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绩(1196-1266),是南宋时期莆田的一位理学家,字德远。为人刚正,以独不惧为斋号,足见其特立独行,敢于坚持自我,无所畏惧的精神态度和处世风范。
南宋著名诗人刘克庄(1187—1269)年长黄绩九岁,与黄绩兄弟友善。刘克庄称黄绩为 “畏友”,黄绩以 “独不惧” 名斋,刘克庄为之记。刘克庄在《黄德远》中写道:“余里中有二黄君,缜字德玉,绩字德远,辱与余游。余常语人:‘德玉余爱友也,德远余畏友也。’” 可见刘克庄对黄绩的敬重。
刘克庄还有《答黄德远》一诗:“闹处掉头挥手去,定中惟影与形俱。幼而好赋同侪少,老矣劬书独学孤。后殿君如傲霜菊,早衰吾似望秋蒲。痴人多恋黄粱梦,不信先生梦也无。”诗中将黄绩比做傲霜的菊花,赞扬其品格高尚。
1266年黄绩去世后,其子黄仲元应父所嘱,特向刘克庄请铭。刘克庄还做《挽黄德远堂长二首》:其一为 “虽与长君友,居常敬少君。何曾锦袄子,竟老布襦群。申白无殊礼,程朱有旧闻。谁为复斋传,应许附青云”;
其二为 “旧宅犹东里,新丘宛北邙。单鸡频哭友,老鹤悔还乡。斋记曾磋切,埋文愧耄荒。诸郎真五宝,虽死未尝亡”。
足见两人友情至深,而刘克庄为其作记、写铭等行为,也从侧面反映了黄绩在当时文化界的地位。
黄绩虽为一介布衣,但为乡先生三十年,门人众多,著述丰富,在当地有着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他对朱熹理学的传衍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学术活动和思想观点在当时的莆田地区乃至更广泛的范围内都有一定的传播和影响。
生平简介:
黄绩是唐御史黄滔十一世孙,生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 年)莆田前埭东里巷。他少而凝重,稍长力学,弃举子业,立志求道。初游淮浙,遍参诸老,中年还里后,拜陈宓、潘柄为师,此二人从黄榦得朱文公学。黄绩后来率同门于城内南门筑东湖书堂,并请田于官,春秋祀之。他还曾被郡守杨栋邀请继刘弥邵之后入住尊德堂,又辟充涵江书院山长。著有《四书遗说》《近思录义类》等。其妻宋氏,故监丞公藻之孙女,其子黄仲元也是莆田著名的理学家。
莆田东里黄氏大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