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鸿章第一次见到慈禧,只用8个字评价她,足以体现李鸿章的眼光
创始人
2025-08-22 02:02:54
0

欢迎大家来看小编的这篇关于历史方面的文章,如果能给您带来一点点知识和分析,就是小编的荣幸,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清朝在历史中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朝代,说到清朝大家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丧权辱国,因为在清朝末年的时候,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强迫我们国家签订了不少丧权辱国的条约,而最有争议的一个人就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在古代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女人,在刚刚进宫的时候,其实当时的皇后是慈安,慈禧并不是正室,当时的皇帝就看出来了慈禧的强势,所以在临死的时候给慈安留下了一道保命遗诏。

这个保命遗诏的目的就是为了有一天如果慈禧想要废掉慈安,拿出来保命,然而慈安太善良了,两个人同时成为了太后以后,慈禧太后的权利要比慈安太后大很多,所以慈安太后最后也被慈禧给废掉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止慈禧了,慈禧也就成为了清朝垂帘听政的人。慈禧身边还有一个人,也是很有名气的,这个人就是李鸿章,说到李鸿章大家也都会觉得他和慈禧一样是一个无能的人,但是实际上李鸿章这个人是很有才能的,虽然说李鸿章在后人的评价中是一个卖国贼,但是他的个人能力很强,末代皇帝这个电影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整个皇宫里面的人都很惧怕慈禧太后,因为慈禧实在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但是李鸿章却对慈禧并不是很害怕。

李鸿章在还没有进宫之前,在自己家乡实际上就已经有些名气了。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刚刚开始,李鸿章就自己组建了军队来对抗太平天国,后来的时候,李鸿章由于才能比较出众,慈禧知道了他,所以召他进宫。李鸿章的家族也很庞大,自己的祖辈都是为清朝卖命的,也是官员,李鸿章依靠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慈禧的重用。

后来慈禧太后召见李鸿章,当时的慈安太后也在,李鸿章进宫以后原本以为慈禧会和他聊一些国家大事,没想到慈禧询问的都是一些家里的事情,这让李鸿章觉得慈禧似乎没有想象中那样的可怕,后来慈禧还留下李鸿章在宫中用膳,李鸿章在吃饭的时候才第一次看到了慈禧的面容。

回到家以后李鸿章就和家人说,看到慈安太后觉得还是很善良的,但是当时用了8个字来评价慈禧太后,当时大家都不赞同,但是现在看来却字字应验,李鸿章说慈禧太后似有韬略,或无大才。这短短的八个字就概括了慈禧太后。

当时慈禧是太后,自然没有人赞同李鸿章的说法,但是如今看来,李鸿章说的的确有道理,慈禧虽然看起来严厉,但是对于政治或者国家的治理,根本没有自己的想法,虽然慈禧垂帘听政多年,但是却让我们的国家落后了,而且签订了不少丧权辱国的条约,最后还是没有能够挽留这个朝代,因此现在慈禧太后成为了一个饱受争议的人,李鸿章当时的评价虽然看起来不对,但是如今却字字应验了。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哦!

喜欢小编的文章,记得随手点个赞哦!谢谢了~

(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很难找到比这篇,更全的日照...
如果你是首次来日照,网红攻略看的眼花缭乱的,一直搞不明白威海到底应...
2025-08-22 00:44:08
暑期住宿市场展现多元活力:...
2025年暑期旅游市场呈现多元化、深度化特征,酒店与民宿作为住宿两...
2025-08-22 00:42:52
原创 ...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个典故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说的是姜维北伐...
2025-08-22 00:37:25

热门资讯

中国式协商的历史与现实 《百年中国协商史话》一书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追求民主、建设民主,以及发展民主、完善民主的探索历程。本...
吕蒙真是因“关羽附体”而死吗?...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不愧“武圣”之名。其头落下,却能睁眼怒目,吓得曹操失魂落魄;纵使身死,也仍...
原创 蒙... 历史上有很多忠臣良将,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奋斗,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的事迹和遗言,成为后人的楷模和教...
原创 原... 陈独秀病逝后,他的子女们生活的怎么样?一个比一个有出息 网上流传很多陈独秀的段子,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
有趣的“痕迹” 工人在剑桥大学... 据英国《都市报》2月12日报道,近日,剑桥大学图书馆的工人在拆卸书架时,意外发现了一张20世纪60年...
原创 英... 明朝末年,动荡的时局下,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其中,李自成的大西国军成为了一支崭露头角的军队...
原创 明... 从古代开始,读书与仕宦是相依相伴的,在汉唐时候,虽说世家把持朝政,遍看朝堂,都是高门显望的子弟。但这...
原创 朱... “天下什么东西最大?” 这个问题,历史上有两个皇帝都曾问过,一个是宋太祖赵匡胤,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
原创 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国,完成一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 嬴政觉得自...
原创 孟... 孟良崮战役在后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伟大的名声源于多方面因素。首先是因为粟裕的卓越指挥才华,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