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苏洵曾言:“智者难测,威者难犯,因此士人皆委身听命,又何处寻得不自贱之人呢?”这种对治理和权谋的理解贯穿历史。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取得了中原的霸主地位,然而,他未能听从管仲的忠告,最终陷入易牙的谋害之中。这反应了统治者在权谋和治理中需要谨慎从事的道理。
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是备受敬仰的谋略家,其与诸葛亮的较量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司马懿常被视为下棋的高手,尽管在与诸葛亮的对决中处于劣势,却几乎总能战胜对手。然而,司马懿的冷酷面也为后人所疑惑,留下了一个难题——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高句丽”。
高句丽在历史中是一支崛起迅猛的势力。在司马懿的战略指导下,魏国成功铲除了当时的势弱势力公孙家族,然而,司马懿在整顿局势时却犯下一个致命错误——撤回边境小国的兵力。这为高句丽提供了可乘之机,迅速壮大势力,占领辽东地区,成为霸主。尽管曾多次被中原势力打压,但高句丽始终保持其独立地位,成为东北地区的一股强大势力。
在隋朝和唐朝时期,高句丽多次挑战中原势力,对抗尝试征讨它的隋军。即便是唐太宗李世民,也束手无策,无法彻底击败高句丽。直到李治的时代,唐朝才成功铲除高句丽,解除了这一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