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学者研究表明郑和船队到达过新大陆,为何中国大航海时代没有到来
创始人
2025-08-06 18:04:20
0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发出过这样的感慨和疑惑:

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郑和下西洋拉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但却错过了最好的机会,从此西方国家从中获得了巨大的财富逐渐兴起,逐渐超越了东方的中国成为世界的中心。

郑和的身世之谜

《明史·宦官传》第一篇就是郑和的传记,第一句话写道:“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宝太监者也”。对于他的先世并未提及,正史中关于郑和其人的描述是:本姓马,回族,明朝军队攻入云南,郑和幼年被俘,被送入燕王府中当了小太监。因在“靖难之役”有功,次姓郑,升为内官监大太监。

美国《百科全书》(1829年问世,1918年新版定型)记叙:郑和是蒙元时期,云南统辖将领的后裔,他的父亲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马哈只,是默罕默德的子孙,马姓是默罕默德的音译。15世纪,他率领庞大的舰队绕过非洲到达印度,这比葡萄牙人早了100年。

这在中国也得到了印证,1913年在云南昆阳发现了马哈只的墓碑,1937年发现了《郑和家谱》,经过考证后得出结论,郑和是元朝政治家布哈拉贵族赛典赤的六世孙。

在郑和最后一次航行,从印度洋回归祖国时,六十二岁的郑和病逝在宝船上。按照他的遗愿,按照伊斯兰教的仪式,尸体用清水清洗,全身裹上白布,在周围教徒“阿拉是伟大的”吟唱声中,头朝圣城麦加的方向,投入了茫茫的大海中。

郑和是大海之子,他把最热爱的大海作为了长眠之地。带回南京的只有一双生前穿过的鞋子和一小撮头发,葬在南京城外,供后人凭吊。

世界之最的船队规模和宝船性能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一支大规模的远航船队,也是一支史无前例的海上特混编队。郑和船队由200余艘不同用途、大小不一的远洋海船组成,除了船员和其他辅助人员,还有随船出征的万余精锐战士,规模宏大,人员之多,都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新纪录。

不仅船队规模庞大,宝船的性能也是领先世界的,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的座舰,长44.4丈、宽18丈,排水量14000吨,载重7000吨。美国学者李露晔在《中国称霸海上》一书中,做了一个比较,一艘宝船480英尺长,160英尺宽,是当时世界最大的木质帆船,而达·伽马率领的葡萄牙舰队,最大的帆船,只有100英尺长,载重只有120吨。

郑和第一次远航,比哥伦布首航美洲早了87年;比达·伽马开辟东方航线早了93年;比麦哲伦从美洲航行到亚洲早了116年。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举世无双的辉煌。

航线最远之谜

根据随同郑和出使的马欢撰写的《瀛涯胜览》记载,郑和的船队的航线经过东南亚、印度洋各国、阿拉伯半岛和东非沿岸诸国,最远应该到过非洲的肯尼亚。

然而西方学者认为,郑和的船队绕过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进入了大西洋,可能到达过澳洲,甚至到达了美洲。

这并非无稽之谈,1879年澳洲达尔文港附近,在一棵200年榕树根下,发现了带有明显明代风格的寿星雕像,这可能是郑和船队带去的。英国学者孟席斯认同此观点,并做了更加大胆的推测,他研究了郑和航海的历史事迹,到过120个国家900多个博物馆,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和海图,全面论证了郑和率先发现“新大陆”的观点。并在美洲沿岸地区发现了中国古代的盔甲、墓葬和中式村庄的遗迹。

明朝下西洋的目的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除了寻找废帝朱允炆之外,用朱棣的话来说,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就是为了扩大明朝在海外各国的政治影响力,显示天朝大国的富庶与强大。

在永乐十八年,明朝皇宫中宴请各国使者的宴会上,响起了这样的颂歌:

四夷率土归王命,都来朝大明。万邦千国皆归正,现帝廷,朝仁圣。天陛班列众公卿,齐声歌太平。

在这种得意洋洋的歌声中,明廷上下对下西洋出现的“四夷来贺”的结果,欢欣鼓舞。

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按照航海实力,发现新大陆的应该是中国,而不应该是西班牙人,这是西方学者几乎一致的想法。

西方的大航海,目的是夺取殖民地,掠夺巨大的财富,给当地的人民带来的是战乱和灾难。然而明朝的郑和7次下西洋,没有霸占哪怕一丁点的海外殖民地,不仅没有掠夺别国的财富,还给予各国大量的馈赠,以及和平与安定。这种做法,是当时的航海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等西方国家所不能理解的。

一场突然来临的大暴雨引发雷击烧毁了新建的紫禁城三座主殿,此事被钦天监认为是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的恶果违背了天意,上天才降下灾祸警醒世人。同年,郑和的船队到达美洲发现了储量惊人的银矿,但是大明皇帝认为天意不可违,决定放弃财富,停止了下西洋的活动。

几十年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西班牙在美洲掠夺的白银总量超过10万吨。

当世界东方的唯一超级强国走出了迈向海洋的第一步,又拥有一支世界无敌的强大舰队时,中国有机会先于欧洲列强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强国,可惜中国没有,这确实值得当今每一个中国人深思。

参考资料:

《明史郑和传》

《明史·宦官传》

《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瀛涯胜览》

《中国称霸海上》

《百科全书》

相关内容

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下跌0...
金融界8月6日消息,上证指数低开高走,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 (HK...
2025-08-07 00:46:25
支付宝,大消息!
【导读】“支付宝碰一下”引入等电梯场景,全国20多个城市上线 中国...
2025-08-07 00:44:30
芯片企业:Q2营收76.8...
【第二季度营收创新高,第三季度指引向好但增速放缓】第二季度,公司营...
2025-08-07 00:43:49
债券利息收入增值税新规落地...
债券利息收入税收新规实施前夕,政策性银行密集发行金融债。 8月5日...
2025-08-07 00:42:01
激发消费潜能、市场活力 银...
● 本报记者 张佳琳 在政策引导下,8月以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
2025-08-07 00:41:05
ETF收评 | A股三大指...
格隆汇8月6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上证指数放量收涨0.45%,...
2025-08-07 00:41:01
暑假去哪儿遛娃?广东推出4...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丰西西 暑假已过半,孩子们还能去哪儿开心玩...
2025-08-07 00:40:49
暑期昆明茶饮市场火爆,本土...
8月的昆明街头,茶饮店门前蜿蜒的长队成为一道独特风景。随着暑期旅游...
2025-08-07 00:40:42
甘南旅游 6 天 5 晚住...
甘南6天5晚住宿精选:从藏式民宿到草原帐篷的沉浸式旅行指南 甘南,...
2025-08-07 00:40:18

热门资讯

原创 孙... 顺治皇帝的陵墓得以保存至今,确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关键之一, 就是“神德功德碑”上那...
原创 1... 1967年的一天,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从北京参加完国庆典礼,如期回到南京家中。然而,当他打开家门时却发...
原创 他... 他是国军起义走出的将领,险些被遣散回家,55年成为开国上将 李达上将是一位传奇的将军,传奇之处在于,...
原创 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史的舞台上,权力更迭如同潮汐般起伏,一个个家族或王朝在浪潮中涌...
原创 五... 晋朝在短暂实现天下大一统后,再次爆发战乱,这一次是整个汉人的浩劫。因为八王之乱,导致西晋国力严重损耗...
原创 八... 1900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踏破了中国古老的城墙,京城在战火中被掠夺殆尽,居民流离失所。清政府被迫签下...
原创 宋... 宋高宗赵构在南宋建立初期,历经战乱,一路南逃。他唯一的儿子在早年的动荡中不幸夭折,而自己又因受金兵惊...
庐山会议后,毛主席计划让彭德怀... 你能想象吗?一个身患重病的老人,在病床上还一遍遍修改一篇文章!他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而是为了给一位战...
原创 刘... 楚汉争霸:英雄崛起与落幕的传奇 在华夏大地的历史长河中,楚汉争霸无疑是一段扣人心弦的传奇。这场波澜壮...
原创 左...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