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戊戌六君子”你会想到什么?谭嗣同的一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也是让人感怀。但这个六个人中却有一个人,除了是光绪帝师,戊戌六君子之外,还有一重不为人知的身份。
戊戌六君子
这位便是杨锐,光绪维新变法中被杀的戊戌六君子之一,除此之外,其实他还是张之洞安排在维系派中的间谍。
那到底是何种因缘巧合让他们密谋在一起的呢?这还要从杨锐在四川担任布政使的时候说起,就在当时的时候张之洞发现杨锐十分的天赋异禀,实在是一个可造之材,不想浪费这么一个人才便决定收入幕府好好地栽培他。后来张之洞就任两广总督,杨锐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他的幕僚,但是杨锐是一个大孝子,他的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恐怕时日不多,觉得去广州任职太过遥远一来二去不方便照顾老母亲,就拿母亲年事已高做理由婉言拒绝了张之洞。但是这么好的一个人才哪能轻易放过?张之洞铁了心想让他入府,于是为了让杨锐安心的进入自己的幕府没有余虑,张之洞就亲自跟四川布政使商量了商量,让他的哥哥杨聪到距离家比较近的地方担任官职,这样一来杨锐也不用担忧了也哥哥可以很好地奉养老母亲。
张之洞
从此杨锐便正式的进入张之洞的幕府,替张之洞办理一些日常的奏折和文献,后来因为需要,张之洞把杨锐派进了京城负责打探一些情报,也就相当于各省的“驻京办人员”,那个年代交通天河资讯不发达,所以这是一个交接的重要职务,而且从此以后,杨锐作为张之洞秘密侦探长期驻扎在北京,张之洞每月会定期给他银子,待遇也十分不错。
慈禧
都说命运无常,谁也无法预料到自己明天的命运会是怎样的,有人一生平淡无奇,有人一生就是波折万分,而杨锐的一生就像是在一个山峰上坐了一趟过山车。
在1898年的时候,康梁主导的运动逐渐一点一点的展开,张之洞更加需要杨锐提供的各种情报,有一点迫在眉睫火烧眉毛的意思,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这关键一刻杨锐的家里发生了变故:杨锐的哥哥杨聪在同一年去世了,特别孝顺注重兄弟情义的杨锐急切的想要回四川老家为弟弟尽最后一点情谊。但是时局如此关键张之洞实在不想放他走,便多次唇焦舌燥的劝他留下来,杨锐深思熟虑后似乎也觉得自己在这个节骨眼走了有些不顾大局,便留了下来,这去留之间竟大不同。
湖南的巡抚陈宝箴跟张之洞是好友,就在举荐人的时候吧杨锐推上了高位,这是杨锐留在北京后除却不能回家奔丧之痛最大的慰藉了。几天之后,杨锐和刘光第、林旭、谭嗣同三人一起参与新政,被当时的人称作“军机四卿”。幸福来临的时候,似乎黑暗中的大中也敲响了,还没过多久午夜十二点就来临了。
慈禧
就在同年的9月21日的时候,慈禧太后发起了政变,光绪帝也因此失去主导权,由于“军机四卿”的指令完全是光绪帝的个人动作,根本没有征求过慈禧太后丝毫的意见这更是惹恼了慈禧,慈禧大发雷霆不可收拾,开始捉了清楚异党,就在23日早晨,杨锐在绳匠胡同寓所被抓捕了,估计被窝的余温还没散呢,就被关进大牢了。
次日早上,张之洞知道这则消息的时候也是吃了一大惊,五雷轰顶是什么感觉就是现在的感觉!他觉得杨锐跟在他身边这么多年什么样他没见过,怎么能够是“康党之流的维新派”呢?于是他立即给荣禄等大官员发电报,请他们想想办法说两句好话,经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张之洞自以为会像自己预料的那样,在几番劝说下慈禧会网开一面放了杨锐,狱中的杨锐说不定还心情舒畅的等着自己师傅把他救出去呢 但事实证明张之洞完全想错了,杨锐也没想到自己就这么玩完了。
光绪帝
慈禧自己心意已决并且非常害怕外国人干涉政变,就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便仓促得下达了圣谕,杨锐的一生就这么仓促的结束了。
若说遗憾,杨锐想必定然会“恨透”了为张之洞干这等卖命的差事。但若说青史留名,也更是成就了他的“戊戌六君子”的铁骨铮铮威名。
历史既是如此,历史对于后来人来说是必然性,但在当时却是各种偶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