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初唐诗人王勃在他的名作《滕王阁序》中,曾夸赞江西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福地。历史上江西文风鼎盛,历朝历代高中进士之人多达11617位,位居全国前列。不过到了近代,江西一改文风,成了武装革命的圣地,出了数十位开国将军,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将军省。
在众多的江西籍开国将军中,有一人出生于一个富裕之家,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本可以安享幸福生活。但在民族危亡之际,他却毅然决然走上革命道路,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国家,他就是开国上将赖传珠。
1910年,赖传珠出生于江西省赣县大埠乡赖村,其父赖家芳原本是一位穷苦的农民,因为生活勤俭节约,积攒下一些钱财,后来外出做小买卖赚了钱,回乡置办了房屋和田产,成了村中的一个小地主。
赖传珠出生后,父亲不想儿子像自己一样没文化,所以在他很小时就将他送到村中的私塾读书。在私塾中,赖传珠学习刻苦,几年时间就学会了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后又转入大埠乡的高小接受现代教育,三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位于赣州的赣南中学。
来到城里读书后,赖传珠接触到了革命思想,开始积极参加各种学生运动。利用课余时间,他还阅读了大量关于马列主义的书籍,在思想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全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高潮,作为学校爱国运动的带头人,赖传珠积极奔走,在赣州城里宣传革命思想,动员爱国人士捐款,举行游行活动,支援上海的大罢工。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开始疯狂镇压各种爱国运动,逮捕并杀害了大批的爱国人士和党员。在白色恐怖下,痛恨反动军阀,充满对旧社会不满的赖传珠没有被吓到,而是加入了共产党,继续坚持革命道路。
由于敌人的搜捕,赖传珠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前往江西吉安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第一枪,此后,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各地纷纷成立了工农革命军和农民自卫队等武装力量。
赖传珠也从吉安回到老家赣县,秘密宣传革命思想,动员农民组建武装力量,与反动派做斗争。经过他的不断努力,赣县的很多乡镇和村子都成立了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队,人数发展到数千人之多。
1928年,根据上级指示,赖传珠等人准备在赣南县大埠发动武装暴动,以推翻地主、豪绅对广大百姓的欺压和剥削。就在暴动前夕,为了支持儿子革命,赖传珠的父亲拿出了家中全部的钱财,为农民武装购买枪支弹药。
消息传来,广大的革命群众感激不已。多年来,赖家芳与其他地主相比,从不欺压穷苦百姓,村中谁家有难都会主动帮助。这次父子两人为了革命,又出钱又出力,实在难能可贵。
1928年2月18日清晨,大埠圩的后山上,赖传珠下令打响了武装暴动的第一枪。一时间周边各村、各乡的自卫队、赤卫队纷纷向反动地主、豪绅发动了进攻。在赖传珠的指挥下,各乡、各村的战斗进行的很顺利,只有赖村和韩村进攻受挫,有两个反动地主凭借高墙大院,正在顽强抵抗。
得知情况后,赖传珠立刻亲率一支队伍前去支援,经过数小时的激战,成功攻破了地主家的大院堡垒,至此大埠暴动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一时间,大埠到处喜气洋洋,农民协会开始组织大家打土豪、分田地,将地主、豪绅压到街上游行。
而作为暴动的领导者,赖传珠则开始研究作战方案,准备面对敌人的反扑。果然,在暴动的三天后,敌人开始派出当地的一支保安团向大埠进攻。当时保安团兵分两路,企图对暴动部队进行合围,分析了战场情况后,赖传珠指挥队伍分头作战,利用地形伏击敌人的援兵。结果一举击溃了两路敌兵,就连保安团的团长都被击毙。
第一次进攻失败后,敌人恼羞成怒,再次派出大军进行围剿,赖传珠率领队伍在赣南地区与敌人周旋了近一个月,最终因寡不敌众惨遭失败。赖传珠等幸存者只能隐姓埋名,离开了赣南地区。
凶残的敌人没有抓到暴动的领导者,就将屠刀对准了参加暴动的战士的亲人和家属,据后来统计,当时被抓捕和杀害的人数多达900人。作为暴动的领导者,敌人将赖传珠的全家都抓了起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赖家人没有一人开口求饶,恼羞成怒的敌人一气下杀了其全家包括父母、叔伯、堂兄在内的十几口人。
得知全家惨遭灭门后,赖传珠悲痛不已,但这并没有吓倒他,反而更坚定了他的革命意志。此后,他带领被打散的部队,前往湖南地区寻找党组织,并于1928年3月底在桂东地区找到了主席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
当得知赖传珠为了革命,全军惨遭灭门后,主席安慰说:“革命的火种是不会被消灭的”。加入第一师后,赖传珠被任命为特务连党代表,负责保卫主席和师部的安全。
从那以后,赖传珠成了主席的拥护者,从井冈山到长征,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几十年追随主席戎马生涯,历任红军师政委,新四军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政委等职,于1955年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
结束语:
从1928年组织发动大埠武装暴动,到1955年成为开国上将,在这27年时间里,赖传珠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人,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并继承了父亲为革命奉献家财,大公无私的优良传统。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他曾将全部家产充公,捐献给家乡人民,为他们修建敬老院,购买农机具,帮助他们渡过了最困难的三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