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在宁波镇海柴郭地区(今宁波市北仑区柴桥街道白峰街道郭巨街道)有一位重视茶叶生产发展,常驻山区的主任,人称“茶叶主任”。他就是时任县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的李志松。但是很少有人提起他是坚持芦江河畔隐秘战斗22年的革命斗士。
李志松(1907—1982),他的一生与柴桥这片土地紧密相连。1927年初,李志松在定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定海工会组织部部长兼工人纠察队第二队队长。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李志松被列入敌人黑名单。在那个恐怖的夜晚,他得到消息后连夜逃离,在老黄的帮助下藏在水产码头的冰桶里,躲过了敌人的追捕,秘密潜回柴桥开展地下斗争。期间,他在农民协会工作,发动农民争取实现“二五”减租。此后李志松一直坚持在柴桥担任党的联络人,开始了他长达22年的隐秘战线战斗。
1928年,革命干部陈存世被捕后又成功脱险回到柴桥,在李志松和宣蔚园的帮助下隐蔽在永隆庵。尽管形势严峻,但他们并没有被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与敌人斗争的决心。
1938年秋,李志松与宣伯年等人一起成立中共柴桥支部。浙江省第十流动施教团来到柴桥,李志松与其他党内同志一起宣传抗日主张,发动民众。他们运用文艺形式在芦江庙演出抗日剧目,激发了当地民众的抗日热情,将柴桥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他们与施教团中的共产党员密切配合,将柴桥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推向深入。在这艰难的岁月里,李志松始终坚守在地下工作的岗位上,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默默付出。
此后,李志松任抗日战地服务团侦查队长。当时在柴桥,国民党驻军头目、区长、商会会长与奸商勾结,走私资敌。徐长海与李志松等一起发动民众,与敌人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期间,李志松揭发、上告柴桥区区长沈芥祉等人的资敌行为,使沈受到查处。然而这引起了省方对施教团政治面目的注意,导致施教团被解散。
1940年春,在党组织指示下,李志松在田洋村李家祠堂开办“正大牙行”作为县工委联络站,积极搜集情报,传递消息。他利用商人身份交往地方上层人士,获取情报。
1940年秋,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到处迫害共产党人。然而,李志松并没有被吓倒,他与其他同志一起,与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斗争。楼童生和陈子方按照上级指示转至定海敌后工作,在李志松的帮助下顺利抵达目的地。
1947年10月,时任柴桥地区党的联络站负责人李志松给宣伯年写信,要他帮助筹组武装。宣伯年立即辞职回甬,着手组建江南武工队。李志松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为武装斗争的筹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在四乡多处展开行动,袭击伪乡公所,缴获枪支弹药。国民党军队龟缩在镇里,当时李志松为县供销社主任,遭到叛徒出卖被捕,受押50余天,刑逼6次,始终不屈。李志松始终坚守信念,没有吐露任何秘密。柴桥工商联的120多个成员联名写担保信,要求释放李志松。在民众的压力下,国民党最终只能将他释放。此后,李志松为解放军解放大榭舟山筹粮支前而废寝忘食。
李志松在柴桥的地下工作中,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但他始终坚定信念,不畏艰险,为革命事业默默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他是柴桥地下斗争的英勇战士,是人民的英雄。他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我们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让我们铭记李志松的英勇事迹,传承他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