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的秋冬装这么穿
创始人
2025-08-06 02:32:50
0

陕西咸阳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壁画局部

陕西咸阳礼泉县长乐公主墓出土壁画局部

陕西西安郭杜街道东祝村唐墓出土壁画局部

穿披袄的唐俑

时值寒冬,现代人有各种保暖的穿搭,那么,唐朝人在冬日又有哪些御寒好物呢?大体来说,服装保暖需要三个条件:第一,款式选对,冬天总归不能穿袒领,或者穿半臂,得选个能把身体捂得严严实实的款式;第二,穿搭层次要多,绵夹裤、夹袄絮棉等里三层外三层地裹住身体,穿了外套还要再加披风;第三,选对面料,轻薄柔亮的薄纱肯定不合适,得用上皮、毛、裘等材质。唐朝还没有大规模使用棉花,故而那时的秋冬天还是很难熬的。不过聪明的唐朝人,还是想出了许多保暖妙招。

棉袄的雏形

襦是唐朝人冬季普遍穿的衣服之一。如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29号墓出土的唐咸亨三年(672)《新妇为阿公录在生功德疏》中记载,新妇为阿公布施的衣物有“紫绸绫袄子一锦褾”等。《唐六典·尚书刑部》中记录了奴婢衣物发放标准:“丁奴、官婢,冬给襦、复裤各一”“十岁以下,冬男、女各给布襦一”。这里所说的襦和袄指双层或絮里的上衣。

双层挂里的衣服很像今天的大衣,絮里的衣服则如同现在的棉袄、羽绒服,它们的保暖原理都是相同的。襦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一般指保暖的上衣。

在形制不变的情况下,春夏穿轻薄的衫,到了秋冬就穿夹了絮更保暖的襦。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中曾出土一件汉代“複襦”,此衣大襟、窄袖,用浅蓝色绢做成,内外两层,层间填上丝绵,所有者为一女子。这种複襦已很接近现代的棉袄了。

襦有两种款式,一种是不加下部结构,一种是加下部结构。甘肃玉门花海毕家滩26号墓出土的魏晋时期前凉襦裙实物,明确展示了有腰襕的襦。且与先秦两汉时期的接下半部结构的襦情况不太一样。根据秦简《制衣》记载,襦的下半部分接的是交裁的“裙”,襦的整体为顺纱向;隋唐时出现了接襕部分逆纱向的做法。接襕是横布裁,减少缝纫人工,与之前的交裁不同,呈现出的效果和廓形也不一样,属于不同的形制。

大唐服装的基本款

袄也是秋冬天的基本款,类似于今天的棉袄、羽绒背心等。唐《一切经音义》释“袄”曰:“复衣也。有绵、夹、大、小之异也。”《唐六典》载:“冬则袍加绵一十两,袄子八两。”袄与袍相比要稍短一些,但又比襦、衫要长。一般来说,就是中长款的上衣,穿在里面作为增减调节用的衣物,也有直接穿在外面的。

袄的形制有点像圆领袍,按照是否开衩和开衩的位置不同,有合胯袄子、缺胯袄子、开后袄子(背后开衩的袄子)之分。这种只有实用性的衣物的确不起眼,相比霓裳羽衣、大袖抹胸、袒领裙之类的锦衣华服,低调得几乎被人们忽略。甚至在影视剧、动漫、游戏等娱乐作品里,颜值不高的它们几乎处于隐身的状态,其实它们才是大唐服装的基本款。

犬裘、羊裘才是老百姓的首选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唐李白《将进酒》)以“千金”来修饰“裘”,足以表明裘衣价值不菲。根据甲骨文记录以及其他考古发现,我们已知至少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懂得利用动物的皮毛御寒。先秦时期,皮毛的应用就已经很广泛和深入了。古时富贵人家会穿用狐狸皮、貂皮等制成的裘衣,“集腋成裘”“轻裘肥马”这些成语都是服饰文化的反映。

古画和陶俑上也有刻画毛锋外露、花纹别致的裘衣款式。文字记录如先秦佚名《诗经·秦风·终南》中的“君子至止,锦衣狐裘”,《论语·乡党》中的“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以及《周礼》中的“大裘冕”(实际上就是黑羔裘)都可以证明。

此外,《历代帝王图》中,南北朝陈文帝就身披一袭裘衣。内蒙古伊和淖尔古墓群还出土过一件北魏皮衣,看起来就像是今天的皮衣款式。唐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这里的“狐裘”是高档货、奢侈品,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而犬裘、羊裘才是老百姓的首选。在提倡保护珍稀动物的今天,用人造皮毛一样可以做出古代质感的服饰。

唐朝为何没有棉花做的棉衣

了解唐朝的朋友都有一个“常识”,那就是唐朝没有棉花做的棉衣。但严格来说,唐朝时已有棉花,其织成的布料叫作“绁(xiè)布”,也叫“白叠子”。唐段成式在《酉阳杂俎》记载:“拨拔力国,在西南海中,不食五谷,食肉而已。……波斯商人欲入此国,围集数千人,赍(jī)绁布,没老幼共刺血立誓,乃市其物。”

无论是从敦煌出土的棉布手套还是其他相关的文献记载,都证明唐朝时已经有草棉纺织的棉布了,《太平广记》中还记载了唐大中年间(847—860)李重“衣白叠衣”。既然棉花是如此优良的纺织原料,那么为什么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呢?这是因为唐朝时期的棉花还是非洲棉,纤维较短、去籽费时,导致成本高,难以普及。宋代以后逐渐普及的是亚洲棉,加上纺织技术革新,棉花才成为中国人主要的服装原料之一。

用来“凹造型”的“披袄”

其实,春夏秋冬的衣物,从形制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改变的是面料、层次和装饰。到了冬天,总体来说就是穿得更多、更厚,更保暖。一般情况下,圆领袍衫是男装,其正常穿法是衣襟左右交叠闭合,颈侧和腰腹部各有两组细小的纽襻,使左前襟覆盖右前襟。然而,在生活中,人们会根据温度变化增减衣物,从而使穿着方式发生了变化。如果感觉热了,就可以把颈侧的纽襻解开一组,把左前襟翻折下来,露出右前襟;或者解开两组,直接变成翻领。久而久之,还出现了一种领缘特别高的圆领袍衫,无法正常穿着,只能翻折或者披挂穿着,可能就是专门的外套款式。

还有一种更加潇洒和自由的穿法,那就是脱掉袖子、解开腰腹部两侧的纽襻,将圆领袍下面部分敞开。由于颈部两侧的纽襻还固定扣着,于是变形成斗篷式的穿搭,将整个人都罩在里面。

那么,为什么会故意把圆领袍这样穿呢?为了保暖的话,全部扣上岂不是更保暖?这可能是跟衣服的厚度有关。在没有羽绒服、化纤衣服的时代,冬衣多是靠双层布帛絮棉来制作,以使厚度增加。如果同时穿两件厚外套,会穿不进去或者显得特别臃肿;如果只穿一件,在室外又会感觉寒冷。于是人们摸索出一个办法,就是穿两件厚外套,其中一件披在身上,既遮挡风雪,又潇洒不羁。到了室内再脱下,露出里面干爽整洁的圆领袍衫,既温暖又不会失礼,这就是所谓的“一衣多穿”吧。

男子一衣多穿,既可以把袍披在肩上遮挡风雪,也可以穿进袖子、扣紧革带,将其当作正式的外套。女子也有类似的袍,只不过从剪裁来看,袖子更短,领口更紧窄,是一种不同于圆领袍衫的新款式,叫作披袄。虽然都是“披”在最外面,但是“披袄”与“披风”是不一样的。披风没有袖子,而披袄是有袖子的,而且披袄整体呈交襟状,两襟对称,与交领衫的基本构造一致,都是两侧受力的结构,只是领口非常狭窄。这种领口极高极小、闭合之后紧紧包裹颈部的袍服,实际上在设计的时候,就是为了翻领穿的。就像今天的风衣,尽管可以把领子立起来扣住,但是一般都是敞开翻领穿着。

有趣的是,那时人们穿披袄时,大都把两只袖管长长地垂在身侧,只起到了装饰的作用。如1992年陕西省礼泉县昭陵乡庄河村出土的唐贞观二十一年(647)李思摩墓中的壁画,人像衣服的双袖就是垂放在两侧的。当然,人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把手臂穿进袖子里。

1986年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陵光村出土的唐贞观十七年(643)长乐公主墓的壁画中,就有把手臂穿进袖子的武士形象。也许是为了节省布料,久而久之,便出现了袖管变得很窄的披袄。

薄款的披袄,像是适合春秋天穿的风衣。加厚款的披袄,仿佛棉袄一样披在身上,是典型的冬天装备。

普通百姓的廉价冬装

寒冷的冬天对老百姓来说并不好过。普通百姓享受不到达官贵人的种种取暖设施,他们只能竭尽所能地多穿衣服来对抗酷烈的北风。

絮衣是指双层的衣服,里面有填充物。但在棉花种植尚未普及的唐代,填充物一般是丝绵、乱麻、绵纩(kuàng)等。

丝绵十分柔软,穿着舒适且保暖,但价格高昂,平民百姓用不起,只能找一些廉价的替代品。乱麻是纺线时的下脚料,绵纩是指品质很差的不能用于缫丝的蚕茧,只能拿来做填充物。甚至还有用芦花做填充物的,因为并不保暖,所以只有穷人才会穿。

纸裘是从魏晋到宋朝都很流行的廉价冬装,此处的纸是指用楮树皮制成的楮皮纸。穷人们穿不起皮毛,便把主意打到了树皮上。制作的基本方法是用上百张楮树皮,先制作成纸,再将这些纸放在一起蒸煮,加入胡桃等使之软化,最后将这些纸压制在一起,形成一块衣料,就可以裁剪、制作衣服了。楮皮纸纤维强度高,厚实坚韧且不透气,于是有了保暖的功效,但也因为不透气,穿起来舒适度不高。

文/张梦玥(汉服学者,著有《汉服通论》《我在唐朝穿什么》等书)

相关内容

子女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 家...
当子女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这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时刻。然而,家长们也...
2025-08-05 08:41:50
粤动中华 迷你马拉松火热启...
4公里迷你马拉松活动吸引了来自大湾区各地的跑步爱好者踊跃参与。受访...
2025-08-05 08:40:19
罗源鉴江镇历史文集《鉴水长...
《鉴水长流》,一部承载着罗源鉴江镇历史记忆的文集正式出版。它如同一...
2025-08-05 08:39:39
职工高价值专利运营大赛两岸...
职工高价值专利运营大赛两岸赛区选拔赛正式拉开帷幕,开始接受报名啦!...
2025-08-05 08:39:02
原创 ...
你知道中国古代谁是最富有的人吗?我相信很多人会说是“ 富可敌国 ”...
2025-08-05 08:34:12
原创 ...
老周 摘要:蒙古草原有左翼右翼之分,还有内蒙古和外蒙古之分。曾经横...
2025-08-05 08:34:03
原创 ...
二战结束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美国向日本投掷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军头们口...
2025-08-05 08:33:53
原创 ...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
2025-08-05 08:33:51
原创 ...
他是国军上将,绰号水晶猴,骂过蒋介石,建国后获一级解放勋章 在民国...
2025-08-05 08:33:45

热门资讯

晚清首富胡雪岩,临终前告诫子孙... 清朝末年,中国发生了千年未有之变革。封建社会发发展到了最后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世界上大量的白银...
原创 魏... 魏国有五子良将,蜀国有五虎上将,可谓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武将集团。他们身怀绝世武艺,立下赫赫战功,被后...
深圳女孩重生之“我在非洲种水稻... 深圳 这片充满机遇的热土 吸引着无数追梦人 敢闯敢拼,热爱生活 是深圳人的底色 在这座充满激情与活力...
原创 刘... 刘裕将司马懿的后人灭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政治考量: 树立权威:司马懿曾篡夺魏国政权...
原创 抗... 难得的抗战时真实的延安老照片,真实写照,延安精神,永放光芒。艰苦朴素,官兵一致。革命前辈,永远敬仰!...
原创 水... 前言 可以说在水浒中高太尉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其中很多英雄的故事都是因他而起的,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
原创 1... 前言 1993年,一位年迈却精神矍铄的老将军,张爱萍,在一次公开场合深情发言:“像 彭老总这样的人,...
原创 守... 提到我国最早的海防建设,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是从明朝开始的。尽管有学者认为,早在齐国时便设下了海防。但...
原创 让... 近日,日本明治天皇的玄孙竹田恒泰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发表了一番令人震惊的言论,他声称日本从未和中国打过仗...
原创 赤... 赤壁之战这场发生在公元208年的战争,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对抗,更是一个关于智慧、策略与人心的较量。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