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赵构杀岳飞是为了求和。这当然是原因:主战派和主和派是根本对立的,杀掉对方阵营的中坚力量,加强自己的实力。但,我相信,这并不是根本原因。
赵构是南宋的皇帝。凡是做皇帝、做领导、做统治者,没有一个不想着开疆拓土、万国来朝。不想,只是实力不允许。偏偏赵构就不想?就愿意坐拥半壁江山?就宁可把自己置到“敌人随时来攻”的威胁之下?他是疯是假?
又有人说,赵构不想北伐,是怕徽钦二帝回来,“岂不念,疆圻蹙(有的版本是“中原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这话粗看有理,但仔细想想,徽钦就是回来了,能动摇赵构的皇帝宝座吗?
宋徽宗是在第一次东京保卫战时就退位了的。宋钦宗则是在靖康之变时被金人废掉了帝位。当然退了位也可以复辟,赵构自己就曾被逼退位,然后得辟。问题是复辟需要有实力。唐玄宗李隆基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遥尊”为太上皇的,后来回到长安,他复辟了吗?
徽钦是两代亡国皇帝,赵构是凝聚军心民心、重建宋朝的开国皇帝,实力、声望如何?不言而喻。这种情况下徽钦还想复辟?做梦是可以的。
赵构怕的不是徽钦二帝,怕的是金朝,怕的是武将。金人吓得他失去了生育能力,武将曾逼迫他退位、禅位给年仅三岁的太子赵旉。这都是他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
所以,能战胜金军的武将,就更成了赵构心底的忌惮。
忌惮武将,但又不能不重用武将,因为金军如狼似虎、步步紧逼,他要靠武将、靠军队来保护自己。而一旦军事上取得了平衡,金军不再进逼,赵构对武将的忌惮,马上上升为“主要矛盾”。
这个自私自利的投机分子,当然不懂什么是忠诚、什么是家国、什么是坚贞,也就没办法理解有着绝对军事实力的将领,会没有“黄袍加身”的野心。在他眼里,每一个抗金大将都是自己的潜在敌人。
每一个武将都是敌人,但也不能杀光每一个大将。万一金军再来呢?总得有人抵挡吧?
于是在众多抗金大将中,挑一个杀掉,把其他的解除兵权、调离军队,或明升暗降、封王封爵,或投闲置散、严密监视,来维护自己的安全和地位。
岳飞,就是那个不幸被挑中杀掉的。
韩世忠、刘錡、马扩……,就是“幸运”没被杀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