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铁锤杰克
1939年初,日军侵占海南岛。当年3月,原琼崖抗日独立队扩编为独立总队,由冯白驹任队长,开国大校吴克之则是独立总队第2大队大队长。
在上级的指挥下,吴克之率第2大队深入敌后,巩固、发展琼山、文昌抗日根据地。除了扩充队伍实力外,他还在4月至5月间,率第2大队奇袭位于永兴的日伪据点以及在海口长桥林附近修路的敌伪士兵,得胜后安然撤出;9月时,他又亲自指挥第5中队配合第1大队在罗板铺一带的公路伏击日军,歼敌10余人的同时毁敌军车1辆。
在吴克之的带领下,琼、文两地的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进入1940年后,日军对“琼总”活动的地域多次实施大规模“扫荡”。为转移特委、总队机关西迁至美合,上级命吴克之率第2大队担任掩护任务。经过一番苦战,罗克之最终甩开了追兵,顺利完成了转移任务。而在同年的9月间,上级将活跃于琼、文两地的第1、第2大队合编,由吴克之担任第一支队支队长,继续转战琼、文地区。
琼崖纵队资料照
【吴克之(1911-1985),海南琼山人,抗战时率琼崖抗日总队第一支队多次与日、伪、顽三军交战,斩获颇丰,其下属支队人称“常胜支队”,1955年授大校军衔,1961年升为少将】
作为一名曾在广东燕塘军校受训的指挥员,吴克之有自己的一套指挥策略。1940年12月,控制琼崖的蒋军悍然发起“美合事变”,不仅将总队历经艰险从海外带回的数吨医疗物资掠夺一空,还将数十名随总队行动的妇女儿童逮捕,枪杀了百余名总队的伤病员。为了保存有限的实力,总队只能重新撤回琼、文。
1941年3月,冯白驹得知蒋军调集重兵要进攻根据地后,立刻命吴克之率第1支队战士前往龙发、树德一带的罗蓬坡设伏,与第2支队配合攻击来犯蒋军。
12日拂晓,大地皆被晨雾所笼罩,即便是百米开外也难辨敌我。战士们隐蔽在阵地上,静候顽军上门。约8时,顽军第8连的士兵懒散着走进了罗篷坡的伏击阵地。吴克之让战士们沉住气,直到20米时才突然开火。眼看第4、第5中队的战士成功压制住了顽军,吴克之马上率第1大队自右侧迂回攻击。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顽军被打得抱头鼠窜,丢下10多具尸体后,慌忙地撤下。没过多久,在机枪的掩护下,顽军再度冲了上来。眼看敌人一窝蜂地往前冲,吴克之让战士投掷手榴弹,同时用步枪射杀冲在前列的顽军军官。一见当官的没命了,那些气焰嚣张的顽军立刻吓破了胆,再次想往后逃。可此时,独立总队已牢牢掌握主动权,用机枪封死了敌人的退路。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激战,独立总队共毙、伤、俘敌50余人,击毙顽军连长李汉松等军官,还缴获了2挺捷克式机枪。入侵的顽军吃了大亏,最终只能认栽撤兵。
坚守阵地的“琼总”官兵
“琼总”战士在林间休整
罗蓬坡取胜后,“琼总”主动向蒋军发出公开信,要求团结一致,共同抵御日军。可琼崖守备副司令、蒋军少将李春农,不仅拒绝了“琼总”要求,还命令“琼总”要听候蒋军收编,杀害了前去谈判的“琼总”代表卢赤民,终止了谈判。
为了打通通往琼、文地区的交通线,李春农于1942年1月17日晚亲率保6团、保7团特务连、手枪队等直属单位共1000余人,组成“扫荡军”向“琼总”所在地锦山扑来。
然而,敌人的一举一动早已被我所知晓。经过商议后,身为总指挥的冯白驹让吴克之、马白山二人率第1、第2支队火速前往顽军的必经之地三江乡斗门村公路设伏,攻其不备。
吴克之率部队抵达斗门一带后,正巧赶上顽军在村里生火做饭。他抓准时机,立刻率战士们冲了上去。顽军们还没来得及端起饭碗,就听见了密集的枪声。不少人以为“琼总”大队人马杀到,吓得直往公路北边狂奔。
身为总指挥的李春农怎么也管不住溃败的部下,于是索性自己骑上马,披上黑斗篷想原路逃跑。支队里有个眼尖的机枪手,发现在公路上有个穿着黑斗篷的人骑在马上跑在最前,于是果断架起机枪,一个点射把那人打翻在地。
随后,指挥权便转交到李紫明手中,这位蒋军校官惊恐地领着队伍一路溃逃,总算逃回了出发地。
后来,“琼总”的战士发现,海南岛上的蒋军无不披麻戴孝,唉声叹气。后来一问才知道,那个骑马逃跑、被我机枪手击毙的军官,正是蒋军副司令、保安7团团长李春农。斗门一战,“琼总”共取得歼敌百余人的战绩,李春农便是其中之一。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