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淝水之战的自我感想,抛开天时地利人和的必然性因素,小分析五点战争中的偶然因素,苻坚大帝失足千古,沦为后世笑柄。
这是前秦第二次伐晋淝水之战的经过图:
看到这张图时我又推翻了自己之前对淝水之战苻坚战略布局的理解,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想法,为什么前秦会失败呢?
其实苻坚这样的布局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完美到无懈可击。
抛开总体上他轻视晋军的原因来说,布局其实不是主要失败原因,战争开始后的几个关键因素偶然导致了这次战争的失败:
第一是苻融错估情报,把苻坚引到了寿春来,而且苻坚只带了八千羽林郎,留下了主力六十万大军在项城,这也是个原因。(个人认为苻坚不应该和苻融汇合,就算苻融失败,项城的六十万大军也有苻坚的统帅,即便是一支汉人大军,也不会一哄而散,风声鹤唳)
第二,刘牢之以五千北府兵打败梁成的五万大军,并斩杀梁成在内的十名前秦大将。
(我们来做一道数学题,公元379年淮南之战,谢玄以3万北府兵打败彭超、俱难的14万秦兵,且四战四胜;洛涧之战,刘牢之以五千北府兵打败梁成的五万秦兵,那么,淝水一战,谢玄8万北府兵可以打败苻融的多少秦兵呢?)
第三,朱序给谢石通风报信,让谢石应该抓住时间和秦军决战。
相信看过电视剧《成吉思汗》的朋友一定知道蒙古和金国的那一场决战—野狐岭之战。金国元帅完颜九斤派遣使者至成吉思汗答应劝降,不料使者向成吉思汗泄露军事机密,成吉思汗当下决断,立即发兵进攻完颜九斤,以10万蒙古兵打败金国40万军队。正是趁着金国兵多未完成集结,立足未稳之时发动攻击,直取中军,完颜九斤一败,金国主力在野狐岭被全歼,跟苻坚派遣朱序至晋营如出一辙,用一个现代词语就叫做:作死
第四,谢玄的一纸战书,让苻坚先退兵,苻坚同意,秦军做了后退的准备,然后进行决战,却不料中了谢玄之计,晋军趁机进攻,导致了秦军的混乱逃跑。
第五,混乱中,前秦主帅,苻融被弄死了,苻坚也受伤。这他么的主将都死了还干什么啊,所以秦军大乱,逃的逃,死的死,造成了败局。
但是,这张图依然可以看出来,苻坚的布局完全没问题,慕容垂攻下了郧城,苻坚让他和姚苌集结去对付桓冲。东路战线上,如果梁成没有败,谢石,谢玄,谢琰,桓伊的部队也完成不了集结,那晋军实力怎么会是秦军的对手呢。
苻融带领的前锋部队一路南下,攻克寿阳,直指建康,慕容垂攻克郧城,南下彰口,和姚苌汇合,共同对付桓冲,以后苻坚攻下了建康,把司马曜都请到了长安,自然就成了正统,桓冲和慕容垂姚苌互掐,这苻坚想通过战争解决民族问题的愿望也实现了啊,这完全没问题啊,没毛病啊。
如果不是我分析的这小五点,苻坚岂不是夙愿已成?
只是没想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既生坚何生安啊(听说是石破坚),秦军的进攻有谋有略,晋军的阻击却是略胜一筹啊,谢石谢玄更是玩的诡计多端,苻坚可是中计了啊。
正所谓,兵者诡道也。
(让你相信天命,殊不知我命由我不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