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信息源:
1.《晋书·宣帝纪》
2.《后汉书》记载十二月癸酉,曹操击吕布于徐州,斩之。陈宫于同日处死,折合阳历为199年2月7日。
3.陈淳子.《三国时期门第出身对谋士政治命运的影响——以杨修、郭嘉为例》.淮南.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09.4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文丨如梦使馆
编辑丨如梦使馆
前言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君臣遇合难,大部分臣子,陪伴君王就像陪着老虎一样危险,君臣和睦,互不猜疑,互相信任,
能做到这一点,可谓是比登天还难。
尤其是碰上了曹操这种性格多疑,喜好猜忌的雄主,更是难混
,稍有弄不好就会被曹操一顿算计,从而丢掉自己的姓名。
所以要想小命无忧,最好的办法就是尽早看透曹操,
从而避免在雷区上精准踩雷,确保自己的姓名无忧。
那么最早看透曹操的人都有谁呢?这些人的结局下场如何?
司马懿得道
要说三国里,最了解曹操的人,可能都不是曹操自己本人最了解自己,而是
司马懿
最了解曹操,这点,可是得到了曹操儿子曹丕的五行好评认证。
我们都知道曹操这个人多疑,平常不显山不露水,
不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露出来,在立孤这方面,曹操也是如此。
这就衍生了太子之争,
主要是曹植和曹丕两个人在为了这个太子之位互相竞争
,如果总体来看的话,曹植的优势还是挺大的,个人文采相当不错,著名的七步成诗,就是曹植搞出来的,这足以证明他的文采,而且曹植也颇受曹操的赏识和爱戴。
相比曹植,曹丕就混的不是那么好了,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
,做人比较稳重,因此也有不少人看好他这样的性格,站在曹丕这一派。
而这争夺太子,期间自然是充满了腥风血雨,阴谋阳谋啊,
其中就有一件事情,就让曹丕慌了神,不知如何应对。
当时曹操阵营里,有个叫黄奎的人想要谋反,
趁机谋杀曹操,结果呢,这人也是个缺心眼,自己一个人默默的干就完了,非得跟人到处说,把这事情告诉了自己的小妾。
结果这黄奎不知,他的头上顶着一顶绿油油的帽子,
他的小妾早就偷偷背着他出轨,爱上了黄奎的妹夫苗泽。
虽然这关系有点乱,但是有一点要知道的是,这苗泽一直都想光明正大的把黄奎的小妾据为己有,
现在抓住了黄奎妄图谋反的把柄,
肯定也是把黄奎往死里整,于是把谋反的秘密告诉了曹操。
这一说不得了,谋反可是大罪,
曹操又是个生性多疑的人
,这么一告密,谁都不想跟这个倒霉蛋黄奎沾上关系。
得知消息以后的曹丕哭了
,要说沾关系,他跟这黄奎还真摆脱不了关系,
因为当初这黄奎是曹植的宾客,那么对手的朋友,肯定是要拉拢成自己的朋友嘛,这样才能有效削弱对方战斗力,于是曹丕就与这黄奎交好,想要黄奎当自己的耳目。
结果这黄奎胆大包天,现在竟然想着去谋害曹操,这下好了,曹操稍微一查,就知道他曹丕与黄奎走的亲近,弄不好曹操还会以为,是他曹丕看曹操迟迟不立太子,着急了,
于是安排了一出谋杀,好直接篡位。
不管怎样,他曹丕都难逃关系,难逃一死了
,当然了,临死前,肯定还是要挣扎一下的,曹丕思来想去,想到了司马懿,司马懿这么聪明,肯定有救赎之道。
于是为了博取一线生机,这曹丕就急忙跑去找司马懿想办法了,结果人司马懿得知了这事情以后,是一点也不慌,嗨,这多大点事儿,
他最懂曹操了,轻而易举的就能想到办法。
首先第一点,
这司马懿知道曹操多疑
,不管什么事情都不会轻易相信,于是司马懿教导曹丕,让曹丕打死也不承认,不管黄奎说什么,曹丕只要咬死了与我无关,那么曹操便会举棋不定,不知道到底说的是不是真的。
因为这黄奎虽然与曹丕交好,但不要了,他同时还是曹植的门客,
平常也会和曹植进行一下文学交流,陶冶一下情操啥的。
所以只要曹丕不承认,
那么曹操便会怀疑这是不是曹植离间的手段
,先让黄奎和曹丕亲近,然后再让黄奎谋反,用这个大罪来害死曹丕,从此,他曹植就是稳稳的太子,没人跟他相争了。
正是靠着司马懿的教导,
刚刚还走投无路的曹丕,突然就不慌了
,一下子就悟了,知道该怎么面对曹操了,并且还顺利的度过此劫。
后来曹丕每当被曹操吓住的时候,都会请教司马懿,请司马懿帮自己答疑解难,而司马懿也很给力,一一帮曹丕解惑,曹操出的难题,都很巧妙的被司马懿破解掉了,也正是如此,曹丕才顺利的赢得曹植,逆风翻盘,
成为了太子,登上了王位。
这其中,
司马懿的功劳不可谓不小,全靠他看透了曹操
,知道曹操的想法,才能一步一步规划出正确的路线。
而司马懿从一开始,就很懂曹操
,
知道如果他在曹操的手底下好好做事,那么并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曹操会始终忌惮着他,终归不会重用他。
于是曹操还在的时候,司马懿做事情,总会留三分余地,
既不张扬,也不显得自己无能
,始终都在一个刚刚好的位置,让曹操无法拿捏。
而司马懿隐忍了大半辈子,熬到了曹操老去,
又熬过了曹丕对他的提防,终于慢慢的换取到了曹家对他的信任,并用这些信任换取了极大的权力,之后更是直接夺取了曹氏江山,成功证明了自己的道路。
陈宫看透了曹操的恶
如果说,司马懿看透了曹操的多疑,那么陈宫,则是看透了曹操的奸恶,两人相识的时候,
其实是颇为赏识,颇有好感的。
那时候的曹操,
刺杀董卓失败,为了保命,只能被迫逃亡
,而曹操逃亡期间,就好巧不巧的被当官的陈宫捉住了,一开始,曹操也是自认倒霉,觉得自己大概要交代到这里了。
却不想,陈宫捉住了曹操以后,非但没有拿曹操怎么样,
还愿意成为曹操的拜把子兄弟
,直接连官职都要了,就想着跟曹操一起亡命天涯。
原因无它,陈宫这个人是非常有理想抱负的
,他早就看祸乱朝纲的董贼不爽了,现在曹操能仗义出手,是做了陈宫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这样的曹操,在陈宫眼里简直就是大英雄形象。
于是他宁愿不要荣华富贵,也要追随心目中的英雄,一起闯荡出一番事业,就这样,柳暗花明又一村,
曹操本以为气数已尽,却有闪回路转,又得到了转机。
在陈宫的掩护下,
二人顺利的掏出了大牢,又开始了逃亡生涯
,总这么没头没尾的跑着,曹操觉得不是个办法,于是思来想去之下,曹操决定去投奔他父亲的故交吕伯奢家。
这好不容易跑到了以后,吕伯奢也很受欢迎啊,赶紧开门欢迎,甚至为了招待曹操,还专门打算去镇上买瓶好酒,好好跟曹操叙叙旧,
同时还不忘命令家里的下人把猪杀了
,有酒有肉才吃的香嘛。
结果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曹操,听到杀猪磨刀的声音
,瞬间慌了,他生性多疑,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忍不住的胡思乱想。
在他的脑补之下,他的好叔叔吕伯奢这是背叛了他,打算拿他的人头换赏钱了,于是当即决定先下手为强,
把吕伯奢的家人全部除掉了,然后赶紧跑路。
回去的路上,
曹操碰到了买酒回来的吕伯奢,这才知道除错人了
,不过,他却没有丝毫的愧疚之情,反而为了斩草除根,以绝后患,将无辜的吕伯奢也给灭口了。
见到如此心狠手辣之人,陈宫也是接受不了啊
,本来以为曹操是个大英雄,没想到是个奸诈的小人,陈宫也是不屑与之为伍了。
后来,为了除掉曹操这个奸恶的小人,陈宫也是用尽了法子,
但终归是能力有限,不是曹操的对手,成为了曹操的手下败将。
当时,
曹操给了陈宫机会,让陈宫继续为自己效力
,但看透了曹操奸恶的陈宫,宁愿死也不愿意在为曹操效力了。
杨修之死
杨修,同样也是最懂曹操的人
,和被人不同,他是直接看透了曹操的心思,曹操写个什么字,杨修都能准确无误的猜对曹操的想法。
当然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曹操这个人的性格多疑虑,他一个当主公的
,要是什么都让杨修给猜透了,那么他的权威便大幅度下滑,有什么事情都跑去问杨修了,所以为了能继续带队,曹操也是果断的下命除掉了杨修。
结论
三国时期的聪明人很多,能够看透曹操的人也不少
,但是即便如此,也很难落得一个什么很好的下场,因为有时候,太聪明,也没有什么好处。
对于曹操来说,更喜欢的,可能还是许褚这样的将军,没头没脑,
只知道衷心与曹操,一心一意的保护曹操,
这样的人,才让性格多疑的曹操放心不少。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