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时期,北伐战争对于中国的政治走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虽然后来蒋介石等人窃取了革命成果,但其依然促成了军阀混战局面的结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在北伐战争中也涌现出了大量优秀将领,当时在阎锡山麾下效力的徐永昌,便是其中之一。
当时蒋介石也对这名年轻将领青眼有加,并多次拉拢徐永昌,最终将其变成了自己的心腹爱将。
在众多民国将领中,徐永昌的出身是最为低微的。
出生于山西崞县的徐永昌,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孤儿,为了寻求生计他选择加入武卫左军服役。
在军队里他抓紧一切机会提升自己,先后考取了武卫左军随营学堂、将校讲习所、陆军大学等军校,并成长为一名有着先进作战理念的军官。
▲徐永昌
从陆军大学毕业后,他受到孙岳的邀请,成为了直隶军官教育团教育长。
他出色的能力为其赢得了孙岳的赏识,他也迅速成为孙岳的左膀右臂,后来更是成为了名震华北的国民第三军军长。
1926年4月,为了限制国民军的发展,阎锡山、张作霖、吴佩孚等军阀走到了一起,对国民军发起了总攻。
由于作战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因此国民军只得边战边退,最终在绥远一带驻扎下来。
▲民国将领孙岳
此时国民军内部针对后续发展问题也出现了不小的分歧。
冯玉祥从苏联归来后,便成为了坚定的“亲苏主义者”,这令徐永昌和孙岳都颇为不快。
孙岳也多次表示徐永昌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和国民军采取不同的作战路线,这给了徐永昌带领第三军脱离国民军的机会。
虽然徐永昌接受的是新式军事教育,但是他从小也接受过传统的儒家教育熏陶,他对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十分看重,这让徐永昌有着极深的故土情结。
当时占据山西的阎锡山,虽然也是国民军的敌人之一,但是相对于咄咄逼人的张作霖和吴佩孚,阎锡山的态度更加温和。
与此同时,他也主动派出部下与徐永昌进行过接触,这让徐永昌有了回到山西的念头。
▲山西军阀阎锡山
后来徐永昌试探着询问阎锡山,自己率领部队在山西屯垦的可能性。
没想到阎锡山当即表示大力支持,这让徐永昌颇为感动,最终他带领第三军将士进入山西境内。
名义上他还是阎锡山的客人,但实际上徐永昌和他的队伍,已经成为阎锡山的军事力量了。
此次阎锡山之所以会邀请徐永昌进入山西,除了看中其才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不想听从张作霖的指挥与南方的革命军作战。
徐永昌的到来可以让他有借口按兵不动,这也让阎锡山有了脱离张作霖的可能。
1926年7月,随着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北伐战争也拉开了序幕。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北伐军便基本控制了珠江和长江流域,他们惊人的战斗力令北方诸多军阀坐立不安。
张作霖更是早早便要求阎锡山等人,与其合兵一处,共同抵抗北伐军。
▲北伐革命军
但阎锡山在经过权衡之后,认为张作霖并不是北伐军的对手,于是他便派人和广州国民政府取得了联系。
在和蒋介石讨价还价的同时,他还想尽办法推辞张作霖的调兵请求。
1927年6月,阎锡山正式宣布就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并于三个月后正式向张作霖发动了攻击。
在战争初期阎锡山依靠着北伐军的声势连战连捷,一路攻下了宣化、石家庄、定州等地。
但奉军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放弃了部分防线绕到了山西军队的身后,包围了阎锡山所在的定县。
在这个危急的时刻,徐永昌率兵及时赶到,为阎锡山解了围。
此后他认定奉系军队还会对后方空虚的山西发动突袭,于是领兵在井陉一带驻防,成功抵挡住了敌人的进攻,防止奉系军队从东线杀入山西。
▲奉系军队
此时南方的北伐军也杀到了中原地区,在确定山西无虞后,徐永昌又一次投身到了进攻之中,并在收复保定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战争大局已定后,褚玉璞、张宗昌等人还带着部分残兵败将盘踞在滦州一带,这对北伐军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隐患。
不过,此时许多北伐将领已经开始谋划瓜分地盘等事宜了,对于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扫尾作战,都避之唯恐不及。
最终还是徐永昌站了出来,主动承担了作战任务。
在平定滦州的战斗中,北伐军名义上派出了四支部队,但后来除了徐永昌部外,只有白崇禧提供了部分支援。
这让徐永昌的部队打得颇为吃力,他们本应是后方的支援部队,但后来竟成为战场主力军。
角色的突然转变,让徐永昌不得不通过急行军追赶敌人,这让其部队在到达滦河后,已经精疲力尽了。
▲民国军阀褚玉璞
褚玉璞和张宗昌认为,徐永昌已经没有能力渡河攻击,于是他们也放松了警惕。
民国政府方面则在和刚刚表示归顺的张作霖取得联系,希望其能够摆平滦州事宜,当作其投靠国民政府的“投名状”。
这让奉系高层进一步肯定了,徐永昌一定会就此作罢。
但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徐永昌在渡河受阻后,立即带领队伍杀向滦河下游,并在水势较为平缓的河段成功渡河,随后迅速杀向褚玉璞和张宗昌的驻地。
褚、张二人对于突如其来的敌人,没有做好应对准备,很快就被杀得大败,最终向北伐军投降,徐永昌也因为此战,被誉为“肃清滦东第一功”。
▲如今的滦河
在北伐战争中表现出色的徐永昌,迅速成为政坛和军界的当红人物,许多人都希望将其拉拢到自己麾下,其中自然也包括刚刚窃取了革命果实的蒋介石。
在1927年年底的时候,蒋介石就曾经任命徐永昌担任第十二路军总指挥。
但徐永昌认为自己下属的军队理应归孙岳将军管理,自己无权处置,便拒绝了蒋介石的任命。
不死心的蒋介石,又派徐永昌在陆军大学的同学做说客,希望其能够在国民政府军队中任职。
但徐永昌认为阎锡山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再加上阎锡山也在国民政府内担任要职,为其服务也是为国民政府效力,便又一次婉拒了蒋介石。
▲北伐前的蒋介石
1928年7月,蒋介石和宋美龄等人到北京执行公务,他们一行人在北京一共待了二十多天,期间其先后五次召见徐永昌。
在回南京之前,还特意在保定停留了几分钟,专门与徐永昌又见了一面。
受到蒋介石如此重视的人,在整个民国年间也屈指可数,由此可见蒋介石非常希望把徐永昌变成自己的亲信。
徐永昌对于蒋介石的重视也是受宠若惊,在日后的回忆录中,他表示当时的几次会面中,蒋介石给他留下了十分不错的印象。
他本人对于这几次会面也格外重视,精心准备了多条政治意见。
当时两人的第三次会面是在西山饭店进行的,这是五次会面中最正式的一次,徐永昌也在这次会面中,提出了自己对于民国政府发展的几条看法。
▲徐永昌与蒋介石
他首先提出民国政府不能把目标定在统一全国上,要首先将“强国”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
为此定都北京,比定都南京更加合适。
其次在北方各地,尤其是东北进行政治宣传的时候,应该注意措辞。
尽量避免使用满洲、汉族等词汇,而要用中华民族指代人民,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争端。
最重要的是,国民政府应该将军事重心放在北方,并在这里建立更多的军官学校。
蒋介石等人也应时常前来视察,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北方各军阀之间的斗争,也能让国民一致对外,防止遭遇外国的侵略。
徐永昌的几条建议,如今看来颇有建设意义,但当时蒋介石刚刚通过反革命政变窃取了北伐战争的果实,其利益重心都在我国南方区域,他自然不会将首都定在北京。
而且他和北方军阀也达成了默契,是绝对不会到北方分一杯羹的。
最关键的是,蒋介石对于日本等国家的威胁视而不见,这和徐永昌立足于民族自强,免受外国侵略的出发点完全不同,这也让徐永昌的政见,不可能被接受。
▲徐永昌在日本投降仪式上签字
由此可见,蒋介石虚心请教的姿态不过是他用来收买人心的骗局,而徐永昌将军最终成功被其欺骗,于1928年10月出任绥远省政府主席,并逐渐成为蒋介石亲信。
徐永昌虽然在抗日战争中,也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其曾经的救国壮志和豪气,却再也不见了。
对于徐永昌而言,最大的欣慰便是作为中国代表,在东京接受了日本的投降,但如果他能够更加坚定地坚持自己的政见,不知道历史的走向,会不会有所不同呢。
参考资料: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徐永昌传》,山西文献社1989年出版;《徐永昌回忆录》团结出版社2014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