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帝国境内,为什么存在大量汉朝的军民?
创始人
2025-08-24 00:04:47
0

在长达几百年的汉匈大战里,汉匈两边的大人物们忙着出谋划策、指挥战斗,而这导致了很多贵族家庭和普通人的命运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少中原的军人和贵族在战乱中逃到了北方,加入了匈奴。他们在历史书上留下了名字,还给我们留下了能够研究的文物和古迹。那么,这些人都是谁呢?他们为啥会跑到塞北去?在异乡的日子里,他们又是怎么保持中原的礼仪文化的呢?

【投奔匈奴的开国元勋和边境豪强】

汉朝刚开始那会儿,有好几位不是刘家的王爷,在性命攸关的时候,都选了去投靠匈奴。

其实,中原好多诸侯国的王子公子逃到周边戎狄蛮夷地方的事情,以前就经常发生。早在春秋时候,有些在中原争权夺利中失败了的贵族,就会跑到戎狄部落去躲难或者找人帮忙。就像晋文公重耳,他为了不被追杀,就逃到了他妈妈那边的戎族人部落里。

到了秦朝末年、汉朝初期以及西汉早期的时候,大汉朝的开国功臣们也遭遇了同样的情况。

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对那些投靠他的有才能的人,不光给了他们重要的职位,还封了几个做诸侯王。为了让自己的皇位坐得更稳,刘邦想了很多办法来除掉那些不支持他的人。结果,像齐王韩信、淮南王英布、原来的燕王臧荼、梁王彭越这些人都被杀了。韩王信、燕王卢绾,还有原来燕王臧荼的儿子臧衍这些人,在刘邦严厉的政治手段下,选择了向匈奴投降,他们成了汉初贵族里投靠匈奴的典型。

看上去,是因为匈奴攻打马邑,韩王信才投了降。而燕王卢綰背叛,好像也是有人挑唆。但实际上,匈奴围攻马邑只是让韩王信投降得更快了。真正让韩王信和燕王卢綰投向匈奴的,是汉高祖对诸侯王的猜疑。

韩颓当的祖宗是韩王信,他是战国时期韩国贵族的后代,韩襄王的庶出孙子。秦朝末年天下大乱时,身为韩国正宗血脉的他能号召韩国的老百姓,这对汉王刘邦很有帮助。可汉朝统一中原后,韩王信那贵族的身份就没啥大用了。但他还占着韩国这块军事重地,刘邦自然就把他当成了要防备的人。后来汉高祖让他搬到太原以北,他立马就懂了刘邦的意思。韩王信一边向刘邦表决心,一边又悄悄跟匈奴联系,给自己找好了退路。

有个贵族也叫韩信,他和那位大名鼎鼎的将军韩信名字一样。

公元前196年,韩王信和匈奴在参合这个地方跟汉军对峙时,汉朝的柴武将军试着劝韩王信回到汉朝。但韩王信很固执,他拒绝了柴将军,并这样说:我没守住荥阳,这是第一条罪过;在马邑投降了外族,这是第二条罪过;现在又帮外族带兵,跟柴将军你作对,这是第三条罪过。你看文种和范蠡,他们没做错事,一个被杀,一个逃跑。像我这样有罪的人,还能有好下场吗?所以韩王信虽然表面上好像舍不得汉朝,但心里其实庆幸能躲过汉高祖的追杀。

刘邦性格狠辣,不愿意和别人分享权力。

说起来,平民出身的燕王卢绾和刘邦是同一天生日。他后来一直跟着高祖刘邦南征北战,所以在汉朝初期那些不是刘姓的诸侯里,高祖最宠爱他。但即便如此,他的地位也没能保住。到了公元前196年,跟匈奴有勾结的陈豨在代地造反了,卢绾就从东北那边去攻打叛军。陈豨挡不住,就派王黄去找匈奴帮忙。卢绾呢,也派了个叫张胜的使者去匈奴,想让匈奴别支援叛军。结果张胜一到匈奴,就被以前燕王臧荼的儿子臧衍给说服了:现在的燕王之所以能受重用,是因为朝廷里还有其他的诸侯王,而燕地又在抗胡的最前线。要是其他的诸侯王都被灭了,那守着要地的燕王可就危险了。

不过,这种两边都不得罪的把戏最终还是露馅了。后来,有些投降汉朝的匈奴士兵向汉高祖透露了内幕,害得高祖立马发兵攻打燕国。但卢绾呢,他还是觉得杀那些异姓王和功臣都是吕后的主意,心里还是怀念和汉高祖的旧交情。就算被汉军追到长城脚下,他还心存侥幸:等刘邦病好了,我亲自去向他请罪。可惜等到汉高祖一死,他彻底没指望了,只好带着手下一万多人投降了匈奴。因为靠近东胡那边,匈奴就封他为东胡卢王。

很多人其实都没做那个决定,而是……

韩王信背叛汉朝后,带着一起迁移的百姓们聚居在一处,建起了颓当城,他们在这里生活繁衍,保持着原来的传统、语言和风俗习惯。这些从韩国来的移民,在匈奴帝国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汉人聚落或分支。这是继燕王卢绾之后,匈奴中出现的第二个主要由汉人组成的小部落。韩王信的后代中,有个叫韩颓当的。

年轻的韩颓当既继承了匈奴人勇猛战斗的特点,又学会了汉朝的礼貌规矩,这让他以后有机会回到汉朝,并且被汉朝皇帝赐封为弓高侯。

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发生了吴楚等七国的叛乱。弓高侯韩颓当带兵打到了山东高密城。他碰到了参与叛乱的胶西王刘卬,这位刘卬啊,他原本是在匈奴那边长大的,后来才回到汉朝。韩颓当很会说话,用一番巧妙的外交说辞,成功让胶西王刘卬投降了。

《史记》里把韩颓当打败胶西王的经过讲得特别清楚:

韩颓当站在汉军的防御工事上,手握着鼓槌随时准备敲响,他严厉地朝着叛乱的胶西王刘卬喊道:“大王您起兵造反,这一路也挺不容易的吧,我就想问问,您为啥非要闹腾这一出呢?”

刘卬回答说:“晁错在天子面前说坏话,想要抢走我们诸侯王的土地。我怕这样会天下大乱,才和其他诸侯王一起起兵。现在听说晁错已经死了,我自然就会停止打仗了。”

韩颓当琢磨了一会儿,回答道:“大王要是真不满晁错,为啥不直接上书给皇上,反倒自己动手打跟朝廷一条心的齐国呢?这么说来,大王起兵,不是为了杀晁错啊。”

韩颓当一番有理有据的责问,让刘卬哑口无言,最后他选择了拔剑自刎。

韩颓当享受了半生的荣华富贵后,到了他孙子的那一辈,出现了韩说和韩嫣两个人。韩说跟着卫青去过塞外攻打匈奴,而韩嫣呢,他是汉武帝的宠臣,受到过非常高贵的待遇。

还是在汉景帝那时候,他给另外七个投降的匈奴贵族封了侯,让他们在河北地界上建了七个侯国,分别是桓侯国、安陵侯国、逎侯国、容城侯国、易侯国、范阳侯国和翕侯国。从他们的名字来推测,这七位匈奴首领里,说不定有的人祖先曾是匈奴,但后代又回到了汉朝,成了贵族的后代。

前面说到的卢绾的后代卢它之,也决定回到中原,并且也得到了封侯的待遇,卢家子孙的命运,最终还是让他们回到了中原这片土地上。

被匈奴抓住的普通小兵

就算贵人们被带到了匈奴那里,也大多能保住他们的王侯身份。但跟这些大贵族比起来,普通老百姓可就没那么走运了。总的来说,汉朝的军民有的自愿,有的被迫,加入了匈奴。特别是在一些大败仗里,汉军将领会向匈奴交上好多人头和俘虏。除了大家熟知的李陵事件,公元前103年,还有个匈奴的左大都尉想投降汉朝,派人向汉朝求救。汉武帝就让浞野侯赵破奴带着两万大军从朔方出发去接应。结果左大都尉被杀,赵破奴的军队也被匈奴大军包围,最后全军都打了败仗。

公元前90年,李广利率领军队从五原出发,结果在燕然山周边被单于给团团围住。由于防备不够,加上李广利不顾士兵死活地指挥,最后汉军只好投降。这样一来,他们的士兵就成了单于的俘虏。根据《汉书》上的说法,这些将士里头,最后能回到汉朝的,也就那么一两个百分点,剩下的人,要么在路上就没了,要么就留在了西域的城邦或者塞北的匈奴那里。

对于远征的战士们迟迟不回的情况,郎中侯应曾有过非常到位的概括:

近来西羌人守卫边疆,跟汉人有了往来,有些官吏百姓贪图利益,抢夺他们的牲畜、财物甚至妻儿,因此西羌人心生怨恨,起来反叛。现在要是撤掉守边的军队,就容易产生傲慢和纷争的苗头,这是第五点。以前去从军的人大多没能回来,他们的子孙生活贫困,一旦逃出去,就会投靠亲戚,这是第六点。还有边疆的奴婢们生活愁苦,想要逃跑的人很多,他们说:“听说匈奴那边生活快活,只可惜边防看守得太严了!”但有时还是有人偷偷逃出边塞,这是第七点。那些狡猾的盗贼成群结队犯法,要是把他们逼急了,逃跑到匈奴那边去,就没法管制了,这是第八点。

就是说,那时候有些人被塞外的野蛮人诱惑,就投降了他们;还有些当兵的出去后就没再回来,留在了匈奴那边。有的人家里太穷,想往北去找亲人;还有些在汉朝犯了法、惹了事的游侠、小偷,想躲掉法律的惩罚。这样一来,那时候就有很多人不停地往外逃。

汉朝和匈奴那时候还不是像现在这样的国家,所以他们之间老是打仗,但并没有妨碍老百姓之间的友情和买卖。一直到汉武帝准备大力攻打匈奴之前,汉匈两边的老百姓关系都还不错。根据《史记》的说法,“现在皇上即位后,明确了和亲的政策,优待匈奴,开放边关做买卖,给他们很多好处。匈奴从单于往下都很亲近汉朝,常在长城附近往来。”可见在马邑之变发生前,匈奴的老百姓很喜欢汉朝的东西,经常到长城下来做交易。所以那时候,汉人要是去匈奴那边,也不会受到太大的敌视。

侯应的说法其实和边塞汉简里的记录对上号了。在两汉那时候,有些小官会因为贪污钱财怕被抓而逃跑。就像居延新简EPT68里讲的,东汉建武六年有个事情,就是汉朝的官和老百姓越过边塞逃跑的例子。居延长安亭的亭长王闳,还有他儿子,加上攻虏亭的亭长赵常等五个人,偷了官府的钱,还带着刀、剑这些武器逃出边塞。结果官军还没抓到他们。要知道,亭长本来就是负责抓逃跑的人的,这简直就是明知故犯嘛。

嫁到匈奴去的和亲及随行女子

在蒙古诺音乌拉地区的匈奴古墓中,发现了一只用漆做成的喝酒的杯子。

除了因为战争去塞外的人,和亲也是汉朝人迁到匈奴的一个重要方式。每次和亲公主嫁到匈奴,都会带上一些宫女和手艺人,他们能帮公主慢慢适应在草原上的新生活,减轻刚到异国的不适应。通常,这些人很难再回到中原,大多会在草原上安家落户,为新的主人效力。

汉朝时候的女仆雕像

这些人里大多数都是籍籍无名的,但要说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最能搞破坏的,还得是那个太监中行说。

在跟和亲公主一起出发去塞外之前,中行说表示自己不想去那条件差的地方。但他被挑中去匈奴,是因为他是边地的燕人,了解匈奴的情况。吕后本来就不喜欢中行说,一直想找机会排挤他或者把他除掉。朝廷里的那些士大夫也不在乎牺牲一个太监,将军栾布就比较明白吕后的心思。他觉得:匈奴野蛮又霸道,肯定不会好好对待汉朝的使者,要是派个地位低的宦官去北边,那就能代替那些士大夫去受苦了。

公元前174年,匈奴的冒顿单于去世了,接着老上单于就坐上了王位。这时候,汉朝想和匈奴和好,和亲联姻。中行说呢,他使劲推脱,但皇命难违,只好无奈上路。他走的时候,放话出来:要是真让我走,那我非得给汉朝找点麻烦不可。

中行说一到了匈奴那儿,立马就投了降,归顺了单于。看他到了匈奴后的那些做法,这人挺有眼光,学识也挺广,还特别能说会道。宦官的身份让他心里头比一般人更敏感、更极端,也更容易记仇。他为了显摆自己的本事,再加上想报复汉朝,就一门心思地给单于出主意、想办法,帮匈奴提高打仗的能力和文化水平。

如果没有中行说这些人提供的关中情报,匈奴骑兵就很难烧掉回中宮,也骚扰不到甘泉宮周边,更别提逼近长安了。汉朝被这些叛逃者害得这么惨,是吕后和汉文帝压根儿没想到的。话说回来,中行说为啥会这么干,其实和他的身世、特殊身份也有关系。虽说后来汉朝还有投降匈奴的将领,但很少有人能像中行说那样,带着深仇大恨,一心一意给敌国出主意。

中行说给匈奴出了不少主意,帮他们了解了很多南边的情况。

挖掘遗址并发现了古代文物

除了二十四史里零零散散的记载,在以前匈奴帝国的地盘上挖出来的很多宝贝,也都实实在在表明了汉人后代确实在匈奴生活过。

阿巴坎宫殿的设计构想图

从20世纪开始,人们在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挖出了很多以前匈奴人住的地方。在这些塞北的匈奴遗址里,最神奇也最能展现历史魅力的,要数现在俄罗斯境内的阿巴坎宫殿遗址了。在那里,人们找到了有汉字的瓦片、汉朝的书刀和青铜门环,这说明宫殿的主人很喜欢汉文化。而且,宫殿旁边还有养猪的地方和农田遗址,这些都是为了保证宫殿主人能吃上喝上。

阿巴坎宫殿里有带着汉字的瓦片和铜制的门环装饰。

从宫殿的大小和样子,咱们能猜出些门道来:宫殿的主人特别喜欢中原文化,哪怕在塞北,也非得过上中原贵族那种日子不可;那时候汉朝和匈奴关系不错,汉朝可能比匈奴还强,所以单于能容忍宫殿上有“天子千秋万岁,永远快乐”这样的话;再说宫殿这么豪华,也说明主人跟汉朝皇室关系不浅。关于宫殿的主人是谁,学者们各有各的说法,现在看大概有这么几个可能:一个是汉朝大将李陵,他在浚稽山之战中差点儿就赢了;一个是卢芳,两汉之交时他自立为帝;还有一个是王昭君的女儿须卜居次云。这几种说法,跟咱们前面猜的都能对上。宫殿主人这么喜欢汉文化,也能解释为啥韩颓当在匈奴待了30多年,汉文化素养和汉语口才还是那么好。

而且,在宫殿遗址周围发现的文物和工匠留下的痕迹都表明,建造这座宫殿时有汉朝工匠的参与。这座宫殿遗址和文献记载的内容完全吻合,起到了文物和文献相互印证的作用。

另外,能证明匈奴地界有过汉人居住的一个重要遗址,就是蒙古国里的诺音乌拉匈奴贵族大墓。这个墓地在1912年被矿工巴洛德意外发现。后来,在1924年到1925年间,考古学家科兹洛夫在诺因乌拉找到了212座墓葬,并挖了苏珠克图附近的10座,包括6座大墓和4座小墓。接着,1926年到1927年,西姆克夫也进行了挖掘。到了1954年,蒙古的考古学家道尔吉苏荣挖了11座墓,1955年又挖了2座大墓、4座普通墓和9个祭坛。1961年,道尔吉苏荣和匈牙利人一起挖了2座。到现在为止,总共挖了30座墓。墓里面有汉朝样式的棺材盒子,还有写着“上林”的汉朝漆耳杯,以及绣着“新神灵广成寿万年”的汉朝丝绸。汉朝的镜子、丝绸、棺材盒子都是汉朝工匠带到匈奴地界,或者在匈奴地界做的。这些宝贝都说明,那时候确实有不少汉人生活在匈奴地界,很多汉朝的东西也传到了匈奴那边。

两人关系恶化,从好友变成仇人。

苏武和李陵两人的不同人生轨迹,正好反映了匈奴人和汉人的真实情况。

匈奴人特别想要得到汉人和汉化胡人的技术能手,还有各类消息,所以他们对待汉人,主要是想利用。就好比汉武帝在《轮台罪己诏》里提到的那样,匈奴会仔细盘问汉朝的投降者,好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因此,汉人带去的情报和技术,匈奴人都十分重视。就拿张骞来说,他试图联合大月氏一起对付匈奴,这事儿被单于知道了,单于也没太为难他,反而给他娶了媳妇,只是稍微看管着他,希望时间长了,张骞能跟他们成为一条心。由此可见,匈奴对待投降的人,还是挺宽容的。

敦煌壁画里有一幅画,讲的是张骞出使到西域的故事。

那些投靠匈奴的汉朝诸侯王和汉胡将领,往往会得到封王或者拜将的荣耀,待遇有时甚至超过在汉朝的时候。例如卢绾,他就被封为了东胡卢王;还有在马邑之战里救了单于一命的雁门御史,被封了个天王的高位。李陵呢,成了右校王;而李广利更是受到单于的特别优待和宠爱。

跟汉朝比起来,匈奴部落联盟的权力没那么集中。各个部落的小首领在自己放牧的地方有很大的自由,只要每年一月、五月、九月去参加在龙城开的大会,跟着联盟一起打仗就行了。大单于和部落首领之间的权力差距,要比汉朝皇帝和大臣之间小得多。这一点,其实也是吸引汉朝逃难者前来的原因之一。

跟那些被抓来当奴隶的汉族俘虏不一样,那些有组织地投降的汉人,匈奴人通常会把他们看作是一个小部落,安排到特定的地方去居住和耕种。每当匈奴对外打仗时,各个部落都得出兵,所以这些投降的汉人也会跟着一起参与对汉朝的打仗。

挖出来的织物上,匈奴贵族的模样显现了出来,他们的发型和穿的衣服都显示出他们混合了不同的民族特点。

好多贵族和将军,都亲自上阵跟汉朝打仗。比如说中行说,他给老上单于出主意,告诉他汉朝哪里弱;还有的将军呢,直接带着投降的士兵去打汉朝。像那个韩王信,刚投降匈奴时,就和匈奴商量好一起攻打汉朝;他的手下曼丘臣、王黄也跟着投降了,然后一起跟汉朝作对;卢绾也老是在上谷以东那边骚扰汉朝边境。还有个塞外都尉李绪,他投降后教大单于怎么打败汉军,还帮着匈奴练兵。这事儿传到长安,被李陵的仇人给搞错了,说是李陵干的,结果李陵的家人全遭殃了。

以前的汉军,说不定啥时候就会倒戈相向,去帮匈奴人打仗了。

匈奴汉人的最终归宿

在汉朝和匈奴对抗的那个大时代里,个人的命运常常被那个时代的大背景给掩盖了。

在政治方面,投降匈奴的汉朝贵族往往能娶到匈奴的公主。像李陵和李广利,他们都娶了单于的女儿做老婆。就连张骞和苏武这样的汉朝使者,也被强行配了匈奴妻子,并被软禁起来。因为单于看重他们,加上有了婚姻关系,这些人就参与到了制定对付汉朝的政策中,还在匈奴内部争权夺利,不过他们也在用另一种办法,跟自己的祖国保持联系。

在文化方面,中行说等人教匈奴人如何记录事情。这对匈奴在统计人口、牲畜数量,估算国家财产,以及调动人力物力等方面都非常有帮助。从中行说教单于如何写信给汉朝皇帝的一些小事上就能看出,他撺掇单于在信的格式和内容上都要超过汉朝。这说明在西汉时期,匈奴的书写方式已经借鉴了汉人的习惯。考古学家找到的匈奴文字符号,也能看出它们受到了汉字的影响。

匈奴的一些文字符号,看起来明显受到了汉字的影响。

许多老百姓都靠着自己的手艺,给新东家干活。他们的孩子或许会从爸妈口中,依稀记得那个再也回不去的老家。接着,他们就会加入南行或西进的马队,与从未见过的、但血脉相近的敌人战斗。还有一些在秦朝末年就逃到北方的中原人后代,到了西汉时期,已经像细君公主在《悲愁歌》里唱的那样,完全融入了胡人的习俗。

汉代铜镜在中亚地区的出土分布图显示,它们可能是通过贸易往来或和亲关系流传到国外的。这些铜镜背后,说不定藏着不少小人物的传奇经历,有的离奇,有的让人心酸,还有的充满曲折。

从春秋一直到明清,因为各种原因,有很多汉族和中原的人流落到了周边的政权。他们中有些人幸运地回到了中原,留下了像苏武牧羊、《胡茄十八拍》、《松漠纪闻》这样的故事和文学作品。但更多的人逐渐被当地的文化同化,说着当地的语言,甚至会在城头上骂起自己的同胞。可他们当时的真实感受和经历,我们现在很难知道了。这既是历史的一种走向,也像命运的玩笑,还像人生的变化莫测。

相关内容

雨润山林秀 菌鲜滇味足(跟...
本报记者 张 驰 在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游客在选购松茸。 ...
2025-08-23 08:47:09
安徽4天3夜游费用是多少?...
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我和另一半总梦想着能有一次浪漫的旅行,远离喧嚣...
2025-08-23 08:44:54
米兰官方回顾意大利超级杯:...
米兰官方回顾意大利超级杯:鸟巢上演的米兰德比
2025-08-23 08:44:03
痛苦面具!萨卡吃了一口英国...
痛苦面具!萨卡吃了一口英国食物后差点吐了出来
2025-08-23 08:43:38
全球及中国女子高尔夫球手市...
基于女子高尔夫球手行业历史发展规律、发展环境与行业整体发展态势来看...
2025-08-23 08:41:50
原创 ...
2025年WTT欧洲大满贯,在经历多日鏖战之后,女单八强已经全部产...
2025-08-23 08:40:41
原创 ...
有书君说 乱世出枭雄,乱世亦出大师。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国学...
2025-08-23 08:33:54
历史上的今天 | 邓小平同...
邓小平(1904~1997)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
2025-08-23 08:33:52
南宋龙泉窑瓷器鉴定方法技巧...
南宋龙泉窑瓷器鉴定方法技巧 这里全有! 龙泉窑的历史溯源 龙泉窑...
2025-08-23 08:33:51

热门资讯

原创 民...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女子的社会地位一直都非常低,在当时的男权社会背景下,要求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们的三从...
原创 此... 此人甘愿做日本走狗,事迹被天皇写入教科书,儿女也因此成为富豪! 在我国历史上,最屈辱的一段历史就是近...
原创 明... “把金钱奉为神明,它就会像魔鬼一样降祸于您。”——引言 财富从古至今就是人们趋之若鹜的东西,有人一生...
原创 电... 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当时这一支美国人...
我省发现5000年前酿酒器小口... 记者日前从省文物局获悉,宝鸡市渭滨区八鱼镇苇子沟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遗址内发现一件小口...
原创 母... 胡适曾经这样评价一个人:“他是人世间最稀有的一个天才”,他做事慢条斯理,心细如发,却又拥有大刀阔斧的...
刘备临终前一再告诫:子龙不可重... 赵子龙三国名将,救刘备妻儿功高盖世,但刘备临终因猜忌告诫不可重用。赵云曾直言进谏与刘备政见不和,刘备...
原创 1... 前言 1864年,大清朝正处于风云变幻的中期,这是一个充满动荡与机遇的时代。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上,...
原创 宇... 经历了侯景之乱之后,北周西魏作为独立的政权并行存在,而在此之时西魏趁机夺取蜀地,初入时叛乱频发,政局...
大禹治水这么大工程,为何鲜有遗... 《——【·前言·】——》 “大禹治水”,号称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历时十三年,足迹遍布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