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被誉为历史上最著名的“顶尖刺客”,因心怀对太子丹的感激之情,最终决定刺杀嬴政。
然而在刺杀的过程中,手握利刃的荆轲,为什么反而没有伤到嬴政丝毫,却被刺中了八剑呢?
究竟是荆轲名声在外,还是嬴政同样精通剑术?
燕国危机
自从晋国分裂成三部分后,东周的各个诸侯国逐渐进入了战国时代。
在战国时代,各国之间的争斗愈发严重,春秋时期受到“周礼”约束的诸侯们,到了战国时期则完全释放了自我。
在这段时间内,凡是阴险的诡计、明争暗斗、间谍的挑拨以及肆意的陷害……只要能够解决问题,几乎是用尽了一切手段。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无疑是“刺杀”,毕竟独自潜入敌境,在万千 troops 之中获取敌将的生命,光想想就令人兴奋。
而“刺杀”一词的标志性人物就是历史上首位刺客——荆轲。
他原本是卫国的人,但由于没有得到重用,因此像苏秦一样周游各国,期望能被重用。
结果经过一番周折,依然没有找到任何线索,只得前往最北方的燕国。
在此,他结识了一位好朋友——高渐离。
两人都因抑郁而感到失意,日复一日在街头喝酒取乐,饮至酩酊大醉时,一人开始舞剑,另一人则击打筑子,彼此对视,泪流满面。
若是两个平常的酒徒,肯定不会有人理睬他们。
然而,这两人恰好都是热爱阅读、见多识广的人,喝醉后总是引经据典,讨论起世间大事。
这引起了燕国公卿和士大夫们的注意,并且逐渐传到了掌权者太子丹那里。
许多人误以为“太子丹”的姓是太,实际上他的姓氏是姬,被周天子赐封为燕氏,名字只有一个“丹”字。
可以叫他姬丹,如果觉得不太好听,也可以叫他燕丹。
由于他是燕国的王子,因此后人称他为“太子丹”。
那时,太子丹因秦国大军逼近而感到忧虑,由于他的父亲燕喜的能力有限,燕国的许多政务都由他掌管。
此时,秦国已将韩国和赵国一一消灭,正处于势头强劲之时,已在易县附近集结军队,随时准备向北挺进,攻打燕国。
尽管燕喜认为无所谓,毕竟韩赵两国已不复存在,秦军最终征服整个天下只是时间问题,他已经开始计划北逃。
然而,太子丹并不这样看,他曾在秦国做质子,时常受到嬴政的侮辱,因此他暗中逃回了燕国。
他不愿意终其一生都活在嬴政的光环之下,因此开始寻找天下最顶尖的刺客,策划刺杀秦王。
然而,秦王位于秦国的王宫深处,周围有严密的武装 guard,即使是仙神降临,想要强行进入秦宫也极其困难。
怎样才能接近秦王,以完成这次史诗般的刺杀任务呢?
风萧萧兮
当时许多人提议太子丹去寻找全国最杰出的剑术大师。
为了进入秦宫,必须经过重重关卡,并接受非常严格的检查,无论是长弓还是枪矛,都很难被隐瞒。
为了刺杀秦王,最理想的武器是短剑。
太子丹感到困扰,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剑是贵族专用的武器,普通百姓根本无法接触,更谈不上精通剑术。
此外,顶尖的“剑术大师”众所周知,秦国的王室及普通士兵都熟悉他们的名号,例如剑圣盖聂。
然而,这样的“名人”是无法执行刺杀任务的。
此时,一个身影映入太子丹的眼帘,他正是荆轲。
他之前一直不得志,四处游历却始终未被重用,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并且他还擅长剑术,简直宛如天生的“刺客”。
当两人第一次见面时,荆轲并不打算成为刺客,他的理想是参与朝政和征战四海,而非成为一个孤独的英雄。
太子丹在被拒绝后并未感到愤怒,反而赠予荆轲金饰和住所,并以公卿的礼遇对待他。
荆轲之前从未经历过这种情况,因此对太子丹的感激之情愈发加深,并开始参与燕国的政治事务。
以前不去朝廷就不知道国家的危机,直到他走进朝堂,才意识到秦军已逼近,燕国随时可能在秦军的铁骑之下崩溃。
在这种情况下,太子丹再次与他进行交谈,将燕国当前的困境向荆轲详尽阐述。
这一次,荆轲终于下定了决心,决定亲自踏入局中,前往秦国刺杀嬴政。
然而,想要靠近秦王可并非易事。
由于相继消灭了魏、韩、赵等国,秦军统治整个天下的趋势愈加显著。除了这些被灭国的势力外,其他一些国家也策划要 assassinate 秦王。
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秦王把整个秦王宫建设得如同铁桶一般,设置了重重关卡,昼夜都有守卫,连一只苍蝇都无法进入。
因此,想要秘密进入皇宫是不可能的,只能寻找其他方法。
此时恰好秦国的大将樊於期背叛,逃往燕国。如果能斩下他的头颅作为见面礼,或许能够见到秦王。
起初太子丹并不赞同,但荆轲暗中向樊於期解释情况,因此成功获得了他的头颅。
见面礼准备好了,接下来就是武器的相关物品。
秦王拥有丰厚的财富和美丽的女子,他在处理事务时非常小心谨慎,朝臣在上朝时不允许携带任何金属工具。
在整个秦王宫殿中,唯有秦王掌握着利器,赤手空拳无法完成刺杀。
于是,他们从刚刚灭亡的赵国人那里获取了一把“毒匕首”,并将其包裹在燕国地图中,以便于携带到秦宫。
为了以防万一,又找来了一位勇士与荆轲一同前往,几人在易水河边,迎着呼啸的北风道别。
接下来,这次的暗杀行动能够顺利完成吗?
刺杀失败
离开燕国后,他们向西南方向行进,最终抵达了秦国的首都。
荆轲最初的算计是独自闯入秦国,他认为一个人进入秦国的宫殿,能更有效地让嬴政放松警惕。
或许是太子丹担心他在关键时刻会退缩,也可能怀疑他的能力不足,因此派遣了更为年轻有力的秦舞阳伴随左右。
尽管荆轲内心有所不满,他作为臣子仍然带着秦舞阳前往秦王宫。
秦王得知荆轲携带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地图前来献上,感到十分高兴,毫不怀疑,便下令让其入殿献图。
尽管守卫的士兵希望查看燕国的地图,但由于这是军事机密,地图并未完全展开。
当时,荆轲手握樊於期的头颅,秦舞阳则持有藏匕首的地图,二人一起走上了宫殿。
从未经历过大场面的秦舞阳,被眼前的场景震惊得面色苍白。
这一点引起了秦王和众臣的关注,呈交地图本应象征着荣华富贵,理应感到欣喜,为什么会感到恐惧呢?
眼见要被揭穿,荆轲立即站出来辩解:“他在乡村生活,见识有限,难免会被秦王的威严所吓倒。”
因此,秦舞阳被挡在了殿下,完全没有机会见到秦王。
荆轲独自一人携带着人头和地图走到秦王面前,首先展示了人头,随后缓缓展开了地图。
秦王确认了地图的真实性,心中不禁松了一口气。
随着地图逐渐展开,突然显现出一把锋利的匕首。
秦王察觉到危险即将来临,立刻起身欲图逃脱,没想到却被荆轲紧紧抓住衣袖,匕首也随之而来。
幸好衣袖不算太结实,嬴政成功扯断了衣袖,摆脱了荆轲的束缚。
荆轲看到这一幕,握紧匕首紧随其后,只要能够刺中一次,就能杀死嬴政。
嬴政意识到匕首是有毒的,他想要抽剑反击,但由于剑身过长,一时之间无法拔出,只能绕着柱子闪避。
此时,恰好有位御医在宫殿内,将手中的药袋扔向荆轲。
荆轲被药袋击中,瞬间失去了注意力。
就在此时,嬴政背负剑鞘,终于将长剑抽出,划断了荆轲的左腿。
腿折之后,荆轲明白自己再也无法追赶上秦王,因而全力将匕首投向嬴政,结果却只击中了柱子,致使刺杀未能成功。
接着,嬴政握着长剑,连续向荆轲刺出七剑。
满身伤痕的荆轲瘫坐在地,禁不住感叹:“原本打算活捉你,迫使你下达撤兵命令,没想到竟然错过了这个机会。”
他说完话后,立即被冲上来的秦兵当场斩杀。
由此可知,荆轲确实有机会刺杀秦王,但由于一开始秦舞阳的拖累,造成了秦王和百官的疑虑。
即使到了这个时刻,他仍然有机会刺杀嬴政,只是他想要通过“活捉”的方式,结果错失了刺杀的良机,最终功亏一篑。
或许是上天并不想让秦灭亡,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荆轲没有成功刺杀秦王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