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是三国时代东吴的第二位大都督,作为四位大都督中的第二位,鲁肃是唯一一位文职出身的大都督。在东吴集团中,连周瑜这位跟随如孙策南征北战,奠定江东基业的武将,担任大都督一职都会引来老将的不满,鲁肃这位文职人员担任大都督的难度可想而知。
至于鲁肃为什么可以接任大都督,这里有几个原因。但他不是本文的主题,因此这里一笔带过。首先自然是孙权的支持,其次是周瑜的提名,再就是众望所归下一任大都督吕蒙的让贤。三者加总起来,让鲁肃成为唯一一位文官系统出身的大都督。
而他任内对东吴所做影响最大的决策,莫过于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至于他为什么会做出这种决策,首先是他对刘备盲目的信任,其次刘备也的确有牵制曹操的能力。加上刘备占据荆州,凭借与刘表长子刘琦的交情,荆州士族也相对拥戴。
加之周瑜死后,东吴的战略方向发生改变。从意图统一天下变成寻求如何自保,有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孙权和鲁肃都意识到不可能短期内消灭曹魏。所以周瑜二分天下的战略即使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曹操也不可能袖手旁观。因此与其让东吴承担进攻益州,被曹操袭击的风险。
不如让刘备去承担这个风险,加上鲁肃信任刘备,认为刘备言而有信,一定会归还荆州。所以才有了这样的事情,可问题在于鲁肃看走了眼。刘备的仁义除了收买人心之外没有其他意义,他并没有履行归还荆州的承诺。这让东吴不得不背负背盟的骂名,以此取回荆州。
那如果鲁肃没有借给刘备荆州,三国历史,或者说东汉末年历史又会如何发展呢?首先刘备像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种,周瑜攻城刘备偷城的行为还真有可能发生。因为去打曹操是送死,即使曹操赤壁新败,可基本盘还在,荆州丢了对曹操也算不上伤筋动骨。
那去打益州吗?因为张鲁没有得到马超,刘璋没有压力。加上张松也没有出使曹操,刘备得不到假道伐虢借口的情况下,又没有根据地。没有任何可能以武力拿下益州,所以他只能在荆州上动心思。这就回到了我之前的结论,三国演义为了抑曹扬刘。
所以把刘备如何得到荆州的方法,从鲁肃借荆州,变成了刘备巧取荆州。试图为刘备不还荆州找借口,进而把东吴夺取荆州背弃盟约的责任全都推给孙权。但如果鲁肃不借荆州,这种事情真可能发生。可孙权不一定咽得下这口气,刘备真要是这么玩。
孙权很有可能会消灭刘备,以刘备当时的实力不足以与孙权抗衡,他要么放弃荆州,要么投奔孙权。但刘备又不是个甘心屈居人下的人,曹操又是死敌,所以他或许只能投奔刘璋。各位网友对此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