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党内部,有一个这样的传奇人物。
他被冯玉祥称为出生入死,共患难的兄弟;他是李宗仁、白崇禧“桂系”势力极力笼络的对象;他被蒋介石亲自授予黄埔嫡系身份,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在蒋介石身边整整十八年时间;
期间,没有人知道他真正的身份——中共情报系统情报员。
周总理口头授予“一个没有履行入党手续的共产党员”;李克农将其赞为“隐形将军”;毛主席称:“是他们这群人,能够让其调动蒋介石的百万大军”。
这个人,便是韩练成。
作为我党情报人员,韩练成如何在十八年的漫长岁月成功隐蔽在蒋介石身边的?唯一从战场活着回来的国民党军官
1947年2月23日,南京总统府,蒋介石盯着前线来报,焦急不安。
一个月前,为了快速进攻山东,打出优势,他命陈诚为总指挥,对解放军发起全面进攻。
经周密部署,陈诚决定利用南北夹击围攻方式,彻底消灭解放军。
于是,他带着四十万大军由南线进攻临沂方向。王耀武则带领十万大军由北线向南推移,包抄至临沂后路,企图阻断解放军北逃的通口。
起初的战报,让蒋介石大喜过望:临沂外围解放军六个旅损失惨重。
在国军的追捕下,临沂已经没有了解放军的身影,蒋介石判断:解放军无法抵抗国军,定是向北撤退了。
于是,他立即向北线负责前线指挥的副指挥李仙洲下令,加快步伐南下,完成包抄解放军任务。
李仙洲带着三个军团迅速向南移动,占领了莱芜。
不久,他洲敏锐的感觉到不太对劲,一路南下很顺利,完全没有解放军的影子。
很快,他的预感得到了证实。解放军已经开始向莱芜周围靠近了,南北夹击没成功,他们反而被包围了。
2月21日夜晚,李仙洲召开会议,准备突围作战。
然而,国民党高级军官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七十三军军长韩浚表示:
“必须及时突围,不然十分危险。”
四十六军军长韩练成,投了反对票,说:
“不行,部队未收拢,时间来不及,再等一天。”
李仙洲本来也是支持立即突围,但他认为韩练成的顾虑有道理,因此讨论到最后,还是一致决定再等一天。
到了23日凌晨,在李仙洲的指挥下,全军开始突围作战。
战争打响之前,韩练成向李仙洲打好招呼,自己要留下来指挥四十六军,让李仙洲先行离开。
在危机四伏的包围圈中,李仙洲却不愿丢下自己的部下。
“等你,等你一起。”
韩练成准备指挥四十六军之前,李仙洲丢下了这句话。
然而,等来等去,韩练成没能等来,却等来了解放军大部,最后五万国军在五个小时内被解放军歼灭,李仙洲以及一批高级官员都成了俘虏。
消息传到南京总统府,蒋介石暴跳如雷。
结果没几天,韩练成出现在了蒋介石面前。
面对韩练成的突然出现,众多国民党高级军官对他产生了怀疑。
一方面,韩练成在战场上为何会坚持多等一天再突围,让整个军队失去了最佳突围时机;另一方面,他如何孤身一人突出重重包围圈的?
面对众人的疑问,韩练成分别做了解释,多等一天是为了收拢部队,突出重围是因为他有新的联络人进行护送。
韩练成这样的解释并没有解开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疑心,唯独蒋介石相信了。韩练成与蒋介石
蒋介石用人三标准,一是老乡,二是出身黄埔军校,三是忠诚,可韩练成一条没占。
偏偏这样一个人,却成为了蒋介石身边的红人,深得蒋介石信任。
而这一切,还要归结于两人的第一次见面。
1930年5月,冯玉祥阎锡山联军与蒋介石带领的国民党军都欲占领徐州,蒋介石在河南商丘附近专门设立了国民党司令部,作为指挥战场场所。
5月31日,冯玉祥部队指挥骑兵,猛然袭击了商丘的机场,成功烧毁了多架飞机。
眼看冯玉祥部队逼近,指挥部仅有两百多名卫兵,蒋介石的生命已然岌岌可危,或被炸死,或被生俘。
就在这紧要关头,一支国民党部队突然出现在指挥部,将被围困的蒋介石救出了包围圈。
这支部队,正是韩练成带领的第六十四师,他是该师的一名团长。
死里逃生的蒋介石,一下记住了这个年轻人。
在得知韩练成并非黄埔军校毕业生,蒋介石当即特批其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
黄埔嫡系的身份,在当时可是一个了不得的标志,相当于国民党内部一把开往上升渠道的金钥匙。
韩练成这一救,不仅仅是救了蒋介石,还救了他自己。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日子,他一路高升。
1935年,年仅27岁的韩练成被授予少将,七年后又被授予中将军衔。并且在这期间他从一个团长,逐渐走向了军长的位置。
在政治领域中,他也有一席之地。
自进入黄埔军校,蒋介石专门同陈果夫打招呼,要着重对韩练成的培养。
之后,蒋介石又将他先后送入陆军大学,国防研究院。
毕业后,韩练成被蒋介石安排进了侍从室工作,这里正是国民党重大军事决策之地。
可以说,蒋介石对这个救命恩人是掏心掏肺,一心想将他培养成自己最得力的助手。
当然,在这期间,韩练成的表现也确实令蒋介石十分满意。
哪怕是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向韩练成下达指令,他也不会执行。这恰恰让蒋介石很高兴,因为韩练成拒绝前,会加上一句:
“我是专门负责校长的。”
蒋介石正需要这样一个,忠于他一人的心腹。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韩练成被安排负责接收海南岛,当地有地下党员在活跃。
驻守海南岛期间,他遭受埋伏,身负重伤。蒋介石把他的伤,归结为积极“剿匪”导致的,之后对他越发信任了。身份暴露,各大佬纷纷保他
也许,正是因为这份信任,在莱芜战役失败后,韩练成即使知道要被问责,依然回到了南京。
果然,他不仅要被问责,还遭到了大批高级官员的怀疑。
在检讨会议上,韩练成详细将战役过程讲诉了一遍,最后还对此次战役的失败做了分析与总结。
他认为战败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在战役中明知解放军改变了战略,国军却没有相应作出改变,然后顺理成章地将责任直接转移到战役总指挥陈诚身上。
检讨会议刚好又是与陈诚向来不和的白崇禧负责,因此韩练成最后什么责任都没有了。
蒋介石不仅夸赞韩练成英勇突围,还将他调到了参军处。
打了败仗,依然能得以重用,这就是韩练成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
不过,韩练成再一次被推向风口浪尖。
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带领的第七十四师被围堵,蒋介石专门找来他商量。
他提出建议:死守阵地,吸住解放军,“围堵歼灭”。
结果,解放军没“消灭”,反倒是国民党王牌师七十四师没能回来。
又是一次惨败,韩练成被贴上了“无能将军”的标签。
这还不算什么大问题,可怕的是,整编四十六军一名团长逃了回来。同时,华野团出现了叛军,两人均将莱芜战役中一个奇怪的现象向杜聿明说明了。
原来,莱芜作战期间,韩练成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四十六军一度处在群龙无首,无人指挥的混乱状态。
杜聿明赶紧将情况报告给了蒋介石,恰好被中央军校校长关麟征获悉,他随即将此事秘密告诉了韩练成。
韩练成得知后,主动找到蒋介石,要求对自己关押审问。
此时,白崇禧站出来力保韩练成。
白崇禧
白崇禧与韩练成早在二期北伐时就结识了,当时韩练成还是马鸿逵部队里的团长。刚好,马鸿逵部队被临时分配给白崇禧指挥。他出色的指挥和打仗能力,深受白崇禧赏识。
当白崇禧得知韩练成此前的经历后,对他更加看重了。
毕竟韩练成不属真正的黄埔嫡系,白崇禧对韩练成少了一份提防,甚至还想将其拉到自己阵营来。
后来,韩练成又给李宗仁当过高级参谋长,李宗仁对他也十分欣赏。
李宗仁
就这样,桂系势力对韩练成也是持以欢迎的态度。
当然,最后蒋介石没有关押审问韩练成,并不是看在白崇禧为他说情,主要还是自身对韩练成的信任。加上此前杜聿明与韩练成关系一直不好,且杜聿明拿不出直接证据,因此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心中的信仰
即便蒋介石信任韩练成,但是来自国民党高官的压力,还是让他最后不得不将韩练成调到甘肃当保安司令。
可杜聿明、何应钦等人,依然没有放弃对韩练成的调查。
1948年10月,何应钦掌握了韩练成“通共”的证据。
为了防止发生意外,他没有立即将此事上报蒋介石,而是先秘密致电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让其安排韩练成回南京,企图在机场对韩练成实施秘密逮捕。
奈何,韩练成的人缘太好了,在甘肃期间,张治中与他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因此,当张治中安排韩练成回南京时,特意给了他一封未封口的信,让他交给蒋介石。
韩练成本没有太在意,在飞机上他突然发现信不仅未封口,封面上也是一片空白。他敏锐的察觉到其中的蹊跷。于是他打开信封,发现里面根本没有什么信,而是一份报纸。
韩练成瞬间领悟了这当中的含义:未封口的报纸露出来,暴露了。
正是有了张治中的提醒,他最后才在我军的掩护下,辗转上海到了香港。
蒋介石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他的火不是对韩练成,而是何应钦等人,认为是他们的逼迫让韩练成不得不投奔我党。
可以说,蒋介石对何应钦的信任是百分百的。
事实上,韩练成根本不是投诚,只是归队罢了,因为他的真实身份是我党的一名红色特工。
1942年,在李克农的推荐下,周总理秘密会见了韩练成。
李克农
自1938年国共合作以来,韩练成就开始与我党有了来往。期间,李克农得知韩练成有意加入我党。
周总理得知这一消息后,决定与韩练成私下会谈,所以有了这一次见面。
不过,周总理当时拒绝了韩练成的入党请求,因为当时我党中共不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发展革命力量。
就在韩练成失望之际,周总理突然问了一嘴:
“你认识韩圭璋吗?”
韩练成有些错愕,顿了顿,回答说:
“我就是韩圭璋。”
原来,早在1927年,刘志丹就曾在西北军中结识了一位爱国少年韩圭璋。
刘志丹
在刘志丹的革命思想影响下,韩圭璋思想逐渐发生转变,曾表示希望加入我党。由于大革命的失败,韩圭璋还未来得及加入,便与组织失去了联系。
而韩圭璋这个名字只是当初韩练成为了考学,借用别人的身份而已。
周总理得知后,惊讶不已,不久便让其担任情报局工作。为避免身份暴露,他一直和周总理单线联系。
韩练成的工作,不是收集情报,不是打探敌情,而是以大局战略出发,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等关键时刻为党和革命出力。
从结果来看,无论是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还是提供国民党各大军事情报,韩练成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我党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甚至不顾生命危险,利用各种机会,把国军的先进装备设法送到我军手上。
有人问,韩练成在国民党内部作为中将和蒋介石的红人,本高枕无忧,为何还是一心为我党做事。
周总理只回答了两个字:信仰。
韩练成无论何时,只有一个理念,为国家为人民办事。他接触了我党,相信只有我党才能拯救中国。
相反,在国民党内部,他看到的只有黑暗,只有腐败,这越发坚定了他要同党继续走下去的信念。
韩练成将军晚年
1955年,按照相关规定,韩练成本能被授予上将军衔。可他对周总理说:
“和平建立新中国了,我就该功成身退。再说我参加革命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还争什么中将、上将?”
由此可见,他是一个不在乎功名利禄的朴素革命者。最终,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1984年2月末,韩练成将军在北京走完了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