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玉
人是会变的。
这句话在霍去病的弟弟霍光身上体现得是淋漓尽致。
因为是霍去病弟弟的原因,霍光很早就被哥哥带去了长安融入了大世面中。
很自然,霍光也被汉武帝区别对待,成为其亲信中的一员。尤其是在霍去病死后,汉武帝更是常年将霍光带在身边。
霍光绝对值得汉武帝如此对待,因为他不仅做人非常谦卑,而且对待工作也是极其认真,二十年中一直都是优秀员工。
有人专门做过调查,霍光每天上班打卡,他上台阶时的脚步都是重叠的。
这样的员工最值得信任。
对,汉武帝也是这么觉得。在驾崩前,他以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佐自己年幼的儿子,刘弗陵。
但朋友,越是这样的人就越不正常。霍光每天上班保持脚印的一致这明显是一件反人性的行为,这样的人如果在某一天天性得到解放其实也是一种灾难。
后世的隋炀帝杨广就是典型的例子。
汉帝国由汉武帝时代切换到了汉昭帝时代,霍光也一脚踏入了权力的深渊,从此恣意书写着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是的,他变了。
看看《汉书》中那些敏感的字眼:政自己出、政事壹决于光、光威震海内。
每一个字都对外传递着一种信息,霍光才是这天下的话事人。
也是,汉昭帝年龄太小,同为辅政大臣的上官桀和桑弘羊造反失败被杀,这些条件共同作用把霍光制造成了一个权臣。
他想不站在前台其实都难。
在汉昭帝时期霍光虽然权力无二但尚且能够保持一个员工该有的样子,认真工作,尊重领导。
▲汉昭帝 图源/剧照
但在汉昭帝猝然驾崩之后,一切都变了。
霍光将戴在头上几十年的那顶战战兢兢的帽子扔到了地上并果断切换到了唯我独尊的人生模式。
看看昌邑王刘贺的命运就知道了。
刘贺刚一即位就急吼吼地将自己从昌邑国带来的那帮旧臣一个个都提拔到了重要位置,明显是要将霍光多年织就的那张大网给撕裂的节奏。
呵呵,刘贺也太不懂事了,你不知道将你请来当皇帝的人是霍光吗?
他也照样也能废了你。
很快,霍光就在未央宫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废掉皇帝刘贺。
为了让大家尽快统一意见,霍光的心腹大司农田延年直接用手中的剑威胁大家:
“今天的事就这样定了,若是有不同意见的人我这剑可是不长眼睛。”
呵呵,这是商量吗?
不是,这是通知。
说一个细节,霍光在决定要废掉刘贺后让田延年先去告知丞相杨敞(司马迁女婿),杨敞听到消息后当时就吓得就不会说话了,汗流浃背。
趁着田延年上厕所的间隙,杨敞媳妇赶紧出来劝老公:“你个笨蛋,这事大将军肯定是已经做好决定了,就是来通知你一声,赶紧答应,晚一点你的小命就不保了。”
可见,霍光废掉刘贺的行为引起了多么大的地震。同时,从杨敞夫妻的态度中也能读出一个信息,汉帝国的天下基本在霍光的掌控中。
这也是他为什么敢废掉刘贺的自信。
▲刘贺 图源/剧照
大汉朝又一次到了换皇帝的环节,不过这次已经成了霍光的一言堂,他直接敲定由当年的卫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来继承汉家的衣钵。
老刘家那么多人为什么偏偏就选中了这位长在民间的皇曾孙呢?
原因其实用脚都能想出来,此人在朝中没有任何基础,肯定不会上演昌邑王刘贺夺权的那一幕。
说直白一点就是,霍光想继续专权。
刘病已从走进未央宫成为汉宣帝的那一天起每天都被一种巨大的压迫感笼罩,汉家的天下他坐得是战战兢兢。
说一个细节:
汉宣帝被立为皇帝去谒拜刘邦的高庙时霍光陪他坐在同一辆车上,已经是九五之尊的汉宣帝却感觉浑身不自在,就像芒刺在背一样,难受极了。
后来,换上车骑将军张安世之后刘病已一下子感觉轻松多了。
瞧,员工已经到了让领导害怕的地步,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可霍光这位当局者可能根本就没嗅到一丝危险的味道。
是,皇帝的所为根本就不给霍光闻到危险的机会。汉宣帝一上位就加封霍光一万七千户并赏赐黄金七千斤,奴婢、豪宅等更是不在话下。(霍光此时的封地已经达到了两万户,这在整个西汉属于罕见)
当一个人被糖果包围时他怎么可能嗅到危险的味道,条件不允许嘛。
有人说,汉宣帝能忍,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在朝中没有任何根基,而霍光的实力又在那摆着,现实只能让他向霍光妥协。
就连自己的皇后许平君被霍光老婆霍显派人毒死之后汉宣帝依然是一副风淡云轻的样子。
笔者觉得,这不是忍的问题,只能说汉宣帝很聪明,识时务。
一个人最大的成熟就是在自己还很弱小时不去做无畏的斗争。
汉宣帝深谙此理。
▲许平君 图源/剧照
当霍光上疏要归政给自己时,汉宣帝赶紧说不,他比谁都清楚,霍光那是在做样子。
再说,即使自己接手,满朝都是霍光的人,他如何指挥?
为了表示自己委政霍光的决心,汉宣帝更是特别交代:“以后国家有什么事,大家先请示大将军,然后再说给我。”
而且,他每次见霍光都是一副非常谦卑的样子,礼仪极其周到。
一个能将自己低到尘埃里的皇帝绝对不简单,可惜霍光至死都没看透汉宣帝。
汉宣帝地节二年,这是汉王朝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因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死了。
皇太后和皇帝亲临霍光家参加了他的葬礼,并以最高的规格将霍光埋葬在汉武帝的茂陵。
简直太给面子了。
呵呵,你觉得汉宣帝真愿意这么做吗?
才不呢。
霍光虽然死了,但霍光多年来经营的势力依然把控着朝中的许多关键部门:
度辽将军未央宫卫尉平陵侯范明友、中郎将羽林监任胜、给事中光禄大夫张朔、中郎将王汉、长乐宫卫尉邓广汉、骑都尉赵平......
这些敏感位置的人哪个不是霍光的亲戚朋友,班固将其总结为: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
如何洗牌、如何对霍光多年织就的这张大网动手术对汉宣帝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但汉宣帝有自己的绝招:明升暗降。
汉宣帝虽然以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大司马,但同时又把他右将军屯兵官署给撤了,而且还不给他印绶;霍山虽然被封为了乐平侯以奉车都尉领尚书事,但百官的奏疏根本不会送到他那里去;未央宫卫尉范明友被收了度辽将军的印绶改为光禄勋......
霍家人被汉宣帝捧到了云端,却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已经与朝廷的实际权力绝缘,反而还是一派纨绔子弟的做派。
而且,许多要害部门的人更是被汉宣帝外放到地方做官。比如,将中郎将王汉被外放为武威太守、将中郎将羽林监任胜被外放为安定太守......
一切都是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布局的,而霍家人的骄狂却还在一步步升级。
有一次,因为御史大夫魏相家的家奴没给霍家的车让道,霍家的家奴直接就闯进了魏相家扬言要将人家的门给拆了。
在魏相出面道歉之后,此事才算过去。
瞧瞧,一个家奴都敢在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面前嚣张,可见霍家人确实已经跋扈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
上帝要其亡必先让其狂。
等到霍禹他们发现胡越骑兵、羽林军、卫尉军都被汉宣帝的亲信许家人和史家人掌控时才彻底慌了,但已经晚了。
汉宣帝的网已经结好就等着收网了。
▲汉宣帝 图源/剧照
霍家人最终被汉宣帝一锅给烩了,与霍家有牵连同时被诛灭的竟然达到了数千家之多。可见,巅峰时期的霍家那张利益体的网有多大。
霍光的子孙全部被汉宣帝斩杀连个种都没有给留,可见汉宣帝对霍家的憎恨指数有多高。就连后来的司马光都觉得汉宣帝做得太过,直呼汉宣帝太狠。
但其实这事早有征兆。
当年,看着霍光家族成员各种作的行为时,茂陵一个叫徐福的人直接断言:“霍氏必亡。”
为此,他连续三次上疏要汉宣帝管管霍家,使其不至于将来被灭族。
但汉宣帝不置可否。
或许,在他内心里,霍家人的这种状态正是他想要的。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嘛。
但其实,霍家的命运在霍光陪汉宣帝坐了那次车之后就已经注定,一个让皇帝感到有压力的人怎么会有好的结果呢。
说白了,霍光拿了他不该拿的东西,那正是专属于皇帝的“威”与“福”。班固将其归结为,霍光读书太少,不懂什么大道理。
但不可否认的是,霍光主政期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昭宣之治”的功劳簿上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虽然作为个人,霍光是成功的,但他的成功又何尝不是整个家族的灾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