赵高可是法家里的厉害人物,要不他也不可能当上秦始皇的贴身助手。

秦始皇本人特别支持法家,要不他也不会下令在全国烧书,想要消除除了法家以外的其他所有思想。

简单地说,胡亥杀掉蒙毅的理由是,以前秦始皇本想立他为太子,可蒙毅却出来阻拦了这事儿。

皇上本想立太子,但你反对了。现在丞相说你不忠心,要连累你的家族。我不忍心,就赐你死罪,这也算是对你的恩赐了。你好自为之吧。

有人可能会问,胡亥已经是秦始皇的继承人了,那他为啥还要对秦始皇的其他孩子动手呢?这其实不难理解。

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儿子,才二十出头就当上了皇帝,这事儿在皇室里肯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毕竟从秦国建立开始,就没见过小儿子继承皇位的例子。

再说了,他当上皇帝的过程有点猫腻,这个猫腻就是当时只有三个人知道内情,就是李斯、赵高和他。他们三个要是串通一气,改一改秦始皇的遗诏,那简直易如反掌。

要是有了不满的情绪,或者胡亥篡位的说法传了出去,那对胡亥的统治可就大大不妙了。

他想要稳稳当当地当皇帝,就得把所有可能捣乱的因素都清除掉。

而这些让人头疼的不稳定情况,说的就是他的那些兄弟姐妹,特别是老大扶苏最为突出,其他的兄弟姐妹也都跟着扶苏一起行动了。

不过胡亥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就是秦始皇这一家子就剩下他了,万一他有个三长两短,秦始皇这一脉可就真的断了香火。

要是秦始皇这一家族断了香火,秦国就没了正宗的接班人。

得知道,要是皇上没儿子,那他的皇位就得由他弟弟来坐,就像以前的秦昭襄王,他就是这样当上皇帝的。

不过那时候,秦始皇只有一个亲弟弟,他叫成蟜。

成蟜那小子以前想跟秦始皇对着干,结果逃到了赵国。等到秦始皇把六国都统一了的时候,他早就没了。

既没有儿子,也没有弟弟,那皇位继承人就只能在皇族里选了。

当年成蟜叛乱时,他的儿子还是个刚出生的小宝宝,所以小宝宝没有受到任何牵连。这个小宝宝,就是后来的子婴。

有人可能会问,这不就是正宗的继承人吗?没错,他确实是合法的继承人,但并非完全的正宗继承人。从秦始皇那一脉断了开始,真正的正宗继承人就已经没了。

尽管子婴当上了皇帝,可要是秦国的另一个皇室成员把他拉下台,那这个人也能当上皇帝。

毕竟你子婴血统不正宗,还有污点,既然你能当上皇帝,那我也可以呀。

那时候,章邯碰到了一个难题,就算他回秦国去,他到底该效忠谁呢?前面已经说了,那时候谁家的宗室都有可能当皇上。

要是说他对秦王子婴忠心耿耿,那子婴又是否真的信赖他呢?毕竟,章邯可是一直坚定支持秦始皇家族的人啊。

再说了,士兵们原先都是忠心耿耿地跟着秦始皇和秦二世这两位自家人皇帝,你让他们突然转头去效忠一个陌生的子婴,这怎么能让人信服呢。

那时候的情况已经很糟糕了,要是赵高还在,章邯就能找个为皇上清除身边坏人的借口打回去。

可是现在赵高已经没了,坐上皇位的是个秦国的皇族成员,不光没了打回去的道理,大家心里也开始慌乱起来。

人心就是战斗力嘛,现在的秦军已经没了斗志,这样的仗还怎么打呢?看来只剩投降这一条出路了。

已经结盟后,章邯见到项羽就流下了眼泪,向项羽诉说了赵高的所作所为。

03版的内容可以这样说:这个版本是03年的,意思没变,就是换了个更容易懂的说法。

刘邦之所以实行分封制,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了解秦朝垮台的真正原因,而吕后几乎可以看作是汉朝的胡亥。

你得知道,刘邦有过废掉吕后生的儿子刘盈的念头,但这个想法很快就没了。为啥呢?因为那时候吕后的势力已经大得他没法控制了。

你知道吗,是萧何帮吕后除掉了韩信,而张良又帮吕后让刘邦没废掉刘盈。

汉初三杰中走了一位,剩下的两位都靠拢在吕后那边,这就足以表明,那时候的吕后,刘邦已经撼动不了了。

再说了,吕后的俩兄长吕泽和吕释之,那可都是汉朝建立时的大功臣,还有她妹夫樊哙,也是汉朝数一数二的开国大将。

最关键的是,那些跟着刘邦一起打江山的丰沛老乡们,大多都支持她。

丰沛集团和戚夫人比起来,自然是跟丰沛集团感情更深。要是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当了皇帝,那对丰沛集团可没啥好处。

反过来讲,如果刘盈当上皇帝,他们即便得不到啥新好处,也至少能稳住现在的位子。

如果刘邦硬是要把刘盈废掉,那就等于是捅了吕后的心窝子。吕后要是急了眼,和北方的匈奴联手对付他,那刘邦可怎么收场呢?

他虽然被吕后的强势吓倒,不敢再有废掉长子改立幼子的念头,但一想到吕后,他就忍不住联想起胡亥。

要是吕后像秦朝的胡亥那样掌权,汉朝可咋办呢?只能把她的七个儿子都封到外地去,这样吕后就是想全除掉他们,也没那个办法了。

为了更稳妥起见,他专门搞了个白马之盟,规定只有刘家人才能封王。

结果证明,他这么做真是太对了。

你得知道,他那七个儿子里,有四个被吕后给害了,有的是直接杀的,有的是间接害的。剩下的那三个儿子,就是刘恒、刘长和刘肥了。

如果他不采用分封制,那结果可就麻烦了。

吕后已经害死了他的五个儿子,就算再把这三个儿子也杀掉,又能咋样呢?

如果吕后真敢这么做,那她的吕家掌权集团肯定得垮台。

这意味着吕家势力已经膨胀到了极点,而到了这种没法再大的地步,就肯定会碰到丰沛集团的好处了。

你说丰沛集团会轻易放过她吗?当然不可能,他们肯定会联手其他各位大佬,一起来找她算账。

04版内容换个说法就是:这个版本是04号,意思差不多,就是用了更简单的话来说,字数也没咋变。

如果秦朝不是因为暴政而灭亡,而是因为没有后代继承,那为啥史书里对这点提都没提呢?其实就是因为大家不想说。

你得明白,皇上是一国之主,要是让人知道皇上没儿子,国家就会乱套,那碰到那些孩子少的皇上,岂不是只要杀了他,国家就大乱了吗。

而那些靠着皇权享福的官僚地主们,同样也不想提起这件事。

秦始皇那时候在全国推行了郡县制,这确实动了他们的奶酪。如果他们把秦国灭亡的真正原因讲出来,不就等于承认秦朝不是因为暴政才灭亡的吗。

如果秦朝不是因为暴政灭亡的,那岂不是在说后来的皇帝也能照着学?真要是这样,那还不乱套了。

就是因为掌权的那两拨人联手,秦朝为啥会灭亡的真相才被一直掩盖着。

相关内容

每周股票复盘:柏楚电子(6...
截至2025年8月22日收盘,柏楚电子(688188)报收于150...
2025-08-24 04:35:20
原创 ...
回顾历史,守望未来,欢迎来到【有观点大历史】精心整理、考据的二战珍...
2025-08-24 04:33:37
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33篇
摄影:李鹏飞 安徽,诗情画意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诗词丰富。唐宋时...
2025-08-24 04:33:26
原创 ...
在二战后期,美国连续向日本本土投掷了两颗原子弹,随着原子弹的爆炸之...
2025-08-24 04:33:22
原创 ...
大家好啊,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历史话题-朝鲜战争结束后,世...
2025-08-24 04:33:20
国内首次全套完整影印出版,...
“作为晚清时期创办时间较早、出版时间长久、规模宏大的中文期刊,《益...
2025-08-24 04:33:03
原创 ...
想必大家在电视剧中经常能够看到,天子一怒就下令株连九族,“株连九族...
2025-08-24 04:32:40
原创 ...
当代中国正在实现一次历史性的伟大崛起,中国的实力规模决定了中国的影...
2025-08-24 04:32:40
原创 ...
衡量一件文物的价值绝对不能仅仅只看到本身的外在价值,可能这件文物是...
2025-08-24 04:32:11

热门资讯

原创 解... 1943年的初秋,桓城(现淄博市桓台县)笼罩在日军的阴霾之下。一位名叫田成贵的年轻村民被日军抓捕,押...
清风密消丨第22期:清官史话 ... 寻访家风-尤袤 尤袤(mào)(1127年4月2日—1194年),字延之,小字季长,号遂初居士,晚号...
原创 此... “四大文明古国”,仅有中国不曾出现过断层,5000多年的文化底蕴,让现今不少国家羡慕不已,甚至打起了...
原创 袁... 前言 提及袁崇焕就不得不说他与皇太极在北京城下的一战,当皇太极率领众多清军浩浩荡荡地袭来,袁崇焕即使...
原创 历... 2025-02-25 在人类历史的浩渺长河中,人类怀揣着对困境解脱、光明未来的渴望,时常幻想有一位超...
原创 诸...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中,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谋、高尚的人格魅力,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传奇。 然而,在...
原创 辛... 1911年,继上海、苏州、杭州宣布独立后,南京城成为了清军在江浙地区最后的堡垒。当时的两江总督张人俊...
原创 三...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代以其英雄辈出、智勇双全而闻名于世。从《三国演义》到各类史书,无数英雄豪杰的名...
原创 罗... 谁能想到,《三国演义》里的郭嘉、周瑜、法正竟然是同一个人,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当然,要把这件事分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