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字慰庭,号荣庵,河南项城人,近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中华民国大总统,"洪宪皇帝",是一位争议极多的近代历史人物。
袁世凯的发迹史始于19世纪80年代奉命率军进入朝鲜协助李氏朝鲜镇压"壬戊军乱"及1884年金玉均等"开化党"势力发动的"甲申政变",后来又在朝鲜击败日军的进犯,收到直隶大臣洋务派领袖李鸿章的重视,但是在1894年东学党起义甲午战争爆发前夕,袁世凯却装扮成平民从朝鲜逃回国内,后来又回到前线,协助周馥管理转运粮草,收拢溃卒,在这期间袁世凯目睹了旧军的兵败如山倒,于是萌生了用西法练兵的想法。
甲午战争之后,举国上下要求重练新军都呼声越来越高,善于投机的袁世凯则在此时《练兵要则13条》《新建陆军营制饷章》《募订洋员合同通稿》等,后来袁世凯先后接管武胜军和自强军,在天津小站开始训练新军,虽然说袁世凯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投机分子,但是不可否认,袁世凯对新军的训练,推动了中国近代军队的现代化,从这一点上看袁世凯是有功的。
但投机分子始终是投机分子,军阀始终就是军阀,袁世凯训练新军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提高自己在清庭中的地位。清廷崩溃之后,中国陷入了近20年的军阀混战,如果要细细追问这一段黑暗历史的源头在哪?我可以说是19世纪中后期,在太平天国军队咄咄逼人的攻势之下,清王朝原先的正规军霸气军和绿营军的崩溃,各地的地主绅士纷纷组织团练以自保,汉人军阀开始崛起。而加速这个过程的人,便是袁世凯。
袁世凯训练的北洋新军,重选募,挑选体质合格的士兵加入军队,提高军队的素质。厚薪饷,袁世凯很明白,要是使军队忠于自己,必须给予士兵优厚的待遇,保障按月定时发军饷,由饷局分别包好,再按名单发放,不许营官插手。在军队章制方面,又实行所谓的"兼充制度"即统领以各分统兼充,分统以各营统带兼充,冀可省官节费。但袁世凯却以此制度来控制军队,凡是他认为可靠的将领便可升任分统或统领,这样军队的忠心完全转移到了袁世凯身上。同时选拔人才的军事学堂,也把持在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手上,同时袁世凯还开始笼络死党,培养亲信。对下级士兵,提高他们的待遇。这样北洋军完全成为了袁世凯自己的军队,所谓北洋军"只知袁宫保,不知大清朝"并不是夸大其词。
在戊戌变法中,袁世凯为自保出卖了维新派清理顽固派,控制慈禧太后, 解救光绪皇帝,掌控朝局的计划,导致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死难,光绪皇帝龙囚瀛台,以此赢得了后党的信任。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前,袁世凯布防山东,因此及实力未受损失。李鸿章去世之后,掌握庞大军队的袁世凯无疑成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继任者的最好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