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1899~1935年),江西上饶人,是中国共产党著名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
一、生平简介
方志敏8岁入私塾,12岁因故辍学,17岁重入校园,后考入教会大学,在校内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
1921年,方志敏在上海找到了党组织,并结识了陈独秀、瞿秋白、恽代英、向警予等著名中共领导人。
192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至此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革命之旅。
1935年不幸被俘,英勇就义,年仅36岁。
二、主要成就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缔造者。
2.江西农民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江西地方党团创始人。
3.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一批苏维埃政权。
4.在苏区发展经济,首创了股份制,发行了股票。
5.改进战术,首创了地雷战。
6.在苏区首创了对外开放的边贸政策,形成了数条开放型贸易路线,促进了贸易发展。
7.修建了列宁公园,创办了一批学校和文教卫生单位。
8.出版《寸铁》旬刊,成为《新江西》季刊的主要撰稿人。在南昌创办“文化书社”,出版《青年声》周报,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
9.在《觉悟》副刊发表第一首散文诗《哭声》和白话小说《谋事》。
10.1934年1月,方志敏迎来了革命生涯的高光时刻,被任命为中央委员主席团成员。
三、英勇就义
1935年,由于叛徒出卖,方志敏同志被俘。
在狱中,为防止他逃跑,敌人特别打制了沉重的脚镣。关押期间,方志敏经历了国民党从营长到将军的多轮“劝降”,最后蒋介石亲自“谈话”,都被方志敏凛然回绝。
在极端艰苦的7个多月的牢狱生涯中,方志敏写下16篇文章,共计13万字,有:《我是个共产党员!》《可爱的中国》《清贫》等。
方志敏入狱后社会各阶层极力营救,但未能成功,方志敏于1935年8月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
四、一生清贫
方志敏一生清贫,被俘时,国民党士兵搜遍他的全身,除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我们不要充满剥削、压迫的社会”,这是方志敏清贫奋斗、革命一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