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读历史书有何益处?怎样去阅读?来分享毛主席的故事就能知晓
创始人
2025-08-07 01:32:34
0

202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纪念日。我们将分享毛主席阅读史书的故事,来揭示读史书有何益处?应该怎样去读史书?以缅怀这位历史知识渊博的政治家。

一.历史知识渊博的政治家

毛泽东一生博览历史书籍,他对历史之熟悉、运用之娴熟,早在青年时期就见端倪。在1917年所写的《体育之研究》这篇5000多字的文章中,毛泽东用很大篇幅援引历史人物为例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的关系:

孔子善养生、重射御,明朝的顾炎武、清朝的颜习齐等注意锻炼身体,故均得长寿;而孔子的得意弟子颜回、汉朝的贾谊、唐朝的王勃和卢照邻等,虽都才华横溢,但因忽视锻炼而体弱多病,英年早逝。全篇文章中竟然出现了七位历史人物。

当我们翻开100多万字的《毛泽东选集》以及《毛泽东文集》,便可发现,“历史”是涉及最多的一个话题。毛主席在著作中广征博取了大量历史典籍,如《山海经》《礼记》《易经》《老子》《庄子》《孙子兵法》《论语》《孟子》《列子》《左传》《吕氏春秋》《史记》《资治通鉴》等。

而在著作提到的历史人物既有中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又有哥白尼、达尔文等外国的科学家。关于对我国历代农民起义领袖和有名战役的成败得失,在毛泽东的文章中也都有许多论述。

从毛主席写的诗词里,同样可以读到他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评说,读到他不忘魏武帝东临碣石的遗篇,以及把共工颂为英雄的非凡见识,记取“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千古遗训。由于掌握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与古典,所以在演讲和作报告时,毛泽东时常谈及历史、旁征博引,而且说得绘声绘色,妙语连珠,给人印象极其深刻。

1942年毛泽东到鲁艺为即将出去工作的干部作报告,为了提醒大家不要摆知识分子的架子,以“洋包子”自居而瞧不起当地的“土包子”干部,他讲了柳宗元写的《黔之驴》这个故事。一边讲,他一边装作老虎侦察毛驴的样子,走向旁边正在做记录的人,引得大家发出一片笑声。

在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和5月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反复强调要解放思想、敢想敢干、破除迷信、破除奴性,不要片面信奉权威、专家和外国。为此,他一口气列出中外历史上年轻有为或出身卑微而建树卓著的人三四十个:

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立者到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再到中国的“至圣先师”孔夫子,从汉朝政论家贾谊到晋朝哲学家王弼再到唐朝大诗人王勃、李贺,从战国12岁拜相的甘罗到晋朝13岁搬兵救父的弱女荀灌娘再到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家世、生卒年月、业绩,毛泽东都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正是因为毛主席拥有丰富的文史知识,使得他在待人接物方面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点:见微知著畅谈历史掌故、引经据典纵论中外古今,这种风趣、轻松的谈话方式,很容易使一般人消除因初次与伟人见面而产生的紧张和拘束,交流更加自然。即使那些与毛泽东会过面的国际著名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学者等,对此同样印象深刻,赞叹不绝。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称赞说:“毛泽东是一代伟大的革命领导人中的一位出类拔萃的人。他不仅是一位完全献身的和重实际的共产党人,而且他是一位对中国人民的历史造诣很深的富有想象力的诗人。”英国前首相希思也说:“他对国际事务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历史的知识,使他得以从世界战略出发来考虑问题。”

科学家杨振宁教授在见过毛泽东之后说:“我们的谈话涉及许多方面。比如,他告诉我,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曾推测过物质的结构,他还引了一些古典著作中的话。我很乐于了解这些著作,因为我原先还不知道有这些东西。”

二.读过什么历史书籍?

毛泽东一生读过多少史书?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但可以从他的读史批注中看出,他最爱读的史书有哪些。首先是《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这类史料丰富翔实的正史。他认为,研究中国历史,“必须扎扎实实把《二十四史》学好”。他对这部史料充实的史书圈划批注最多。

1954年冬,毛泽东与历史学家吴晗谈话时说:“《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本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除了正史外,对那些有史料价值的稗史、野史和历史小说,毛泽东也很爱读。他最爱读的历史小说,应算是《三国演义》。他还把《红楼梦》这样一部文学作品“开始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毛泽东对世界历史也怀有浓厚兴趣,作为无产阶级领袖人物,他尤其关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注意从中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三.如何读好史书?

毛泽东读史书有独特的原则与方法,首先是他注重知识积累、持之以恒。他曾作过一幅有关读书的对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其次是他读史不是一般浏览,而是反复阅读,深入思考。并主张读书要“三复四温”,读史也一样。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大概要算毛泽东读史最突出的特点了。打开毛泽东读过的史书,他留下的种种笔迹便跃然眼底,红、蓝、黑各色圈划、批注纷呈,都是他在不同时期多次阅读时留下的明显标记。

有人或许会问:毛泽东肩负党和国家重任,日理万机,哪来的时间去读这么多书呢?毛泽东将自己的办法概括为“攒”和“挤”两个字。在延安时他就提倡:要在工作、生产的百忙之中,以“挤”的方法获得学习的时间,以“攒”的方法求得问题的了解和深入。

四.编后话:

毛泽东主席读史的故事启发我们:阅读历史书籍,不仅具有明辨是非、提升修养的作用,还能在与人交流或讲演时,内涵丰富、引据充分,可增加亲近感;读史要反复阅读、最好还要做好笔记,切忌“浅尝辄止”;在工作繁忙时,也应向毛主席学习:以“挤”的方法获得学习的时间,以“攒”的方法求得问题的了解和深入。

1949年,周恩来总理在《学习毛泽东》一文中说道:“毛主席开始很喜欢读古书,现在做文章、讲话常常运用历史经验教训,运用得最熟练,读古书使他的知识更广更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在缅怀毛泽东主席之时,让我们以他为榜样,去多阅读有益的历史书籍吧。

本文由“老吴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相关内容

敦煌市政协召开十届18次常...
8月5日,敦煌市政协召开十届18次常委会议,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乌...
2025-08-07 06:02:31
2025年中秋国庆连休8天...
2025年的中秋节与国庆节罕见连休,从10月1日至10月8日共放假...
2025-08-07 06:01:48
夜色赶海
8月5日晚8时许,青岛石老人海水浴场沙滩上热闹非凡。不少市民趁着晚...
2025-08-07 05:59:20
原创 ...
顺治皇帝的陵墓得以保存至今,确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
2025-08-07 05:34:03
原创 ...
1967年的一天,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从北京参加完国庆典礼,如期回到...
2025-08-07 05:33:59
原创 ...
他是国军起义走出的将领,险些被遣散回家,55年成为开国上将 李达上...
2025-08-07 05:33:49
原创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史的舞台上,权力更迭如同潮汐...
2025-08-07 05:33:38
原创 ...
晋朝在短暂实现天下大一统后,再次爆发战乱,这一次是整个汉人的浩劫。...
2025-08-07 05:33:32
原创 ...
1900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踏破了中国古老的城墙,京城在战火中被掠夺...
2025-08-07 05:33:04

热门资讯

原创 孙... 顺治皇帝的陵墓得以保存至今,确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关键之一, 就是“神德功德碑”上那...
原创 1... 1967年的一天,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从北京参加完国庆典礼,如期回到南京家中。然而,当他打开家门时却发...
原创 他... 他是国军起义走出的将领,险些被遣散回家,55年成为开国上将 李达上将是一位传奇的将军,传奇之处在于,...
原创 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史的舞台上,权力更迭如同潮汐般起伏,一个个家族或王朝在浪潮中涌...
原创 五... 晋朝在短暂实现天下大一统后,再次爆发战乱,这一次是整个汉人的浩劫。因为八王之乱,导致西晋国力严重损耗...
原创 八... 1900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踏破了中国古老的城墙,京城在战火中被掠夺殆尽,居民流离失所。清政府被迫签下...
原创 宋... 宋高宗赵构在南宋建立初期,历经战乱,一路南逃。他唯一的儿子在早年的动荡中不幸夭折,而自己又因受金兵惊...
庐山会议后,毛主席计划让彭德怀... 你能想象吗?一个身患重病的老人,在病床上还一遍遍修改一篇文章!他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而是为了给一位战...
原创 刘... 楚汉争霸:英雄崛起与落幕的传奇 在华夏大地的历史长河中,楚汉争霸无疑是一段扣人心弦的传奇。这场波澜壮...
原创 左...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