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创立大唐辉煌盛景,为唐朝步入黄金岁月做出重大贡献,无疑堪称一位致力于国家治理的卓越英明领导者。
作为明君掌权者,李世民勤于政务,关爱民生,无论是倾听官员的意见,制定有关法律政策,还是在休闲时光里,所有活动均以天下百姓的福祉为依归。
在人才选拔方面,李世民卓越非凡,极富远见。然而即便如此,在他的统治生涯中仍有个别错选之人,譬如曾经聘用的那位将军,仅因战绩不凡便立刻得到提拔,入列名将名册。
这样一位被今日人们誉为杰出将领的人究竟是哪位呢?
一、英雄少年
他便是苏定方,一颗正在冉冉上升的新星。在隋朝末年,隋炀帝残暴无道之际,苏定方的父亲苏邕带领家乡千余乡兵,平定祸乱,维护地方和平统一。
尽管年纪尚轻,苏定方却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英勇。他跟随父亲参与平反行动,保卫家园,与强盗作战时,他总是奋不顾身,一马当先,击败了无数敌人。苏邕离世后,信都郡守任命苏定方继承其父担任部将。
苏定方率领军队屡次战胜清河叛军,斩杀其头领张金称;同时在郡西击败邯郸叛军首领杨公卿,格毙逃兵二十里,生擒诸多叛党,又将他们斩尽杀绝。
此役之后,苏定方的部队战斗力爆表,对叛军产生巨大威慑力,百姓因此得以安居乐业。他领导的郡县及邻近郡县得以持续繁荣稳定。
随各国纷纷爆发农民起义,苏定方应运带领手下士兵加入河北叛军领袖窦建德的阵营。面对亲如兄弟的养父有才之士高雅贤,苏定方深深受到其欣赏。
高雅贤将苏定方收为义子,直至武德四年,高雅贤在洺水之战中壮烈牺牲。此后不久,刘黑闼大军覆灭,苏定方决定回国隐居,未曾为唐朝皇室效劳。
贞观四年,李世民派出万夫莫敌的名将李靖征讨北方野蛮民族颉利可汗,并重召早已游历四海的将领,苏定方赫然在列。
在这次北伐中,似乎无所不能的苏定方屡次建立丰功伟绩,而其中最为耀眼辉煌的一幕便是他仅以不足两百人力赢得了堪称关键的一次战斗,直接深入敌阵发起突袭斩首行动。
二、胜后被埋没
突厥铁骑何等英勇,他们天性悍烈,坚韧剽悍,个个能以一敌十。颉利举兵数万,无疑使胜利伴随着巨大风险降临,对苏定方来说,任何闪失都可能使他陷入困境。
然而,在如此险恶之境,苏定方展示出卓越的军事才略。他带领一支精锐小队,迅速接近敌营,在颉利猝不及防之际,成功突击成功。颉利明显感受到局势危急,仓皇逃离,终被生擒。
此役过后,颉利部下大量投降或牺牲,苏定方的声誉亦随之传来。同时,他助力唐朝解决了北疆威胁问题,在此役中他的超凡聪慧和领导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谓功勋卓著。胜利归来后,他荣获左卫中郎将封号。按此情形来看,其大功及卓越表现应给予重用。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仅仅这一场战役之后,苏定方就被冷藏不用。直到李世民去世的那年(即公元649年),这近20年间,他再未参与任何战斗,很可能已被遗忘在历史角落。
在李世民的统治之下,尽管他屡屡向外扩张,与薛延陀、高昌等国展开激战,但他从未亲自上阵,而是常派久经沙场的李靖展现其军事才能。尽管李靖的经验丰富,但长期的征战生涯使他备受劳累,染疾在身。即便如此,李世民依旧忽视苏定方,选择新秀薛仁贵领军作战,这背后究竟有何原因?
第三节复出
推测这与其之前与刘黑闼相随的经历相关,无疑曾站在唐朝军力的对面,从而使唐太宗心存芥蒂。然而或许由于唐朝并非无人可用,既有李靖这样的人物,也不乏英勇善战的将领,因此苏定方这位杰出的军事家便逐渐为人们所遗忘,甚至在文献资料中也找不到他二十多年的行踪。
直至公元647年,唐高宗在筹划进攻高句丽时才重新想起苏定方这个人才,至此被隐藏长达25年的军事天才得以重见天日,回到公众视野。然而,尽管再次被任用,此时的苏定方已经步入晚年。
尽管如此,“酒尚温醇心未老”,苏定方依然展示出不减当年的风采。在接下来的战斗过程中,他先后战胜了百济、新罗以及高句丽三国,甚至俘虏了这三国君王。另外,苏定方英勇抗击吐蕃大军,安定西域领土,都为大唐开拓数以千计的土地,为后人留下深刻印象。
总结
被雪藏的二十余年,苏定方的人生轨迹颇为曲折。如果他能够在年轻时期得到唐太宗的重用,那么其成就必定更加丰硕。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即使身经二十余年岁月洗礼,他仍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华,堪称一代名将。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
希望您能
给予点赞
和留下
宝贵评论
,
关注
我的更新。
这样您就能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内容。您的支持对我继续更新内容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我在此深表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