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卫青、霍去病乃是汉朝的著名将领,他们多次抗击匈奴,保卫边疆安宁,使百姓不被骚扰,毫无疑问,此二人都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然而,在2017年的统编本教材中,《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文却被移出了教科书,卫青、霍去病的痕迹也被抹除得一干二净。家长不禁发出疑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二人与孩子“绝缘”?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专家做此决定呢?
卫青是一个私生子,他的父亲叫郑季,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县吏而已。因生活艰苦,卫青被母亲送到郑季家抚养,对于这个儿子,郑季是不怎么看重的,虽说他一手揽过了抚养的义务,但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在郑家,卫青只是一个“下人”罢了,郑季让他去放羊,几个异姓兄弟欺负他,多年来,他受到了太多屈辱。长大一点后,卫青离开了郑家,他回到了母亲身边,成为了平阳公主的骑奴。
建元二年,卫青的卫子夫被汉武帝看中,她不但进了皇宫,还在1年后怀上了孩子。于是,卫青也逐渐得到了汉武帝重用,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公元前129年,匈奴兴兵南下,汉武帝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让他领军抗击匈奴。没成想,卫青却超额完成了任务,他不仅击溃了匈奴,还将其祭天圣地龙城攻陷了。经此一役,卫青被封为关内侯,在军中的地位扶摇直上。此后十余年,卫青六征匈奴,他率领大军出塞一千多里,把匈奴打得溃不成军,接连败退。漠北之战过后,匈奴已失去了再战之力,在卫青的凶猛攻势下,他们只能向西北迁徙,不敢再靠近中原一步。
在抗击匈奴这一块,卫青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不过,他的外甥霍去病却要更强一些。作为外戚,霍去病因卫子夫与卫青的关系,从小就得到了汉武帝的喜爱。公元前123年,霍去病被封为票姚校尉,第一次随卫青出征漠南,他便斩杀了2028名敌军,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立下了赫赫战功。之后5年,霍去病屡次出手,他不但灭掉了匈奴左贤王部,还将其打到了漠北,这便是所谓的“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了。
然而,也许是天妒英才,霍去病在24岁那年便去世了,而卫青,也在11年后去世。作为历史上有名的将领,卫青与霍去病的功劳应该被后人铭记,可是在专家看来,他们却没有被称为“民族英雄”的资格。余桂元(编辑之一)曾在《大纲》中提出一观点,他认为抗击匈奴只能算作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并不是反抗外来的侵略,只有戚继光、郑成功的人才是民族英雄,而卫青、霍去病、岳飞等人,不能拥有这个称号。
余桂元的一番话,引起了家长强烈不满,卫青与霍去病二人乃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英雄人物,若是轻易移出教科书,会混淆学生对“英雄”二字的定义,并且汉朝成立时,匈奴并不是其中的一份子,将他们称为“民族英雄”一点不为过。除此之外,用现在的眼光分析当年的形势本就是一个错误,若他们不是英雄,谁又是英雄?于是,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卫青、霍去病得以重返初中历史教材,关于他们的历史,又再一次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