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一直是个很纠结的国家,国土大部分在亚洲,却声称自己是欧洲国家。而欧洲人又把他当成西亚的代表,从来没看作过自己人。除了美国拉土耳其进北约外,历史上的欧洲从来没给过土耳其好眼色,当然,需要他当炮灰时,也会拉他一把。
欧洲崛起以后,土耳其从西亚一霸,慢慢堕落为“西亚病夫”。比起土耳其,清朝其实还算幸运。欧洲人一直惦记着把土耳其大卸八块,把他赶回亚洲去。
到了19世纪后半期,土耳其已经成为保守和落后的象征,被英法俄等列强时不时地就虐一下。尤其是俄国,从土耳其手里抢走了高加索地区,步步进逼到黑海的出海口。要不是英法帮了一把,土耳其海峡也许早就改名了。
20世纪初,德国为了对抗原有的殖民秩序,相中了土耳其,给了大量的经济援助,两国关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德国想以土耳其为桥头堡,与英国争夺中东地区。饱受列强欺侮的土耳其毅然把自己绑在了德国的战车上。
德国一战失败,土耳其被彻底肢解,奥斯曼帝国灰飞烟灭,变成了如今的土耳其。可即使如此,土耳其仍然和德国保持着特殊关系。这种关系直到今天,我们其实还是看得到的。
到二战时,土耳其这回终于学乖了,没有加入德国阵营。虽然德国开出的条件颇有诱惑力,但最终还是没有匆忙站队,选择保持“中立”。毕竟北面的苏联、海上的英国都不是土耳其能得罪的。
土耳其表面上说“中立”,但私底下还是给了轴心国不少便利,毕竟两国之间的特殊感情还是在的。土耳其一直不断地向德国秘密运送重要的金属物资,暗地里成为了德国在中东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支点。
可同盟国也不是傻子,土耳其私底下帮助德国的事情他们都清楚,所以不得不适当地给予一些警告。
1940年,意大利的军队侵入巴尔干半岛,这是土耳其自认为的传统势力范围。这让土耳其嗅到了危机感,决定采取一些行动。
很快,土耳其就跟英国建立了联系,同时为了向英国示好,土方还从英国人手中购入了一大批军火。英国本来还担心土耳其会倒向德国,没想到他自己找上门来套近乎了。于是英国不仅同意卖军火,还主动提出帮助土耳其训练军队。
可谁也料到,载运土耳其军队的“繁荣”号在半路被击沉了,两百人只有三十多人生还。最终各方都没有查出凶手是谁,但很多土耳其人认为是英国人搞的鬼。
英国自然不会承认,坚持说是德国人发动的袭击。直到今天,这起案件也没有具体的定论,沉船背后真正的事相无人知晓,这件事也成了二战期间一起著名的悬案。
由于土耳其的立场摇摆不定,在二战中受到的算计可不算少,好在他还是坚持住了。战争即将结束时,英美等国不再需要土耳其,苏联又对土耳其虎视眈眈,一时间土耳其的处境比原来还要危险。
眼看着国家再次面临着被瓜分的危机,土耳其不愿意坐以待毙,在《黎明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一方面,吹捧英国的巨大影响力;另一方面又暗示英国如果在对自己下黑手,土耳其也绝不会坐以待毙,大不了鱼死网破。
更重要的是,土耳其拿捏住了英美等国家的心思,他们以苏联作为威胁筹码,让英国无计可施。出于对抗苏联的需要,美英方面宣布,只要在三月一日之前向轴心国宣战即为合法,土耳其立即做出了响应,成功洗白上岸
土耳其看清西方遏制苏联的企图,以自身作为筹码,投靠了西方。所以,土耳其的身份在北约国家当中也是最特殊的一个,是北约成员国,却不是欧盟成员国。
也就是说,西方只想利用他对抗苏联,却不肯承认他是自己的一员。冷战期间,美国把中程导弹和核武器都部署到了土耳其,距离苏联本土非常近。一旦从土耳其发动打击,苏联连预警的时间都没有。为了反击这种行为,苏联才向古巴运送导弹,引发了“古巴导弹危机”。
时至今日,土耳其一会儿和美国翻脸,一会儿又怼俄国,难道他骨子里的奥斯曼基因又复活了?希望土耳其还记得一次大战的教训,站错队是要吃大亏的,而不站队有时也是一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