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回)
就在各国纷纷送来国书想要求娶霓凰郡主时,只有楚国纹丝不动。
这让梁帝很不悦。
但转念又想,南楚定是因为惧怕大梁才不敢参与求亲,因为霓凰郡主驻守南境十年间,硬是把南楚压制得死死的,那家伙是被打怕了。
如此一琢磨,梁帝的信心又恢复如初,展眼舒眉,竟然郎朗笑出了声。
高公公见状,忙不迭地附和:“
那可不是嘛!郡主不仅是陛下您亲封的一品军侯,她那名头还上了琅琊高手榜呢。这样的人物品格,这一般人谁配得上啊!可不就得陛下您,为她多操点心了。
”
先来说说这位高公公。
此人本名高湛,近身伺候梁帝十多年。
微胖身材,着一袭宽袍黑衣的太监制服,白净圆脸,总是微躬着身子,说话的语气几乎一个调,主打一个平稳。
唯一一次动怒,是太子和誉王为了把自己的人安插进刑部,在大殿上吵得不可开交,梁帝不堪忍受这情形,直接把两个皇子轰了出去。
高公公见状,也默默退出大殿,忽闻殿外此起彼伏的蝉鸣声,他厉声呵斥小太监们,还不赶紧拿竹竿把那些蝉赶走!
初看以为高公公也是个看人下菜的主,后来才知,他大概是深知帝王心情不好,即便是毫无干系的蝉叫,也会瞬间掀起风波,让这些小太监们无辜受罚,看似语气严厉,实则是在提醒避祸。
还记得高公公第一次出场,就是在宫内长廊陪帝王散步。
梁帝张口便开始吐槽,说刚刚只是加封了景桓七珠亲王,越氏和太子的脸色就那么难看,还问高公公可否看见了?
?
高公公哼啊哈啊半天,回复到:“誉王身负圣命,代陛下巡视江左十四州,历时数月劳苦功高,得了赏赐也是应当的嘛!”
这话回的很有水平。
一是,
指出誉王做这些事,是“圣命”,都知道圣命不可违,所以誉王去江左巡视,不是为了个人出风头,更不是为了显示自己比太子能干,而是为了完成梁帝安排的任务。
且誉王是“代陛下”做事,那么做事结果的好坏,就代表着帝王的脸面。
所以,誉王只能非常努力工作,让巡视江左的业绩达到优秀,这样梁帝脸上才有光。
难不成非要成绩差,“噼里啪啦”打脸梁帝吗?
高公公这番解释,让梁帝意识到,誉王拼命做出成绩,只是在履行皇命,很正常。
二是,
摆事实。
高公公并没有一开口就夸誉王多么辛苦,多么优秀,而是陈述一系列事实:誉王是领了圣命去出差的,是代陛下去江左工作的,而且跑了江左十四个州,花费了好几个月的时间。
“十四个州、好几个月”,这些字眼瞬间就能让人觉得,这份工作量大费时很辛苦。
?
然后,事实摆清楚了,高公公才追加评价,说誉王劳苦功高,得些赏赐是应该的。
其实,当事实摆清楚的那一刻,他根本不用评价,梁帝心里早已清楚。
最重要的是,有了事实佐证,高公公的评价,才不会让人觉得有偏心,不会让梁帝起疑他站队了。
两人继续往前走,梁帝感叹誉王和太子真是不让自己省心。
突然,他压低声音,凑近高公公,神秘兮兮地说,“哎!听闻他们两个,昨日都派出了心腹,不约而同地备上了厚礼,到廊州去了。”
说完,梁帝撇嘴不语。
身后的高公公支支吾吾道:“这个,这个奴才不知道。”
梁帝猛一扭头,瞪大眼睛瞅着高公公,嘲笑他整天窝在宫里,当然不知道,紧接着再凑近窃窃私语,直言两个皇子去廊州是争一个什么麒麟才子,据说得之便得天下。
高公公听到这话,双眼低垂,断断续续“呃”了几声。
梁帝甩了下衣袖,挺直上身,忍不住讽刺所谓的麒麟才子,“不过就是江湖的一介白衣,朕的天下,岂是他说拿就能拿得去的?嗯?你说是不是一个笑话?”
看着梁帝得意的样子,高公公一边“是是是”回应,一边陪同着呵呵笑。
?
结果,原本开怀的梁帝,忽然转头狠狠盯着高公公,高公公眼皮低垂,默默收住了笑。
看到这,是不是觉得帝王都有些神经质啊!
不过,高公公能在这样的帝王身边陪伴如此之久,绝不是简单之人。
当被问到两个皇子派心腹去廊州,争“得之可得天下”的麒麟才子时,高公公不像替誉王解释时那么能言善语,反而结结巴巴说自己不知道。
他懂得什么问题该进一步,什么问题该退一步。
涉及夺嫡之争的事情,那是决不能沾染分毫的。
梁帝把自己的皇位看得非常重,连最喜欢的儿子祁王,只要梁帝怀疑其觊觎帝位,便二话不说除掉了,更别说自己只是一个仆人。
?
所以,一问三不知,或者附和着傻笑,高公公懂得如何明哲保身。
不过,有意思的是,高公公这一次,貌似翻车了。
当梁帝说起霓凰郡主的婚事,嘲笑完南楚因为害怕不敢派人来求娶时,高公公目睹梁帝笑得洋洋自得,便追着梁帝的话补充道:
“
那可不是嘛!郡主不仅是陛下您亲封的一品军侯,她那名头还上了琅琊高手榜呢。这样的人物品格,这一般人谁配得上啊!可不就得陛下您,为她多操点心了。
”
然而,梁帝听着听着,脸色渐渐由晴转阴,若有所思的哼了一声,目光直视前方:
“
霓凰在南境十年,边陲安定,十万铁骑对她是忠心不二啊!只怕时间再久了,南境大军只知穆王,不知梁王。这南境嘛,呵呵!怕是要变成南国了!穆青既已成年,正是从他姐姐手里接手掌管云南王府的时机。霓凰嘛,是该歇歇了!
”
梁帝的这番话,让高公公不再言语,只是缓缓将视线移向桌旁燃烧殆尽的红烛……
想必这一刻,高公公一定后悔死了,本想拍个马屁,或者是想替霓凰郡主说些好话,没想到连累了她。
?
或许一开始,他真的以为梁帝是为霓凰郡主在考虑,再或者,他以为夸一夸梁帝手下的这位人才,梁帝会因此更加珍惜看重霓凰郡主,真心实意为她选一位好夫婿。
没想到,自己的一番话反而让梁帝的疑心更重了。
当初林燮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惹怒了梁帝,可霓凰明儿面上还是对他言听计从,但依旧没能逃过被猜忌的“幸运”。
这件事,大概率也为高公公日后站在靖王这边,埋下了伏笔。或者说,是把高公公日后往靖王这边推的一个助力吧。
毕竟,伺候一个成天怀疑这个怀疑那个的帝王,而且还是狠心起来连自己儿子、救命恩人、枕边人都不放过的帝王,实在是如履薄冰。
试问谁,又不想活得踏踏实实、舒舒心心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