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历史上真有“近乎完人”的名人,我想诸葛亮才真正符合。
所谓完人,大约不外乎以下几个标准:一是通达;二是智慧;三是颇有能力;四是事业有成;五是生前生后名声好。
就做人来说,诸葛亮是一个非常通达的人。181年,诸葛亮出生在琅琊郡一个官僚之家,他3岁丧母,8岁丧父,由任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拉扯大,197年,叔父去世,17岁的诸葛亮就在襄阳城西约20里的隆中,过上了隐居生活。
此时正是东汉末,天下大乱,按照他在《出师表》中的说法,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说明诸葛亮非常通达,也很智慧,懂得在乱世中先求生存,虽然他的能力非常突出,但不急于事功,知道韬光隐晦。
后来,刘备看中了他,要拉他入伙,但他也一再推辞,直到刘备三顾茅庐,他看到了刘备的求贤之诚恳和安天下的执著,才终于答应入伙,这说明他既能懂刘备的号召力,更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不是随便哪个草莽英雄就能驱驰,这叫知己知彼,懂得取舍,这样的人,往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诸葛亮的个人能力,自是很不一般,即使脱掉《三国演义》中那层神神道道的外衣,去掉那些所谓有神机妙算的光环,他也是一个极有能力的人。刘备出道时,也不过一孤家寡人,要兵没兵,要将无将,但他跟了,不离不弃。
而且,他帮助刘备白手起家,以联合东吴之策,蓄成自己的力量,通过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取荆州,夺益州,得汉中,最后建立蜀汉政权。从白手起家到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的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诸葛亮的能力不仅表现在行军布阵上,还表现在理政思路清晰、任人唯贤上,你看他在《出师表》中教刘备的儿子刘禅如何理政:
“诚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句句都是治国的深刻道理。
他非常懂得用人,你看: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这就叫知人善任、任人唯贤。
诸葛亮为什么是一个完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身前身后的名声极好,你看他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他自己的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你看他教子,《诫子书》说得多么透彻?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人们至今还对他这句话言犹在耳。做人做到这个份上,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真是个千古以来十足的完人。
有人说:“做官要学曾国藩,从商要学胡雪岩,做人要学杜月笙”,其实历代以来,做人真正最值得学的,还是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