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3年,余玠在四川修建了钓鱼城后,又陆续修建了十多座山城,用来防御蒙军的进攻。这些山城与百年前吴玠抵抗金兵时修建的山寨类似。山城的选址都是经过慎重考量的,大都具备以下共同特点:
其一,山城四周要有悬岩峭壁,最好是三面都无法攀登,只有一面可供人员进出。可进出山城的这一面最好也相对陡峭,这样可有效阻止敌军的大规模冲锋。
以剑门关附近的苦竹隘为例,东、西、北三面都是无法攀登的山险,南面则“一人侧足可登,不可并行”。宋军在此扼守金牛道,与剑门关互为掎角之势,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其二,山顶要有一块地势相对平坦的空地,空地上最好有树林、山泉,还要有可供耕种的田地。具备这些条件,宋军就可以在这里自给自足,不怕敌军的长期围困。
例如,苦竹隘位于小剑山山顶平地上,面积五千多平方米;大获城山腰处有大面积的耕地,山上自有水池。钓鱼城更大,前后经过四次修建后,其占地足有两百五十万平方米,可容纳数十万人。
其三,山城所在地要临江、河,方便输送兵员与补给,还可以有效防止蒙军从水路入川。古时依赖水道运送物资,谁控制了水道,谁就能控制交通。这往往能左右战争局势。
再者,如果江、河在悬崖一侧,哪怕敌军来袭时,也可以从城中放下绳索、吊篮,从河面上补充军需。
例如,白帝城、神臂城位于长江,云顶城位于岷江,得汉城位于渠江,苦竹隘、青居城、大获城、运山城位于嘉陵江。钓鱼城位于渠江、涪江、嘉陵江的三江交汇处。
另外,有些规模较大的山城中还建有民房、私塾等民用设施,甚至有些州府直接将治所,以及下辖各县的县衙也迁移到山城中,在战争时期,蜀地百姓都可以躲进山城避难。
这些山城中最著名的当属钓鱼城,它除了有以上所说的条件、设施外,还有天池、水井、寺庙、景观园林、庭榭等设施。神臂城甚至还修建有下水道系统。
这些山城在后来的三十六年中发挥出了巨大功效,蒙宋双方在这些地方交战数十次,我会尽我所能在后面的发文中一一讲述。毫不客气的说,如果没有这些山城,蒙军也许早就将四川收入囊中了。以至南宋灭亡后,一些山城中的守军还可以独立持续抵抗蒙军。
南宋后期朝政日益腐败,且常年重文轻武的政策,使很多武将心灰意冷。后期蒙哥御驾亲征时,很多山城的守将都直接向蒙军投降。如果不是这样,大蒙古国恐怕再等三十六年也未必能攻下四川。