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I泰西太腻
编辑I泰西太腻
前言
常看清宫剧的我们都知道,在皇宫里哪怕是大臣都不允许携带刀兵,但是有一个群体例外,那就是侍卫,这时候就有许多网友好奇,皇帝让御前侍卫们个个带刀,就不怕他们集体造反把皇宫屠了吗?或者有哪个侍卫失心疯了
把皇帝或者皇帝的家人杀了吗
?
其实,这样的问题皇帝们
早就想到了
,并且主要从筛选兵源地、进行考核和许诺美好愿景三个方面加以防范,顺带加强御前侍卫们的忠诚。
就近的征兵原则
西汉时期,长安皇宫的宿卫制度被称为郎卫制度,郎指的是光禄勋署下三郎将统领的三署郎,比如虎贲中郎将统领的虎贲郎,羽林中郎将和骑都尉一起统领的羽林骑,负责宫廷内部宫门宿卫的期门郎,这三郎共同构成了
宫廷内部的防卫体系
。
卫指的是负责宫廷内外警戒的卫士,最高长官是
卫尉
,主要负责范围是宫廷各处对外的宫门宿卫和宫廷周边区域的警戒,这两者共同构成了贯穿两汉的郎卫宿卫体系。
而作为离皇帝最近的,宿卫体系核心的郎,他们的选拔也是皇帝关心的重中之重,在西汉的史书中也多有记载,在汉朝的史料中,文帝、景帝和武帝三朝都有
选取六郡良家子弟进入期门军或者羽林军
的记载。
这里说的六郡指的是汉的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而这六郡,有两个在并州,有四个在凉州,都是汉朝统治的核心区域,对汉朝皇帝的
忠诚度较高
。
除此之外,皇帝也多把近臣、勋贵等朝中大员的子弟充入进了郎卫之中,以加强和这些大臣之间的关系。
在对这些郎卫的将领的选择上,西汉的统治者们也尽量遵循“任人唯亲”的原则,比如
西汉名将卫青
,他在初次出征匈奴之前,就担任了近十年的建章监。
建章监的正式官名是监建章宫,执掌的是正是建章宫的宿卫,建章宫是汉武帝专门营建,
用来朝会、理政的场所
,可见汉武帝对卫青的信任。
到了清朝,宫廷侍卫的选拔标准更加严格,不仅只能从八旗子弟中选任,还只能从
上三旗中选任
。
严格的政审
现在我们考公务员有政审,以前的皇帝选拔官员和侍卫也有政审,在之前我们就提到过,汉朝皇帝选取自己侍卫的标准是六郡的良家子弟,
“良家子”
这三个字就包含了三条标准。
第一条就是是正常户籍,而不是贱籍;在汉代,户籍分为两个档次,一种就是
农户、军户
这样的正常户籍,另一种就是医、巫、商贾、百工这类人员的户籍,因为政治地位相对低下,因此被称为贱籍。
光有正常户籍还不够,还得本人和直系亲属没有犯罪前科,汉代有
七科谪
的说法,这七科分别是:吏有罪,亡命,赘婿,贾人,故有市籍,父母有市籍,大父母有市籍,符合以上任意一条的,即便有正常户籍,也不能够被称为良家子。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规定就是
拥有一定资产
,遵循伦理纲常,是从事正当职业的人,因此,在汉代,良家子是一个特定的阶层,这个阶层还有一定的政治地位。
除此之外,郎卫的选拔还有其他标准,比如
“材力过人”(意思就是力气大),“弓马娴熟”
等,毕竟御前侍卫是要保护皇帝的,如果战斗力不过关,条件再好也是白搭。
优越的社会地位和光明的前景
选拔侍卫的标准那么高,待遇肯定得给到位,不然下面的人心凉了,就指不定真会做出什么事来,因此,从汉到清,宫廷内御前侍卫的地位
一直都很高
。
就拿西汉三署郎中地位最高的“期门郎”举例,《汉书》中对期门郎的描述是“比郎”,意思是
待遇和郎官等同
。
郎官在汉代是皇帝的侍从之官,地位尊贵,职能险要,皇帝也对这些郎官给予了充分的尊重。
同时,皇帝也充分认识到了郎官职能的重要,《后汉书·明帝纪》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明帝的姐姐馆陶公主为自己的儿子求一个郎官的官位,
但是明帝却不同意,宁愿以赐钱千万的方式加以补偿
。
这件事足见皇帝对郎官选任的重视,而期门郎入职之后都能获得和郎官一样的待遇,可见待遇是相当优厚。
皇帝御前侍卫的待遇不仅十分优厚,
发展前景也是一片光明
,还是以待遇和郎官齐平的期门郎举例。
汉明帝在拒绝姐姐馆陶公主的求官之后,对臣下说过这样一番话:
“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
可见在汉代郎官一旦出任地方就可直接担任主政一方的行政长官。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中也记载了类似的案例,说有一个叫裴安卿的,做了几年郎官之后,直接就外放了
襄州刺史
。
而通过御前侍卫走上人生巅峰的最典型案例,还是清朝的和珅,和珅因为出身满洲上三旗中的正红旗,在1769年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到了1772年,才混成一个一等銮仪卫侍卫,之后又在
一等侍卫的岗位上呆了三年
。
但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一年之内数次晋升,以火箭般的速度从一个小小的侍卫升职成为了朝廷的
一品大员、官授户部侍郎、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
,权倾朝野。
结语
在古代能够冒险前去刺杀皇帝的都是有着深仇大恨,而御前侍卫则都是经过“户籍审查”、“政审”等层层选拔才选出来的,这种,皇帝直接从根源上便直接将问题给解决了,此外御前侍卫还有大好的前途,他们又何必要冒险刺杀皇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