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4年,曹操曾孙曹芳遭司马师废黜帝位,随后被降封为齐王,司马师独揽朝政大权,曹芳尊贵不再。
曹芳含泪告别皇宫之际,因忌惮司马师的权势,朝中文武百官皆不敢贸然出面,为其践行送别。
在此情境下,唯独中郎范粲,不仅为故主曹芳践行,更身披缟素,彰显其对曹魏之忠及对司马师之不满。
范粲,字承明,乃陈留外黄人士。其年轻时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故而前来求教者络绎不绝。
曹睿为帝时,地方大臣屡请范粲出仕,以助朝廷。然范粲专心治学,屡次婉拒,未从政坛。
在亲朋好友的持续劝说下,范粲最终决定步入官场,开启了仕途生涯。
随后,他陆续出任别驾、太尉掾及尚书郎等官职。
他在工作中勤勉尽责,因此赢得了上级的认可与同事的称赞。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逝世,临终前将8岁太子曹芳,委以重任于最信赖的大臣司马懿与曹爽。
恰在此时,范粲被调任至军事要塞武威,出任太守一职。
范粲鉴于戎夷频繁侵扰边境,遂着手训练军队,加强城墙防御工事,以确保边疆安全,抵御外敌威胁。
在范粲的有效治理之下,戎夷部落收敛了侵扰行为,边境得以安宁,再无侵扰之事发生。
随后,范粲鉴于母亲年岁已高且疾病缠身,决定辞去官职,返回家中全心全意照料母亲。
范粲辞职后,武威郡即遭戎夷侵扰,朝廷鉴于此,再次任命他为官,以应对边患。
范粲数次短暂上任后即辞官归家照料母亲,此举屡触怒朝廷。最终,朝廷将他贬至乐馆县,任命为县令。
范粲于县令之职期间,遭逢母丧,遂决意再次卸任官职,返回故里,以尽哀悼之责。
料理完母亲的丧事后,他随即被朝廷调任,并获委任为从事中郎之职。
此期,曹魏发生震惊朝野之事,司马懿之子司马师掌控朝政,因不满皇帝曹芳,遂将其废黜,贬为齐王。
司马师权势滔天,竟敢废黜皇帝,朝中上下无不忌惮,文武百官更是无人敢轻易招惹他。
故而,曹芳如昔日汉献帝般,万般无奈地离宫而去,此时,满朝文武竟无一人胆敢出列为其送行。
毕竟,一旦激怒了权势滔天的司马师,随时都可能丢掉性命。
此时,范粲独以无畏之死志,不仅为曹芳践行,且身着白孝,彰显其对曹魏之忠贞及对司马师之不满。
司马师废帝后,为收揽人心,对威望甚高的范粲未加迫害,反显大度,朝中大事皆邀范粲参与讨论,共商国是。
范粲以腿疾为由拒绝参会,随后定居于车上,开启了他后半生足不出户、沉默不言的生活,脚不沾地,口不言语。
当时,家中遇事需与他商议,他若安然不动,便是默许;倘若他显得焦躁不安,那便是反对之意。
无论遭遇何种情境,他都坚持着双脚不沾地、沉默不言的态度,始终如一。
随后,曹魏时代终归落幕,历史迈进了晋朝,迎来了司马炎的统治时期。
司马炎欲邀范粲入朝为官,然范粲坚持不下车,亦不言语,以实际行动婉拒了此番征召。
公元285年,范粲在乘车途中逝世,享年八十四岁。
自公元254年曹芳遭废黜,至其逝世的31年间,他一直未曾离车,更未开口言语,保持着沉默与静谧的生活方式。
当曹家后代受司马家欺凌时,他虽未以死明志保曹魏,却通过自身言行举止,深切展现了其对曹魏的耿耿忠心。
三十余载,范粲足不离地、默不作声,试问历史长河浩瀚,能如此坚守者,又有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