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三大国的国主各有特色,易中天先生说刘备的集团更像是黑社会性状,义气深重;孙权的集团跟像是个家族企业,周瑜、陆逊等等权要都跟孙氏有着亲戚关系;唯独曹操集团更像是一个正规的公司,任人唯才。
因此有建议说:创业学刘备,守成学孙权,管理学曹操。大有道理。
不得不称赞曹老板的用人之道,史官称赞曹操用人“或一洲或一郡,允大允小,卓然皆衬其职”;曹老板用人确实有独到之秘,他提拔人才不论出身门第,唯才是举,正所谓“拔于禁、乐进于行伍之中,收张辽、张郃于亡孥之内。”曹老板慧眼独,这确实不争事实。后来也是他提拔的这些人才为曹老板立下了许多的丰功伟绩,让人叹为观止。
话说公元212年,孙权孙老板见刘备羽翼渐丰,曹操虎视眈眈,自己去偏安与吴郡,地势偏远,无法于曹刘分庭抗礼,于是大举迁都至秣陵,并将其改名为“建业”,此即是如今大名鼎鼎的南京城。
曹老板一看,孙权建都蠢蠢欲动,荆州刘备又憋着一股子坏,一门心思的惦记着益州。心说这可不行,万一刘备横跨荆州益州,联合江东孙权。两家合兵一处,可真是不好对付,再来一场火烧赤壁的保留节目,那我非翘了辫子不可。
因此上曹操于212年大举进发江东,兵占宛城,但是在合肥南方的濡须口,见到江水之上孙吴兵船林立,号令森严,进退具有法度;知道短时间无法取胜,因此在看了孙权的劝退信之后,将张辽、李典、乐进三员大将并七千精兵驻守合肥,借势缓缓退兵。
214年,刘备大举入蜀,逐刘璋得马超,吞并益州,曹操也举国攻打汉中张鲁,结果也是得了大将庞德,占领汉中。此时谋士刘烨像曹操建议,趁此时益州民心未付一鼓作气收取益州,大事可成。
但是曹操此时却有着后顾之忧,因为此
时曹操加九锡受魏王,已然是闹得朝野震动,隐隐然以触发众怒,后方不稳成了曹操心中的一根刺,因此在战与不战之间左右徘回。
刘备也是心急如焚,确实如刘烨所料,此时刘备军力疲惫,益州民心未能尽数依附,也是危急存亡之际。诸葛丞相当机立断,派人出使东吴,允割让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三郡拉拢东吴,劝说孙权乘着曹操国内空虚之时大举进兵。
孙权一看时机刚刚好,曹操大军在外,内防空虚,还不趁势给曹贼来一下狠得更待何时?
但是且慢,到底又该如何进兵呢?
首先因为东吴与曹魏陆路遥远,假如从陆路进兵,后勤补给线过于漫长,以东吴的国力恐怕供给不足,再说劳师远征,万一被截粮道,肯定是会血本无归的。
再者吴军水战厉害,水路优势更大,而且水路运输粮草也就大大的降低了成本。
那就依此来敲定了由水路进兵的进军方案。
可是从东吴进兵曹魏有三条水道,从东向西来说,最东边是中渎水道,水浅难行,而且北上后隔着中原腹地漫长悠远,沿途有重镇把手,无法畅行,也没有后勤保障,耽搁时日曹操杀一个回马枪到时候恐怕得不偿失,只能把这个方案PASS掉。
最西边是汉水水道,此一条汉水水道南边是关羽把手,此人一向是目中无人惯了,人情脸面一概不顾,说急了拿刀就劈,劈了白劈,您还没地儿说理去。况且就算进了汉水,北上便是重城襄阳、樊城,大将曹仁、夏侯惇重兵驻扎于此处,能否赢得了两员虎将也在未知之数。
那道路就似乎只剩下了一条,在中间的濡须水道。经肥水后就可直奔合肥城,探马早已探的明白,合肥城内仅有区区七千守兵,能耐我十万大军?况且合肥一破,经淮河涡水流域可以直达许昌,到时候给曹魏来个直捣黄龙,咱们也来个“奉天子以令诸侯”岂不美哉?
孙权跟众谋士立马亲自统领水军十万由濡须水道北上进攻,轻而易举的攻破了宛城,稍事修整之后,大军直冲合肥。
敬请期待,大将张辽张文远的合肥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