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普遍被认为是只有庸君,没有昏君的朝代。这和清朝对皇子们的严格培育机制有关系,直白点,就和封闭式管理学校一样,清朝打造了一套相当于流水线的管理体制。
比如未成年的皇子大早上四点必须起床,一天下来培训的骑射科目必须完成。老师们的文化课程非特殊不准请假。就算成年大婚后开府独居,也得按规定的时间去报到。
虽然因为天赋等原因不可能都是天才,这样体制下的清朝皇子们普遍素质较高。
但近三百年的演变,皇帝多了也不可能打造成一模一样。今天我们就把他们分个三六九等。看看谁是清朝的第一皇帝。溥仪不论。这个人受环境变化等干扰。属于绝对的身不由己。。
首先是同治这一对,虽然在历史上他也属于身不由己的傀儡角色,但依照他有限的几段经历来看,这人才智相绝对比较平庸。同治连自己的亲妈都搞不定,更不用说去搞定外面的大臣。
治国基本就是慈禧怎么安排,事就怎么干。搞个外遇能把自己折进去,同治绝对是垫底的最后一人。接下来就是咸丰和光绪的对比,
在我看来,这俩人都是志大才疏的一类人,咸丰面对外部错综复杂的形势几乎无能为力。想用弟弟奕?,却又不敢用。只能用了比较刚愎自用的肃顺充数。其他臣子几乎都是唯唯诺诺。咸丰干着急也是没办法。
内部官制混乱。外部纠葛太多。咸丰想改革总会因为八旗贵族的掣肘导致一事无成。太平天国起事,想用汉臣搞团练,又因为忌讳,总是犹犹豫豫,如果不是太平军攻破江南江北大营,曾国藩这些人压根别想成事。
虽然他本人也想振作,但实力不允许。没有天赋再努力也是枉然。
有人说光绪还算是个明君,但光绪思维太幼稚。搞个戊戌变法,分不清谁才是盟友谁才是敌人。面对慈禧庞大的实力,竟然默认康有为围园杀后。
他要有能力的话,绝对能做到安抚慈禧,牵制满蒙军方大佬。清朝末年对光绪来说最要命的不是先改革,而是从东南湘军集团和满蒙亲贵集团中间找好自己的位置,形成帝党,后党,南方地方督抚三足鼎立。
有了自己的根基最后才是改革。光绪的失败是因为,名义上的帝党不成气候,却主动挑衅慈禧一派和军阀派。康有为针对的不仅是满蒙,还想从李鸿章等人手里抢权抢钱。
所以说光绪有点志大才疏,他和咸丰的有心无力正好一对搭档落在末尾。
道光嘉庆这父子俩就是典型的庸君。你说他们坏,他们也在努力做事,你说他们好,却看不见他们努力的结果。虽然因为王朝的衰败周期到了,但这俩人基本没什么魄力搞改革。
因为他们不像后来的咸丰,受环境影响还小,他们手里的皇权也足以支撑他们弄个中兴的改革。但这俩人就像流水线的工具,只能哪里坏了,敲打一下。哪里漏了,再去修补一下。如果他们有宋神宗的魄力,清朝在他们手里完全可以多延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接下来应该把顺治提出来放到接下来的排名上,顺治入北京那是多尔衮的功劳,但他也不是完全没贡献,至少江南大片地方都是在他手里统一的。
他也挺会用人,李定国郑经已经打到南京,这时候八旗差点被打回江北,启用洪承畴,以汉制汉,用安抚士绅,保全地方利益的办法,一边剿匪一边安抚。顺治这才可以睡个安稳觉。
他的确有点能力,但似乎是那种机智的水平,只有逼到一定份上才有超出平常的表现。但他的性格过于刚愎,是那种自卑中带出来的一定傲气。
这种人一般经受不起严重的打击。属于妈宝男。只怪孝庄把他保护的太安逸了。后面的几个皇帝实力比他强的不是一点半点。所以顺治只能排中流。
我认为接下来应该排到努尔哈赤了,别看他是一个开创者,但他丽开创者的水平差十万八千里。不说成吉思汗陵,就是耶律阿保机和完颜阿骨打都比他强一大截。
这个人最大的弊病是暴虐,缺少了一点成大事拉咯人心的本事,在他的时代,建州女真靠的是大量汉人避难逃到女真,带来各种工具技术等文化资本,如果没有这些,女真想崛起基本不用想。
但努尔哈赤表现的是对这部分人里的人才不尊重。他们本身是奴隶制,接受汉家文化把汉人还是编排进奴隶体系。比如范文程。努尔哈赤把范文程当下等奴隶看待。但他对真正的明朝大官又以谄媚的姿态应对。
所谓的十三副铠甲起兵,实际上是在李成梁的羽翼下对弱小者的吞并。他构建的八旗体制其实并不算特别优异的管理制度。给皇太极带来太多的麻烦。以他的水平排在这也难为他了。
接下来我认为应该是乾隆,后人把乾隆捧上天,但乾隆实际担不起这么大的荣耀。乾隆实际是清朝流水线产生的最完美的成品。乾隆特别理智,理智到冷酷无情。
乾隆时期的文字狱比康熙雍正加起来还多。所谓的十大武功其实都是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上,由乾隆摘了果实。
准噶尔地区是从康熙手里就开始消耗实力,乾隆又是赶上准噶尔闹瘟疫才勉强收复。新疆是因为大小和卓自己内部不稳被乾隆逮了便宜。也是雍正打的好底子。钱管够。
四川大小金川更是因为雍正改土归流。地方有了实力有了向心力才支持乾隆走到最后。虽说乾隆是比较有能力的帝王,但他的缺点也突出。
他学习康熙六下江南,康熙是带着任务去有目地的去安抚江南。乾隆也是打着这个名义实际上就是旅游去了。这个皇帝最不靠谱的是,他比较自负,认为自己天下第一。所以培育出第一号大贪官。但他不仅不听人劝,还要引经据典把劝他的人说服。
就好比给人一巴掌,还要问这巴掌疼不疼。乾隆只注重自己的喜好,实际上折腾的是清朝的基业。清朝就是从乾隆手里开始衰败。
接下来应该是雍正,雍正比较简单,就是老老实实干事。他的缺点就是军事才能太次,用人的水平中等。但他的坚强却是排在第一位的。
士绅一体纳粮。改土归流。这两项政绩放在哪个朝代都是一等一的政绩。虽然有皇帝身份的加持。但他不顾一切的信心和坚持到底的决心才是最特别的能力。虽然有点急躁,也引来地方些许的混乱,但他能操控全局。没有半途而废。
如果没有雍正,以乾隆哪个品性,清朝至少短大几十年的寿命。说白了,雍正就是加强版的宋哲宗和张居正联合体。如果武力值再充沛一点,估计就是保二选一的角色。
最后只剩下皇太极和康熙两位。谁最厉害。
我个人觉得康熙只能排老二,因为康熙比皇太极缺了点天赋。康熙属于种子选手,他亲政前期的水平并不太出色。
就拿鳌拜这回事来说,鳌拜根本没有造反的心思。如果有,鳌拜怎么可能毫无防备由着幼稚的康熙瞎折腾。就跟鸿门宴甩杯为号,立马跳出几个刀斧手。如果鳌拜有心,怎么可能察觉不出康熙的用意。
不要多的。把康熙培养的摔跤手全部扔到军营里去送死。康熙培养一个,鳌拜处理一个。哪有那么多折腾。估计康熙也认识到这一点。后来亲自给鳌拜平反。
再说平三番,按正常逻辑,吴三桂等人年老,等他们死了再削藩效果更好。但康熙一天也等不了,吴三桂上书要养老。康熙马上同意。既然已经打定主意要削藩,为啥不做应急的准备。康熙啥也没有。等到三藩叛乱,直接被弄的措手不及。牵连大半个江南又遭兵灾。
但康熙的优秀是本人特别上进,也特别愿意学习。到后期,康熙的策略就稳当了许多。比如对付准噶尔,他不是一上来就朝准噶尔开火,而是先平定台湾,后来又派人搞定俄罗斯。
腾出手来准备完善这才一心一意的对付准噶尔。并且康熙去江南祭奠明太祖孝陵,派人去山东尊孔孟。一举收复人心。这一切为清朝打下上百年盛世的基础。
最后一个应该就是排名第一的皇太极,皇太极所处的环境其实很难,内部几个兄弟掣肘,外面蒙古林丹汗,加上颇有振作之心的崇祯。按当时来说,皇太极能不能保命才是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努尔哈赤的八旗议政给了皇太极很大的约束。
但皇太极拉一派打一派,控制住多尔衮兄弟的两白旗,联合代善的两红旗,用随意屠杀的罪名先敲掉了嚣张跋扈的莽古尔泰。换了听话的济尔哈郎。接着削弱阿敏的实力。最后逼的代善拱手臣服。顺手把三旗归于自己掌握。
他结合满汉文化的优劣,改革了管理体系。清朝几百年的管理体制成型于皇太极时期。并且皇太极不允许随意滥杀百姓。尊重汉人官僚。又把满蒙一家上升为国策。把清朝初期散乱的人心重新凝固成一体。这才是清朝的奠基之本。
按照每个皇帝的环境及所做的事迹,我个人认为皇太极才是清朝最优秀的皇帝。
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